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傩戏是起源于原始宗教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被称为当今戏剧的“活化石”。它的起源或形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它的发展更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掺杂在里面。从宗教蜕变成为戏剧,显示出傩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傩戏这一特有的文化剧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领导的戏剧改革,是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戏剧的社会功能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戏剧的优秀成果,从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从政治理念的要求等出发,把戏剧建设纳入自己的文化建设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传统戏剧实施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改革,力求创造一种既继承戏剧优秀传统形式的新戏剧形式,又具有马克思主义理念和新时代特色的新戏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下篇。中国共产党倡导和领导的戏剧改革,是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戏剧的社会功能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戏剧的优秀成果,从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从政治理念的要求等出发,把戏剧建设纳入自己的文化建设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传统戏剧实施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改革,力求创造一种既继承戏剧优秀传统形式的新戏剧形式,又具有马克思主义理念和新时代特色的新戏剧。  相似文献   

4.
王琴 《求索》2010,(3):178-180
先锋戏剧诞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与戏剧文化语境当中,成长于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并遭遇到五种悖论与困境:精神启蒙与世俗化的悖论,形成形式的先锋而人文的价值意义流逝的困境;东西方社会文化语境的错位悖论,产生了先锋戏剧内容缺乏现实依据,因而遭到票房惨败的困境;现代性与民族性共生的悖论,形成了先锋戏剧对戏曲借鉴,形式上的现代性肢解,而缺乏内容上的民族性再生的困境;全球化与中国主体化的悖论,形成了没能"使世界因特色而存在,反之因特色而成其为世界"的困境;自由与体制化的悖论,形成了中国先锋戏剧必须在国家—民间—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先锋戏剧少许的成功与多量的失败,成为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同义阐释,其经验与教训对当代中国戏剧的发展有规避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不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而且对于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戏剧的文化功能都有着卓越的识见。系统地考察鲁迅的戏剧文化活动,透彻地分析鲁迅戏剧文化观的内容和特征,准确地把握鲁迅戏剧文化观的价值,无论是对进一步丰富鲁迅研究的内容,还是对当代戏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在过去近三百年时间里通过翻译、演出等多种形式为海外受众所熟知与接受,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古典戏剧为海外世界所接受的历史过程可以总结为由误解到理解、由片面到全面、由特征到本质、由被动到主动。虽然中国古典戏剧如今已广泛地传播至海外,然而其传播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对此,中国古典戏剧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坚持创新多元的文化视野,实现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与获得外国文化认同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作为形成初期的中国戏剧,宋代戏剧呈现出了令人惊喜的精神气质。无论是文人记载中宋金杂剧所体现的入世的讽刺批判精神,还是民间杂剧艺人对民主平等理想的追求,或是节日民俗活动下的民间戏剧文化都丰富了这一时期戏剧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崇尚自然、尊重历史为创作原则,注重历史真实首先是一个思想、艺术观念的问题;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用当时时代所能达到的先进思想去观照历史,既不失历史的真实面貌,又使历史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莎士比亚的悲剧凡涉及历史素材的,不管其范围大小和数量多少,都不违反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9.
郝孚逸 《理论月刊》2000,(11):20-23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崇尚自然、尊重历史为创作原则,注重历史真实首先是一个思想、艺术观念的问题;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用当时时代所能达到的先进思想去观照历史,既不失历史的真实面貌,又使历史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莎士比亚的悲剧凡涉及历史素材的,不管其范围大小和数量多少,都不违反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正是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50年、从事戏剧创作750年的时候。他的戏剧活动和辉煌成就,是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世界华语剧场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戏剧作品在对台湾社会生态“乱象”的讽喻中,彰显出隐喻性和结构性的交织、荒诞性和严肃性的互文、喜剧性和庄严性的变奏的戏剧审美理念,表达出对当代两岸政治文化场域的独特读解与阐释:在这一场政治文化社会“乱象”之“病”里,“药”就是隐喻在碎裂的戏剧结构中的和谐与统一;就是沉淀在戏谑的轻浮中的严肃和宏大。这是台湾文化在对中华文化寻根、追溯、汇融、对语的过程中,对自我话语和个性的隐秘阐述,但其“趋同”的美学意象建构是明晰而笃定的。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会记住2009年的秋天:连续15天,天天演大戏,场场有好戏,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广西在这个金秋里着着实实收获了丰收的戏剧艺术成果,一批具有广西气派的舞台戏剧优秀作品粉墨登场,好戏连台,让广大群众过足了戏瘾,为八桂大地增添了戏剧艺术瑰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董健 《长白学刊》2003,(2):91-93
“现代”所指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段,而且也是一个与相应的化观念、思想倾向、价值标准相联系的事物的性质。在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不同化观念、思想倾向、价值标准之间的冲突。其中,既有本土化与外来化的冲突,古代传统化与新兴现代化的冲突,也有官方化与民间化的冲突。各种化互有斗争又互有影响,互有排拒又互有吸纳,互有矛盾又互有转化。在错综复杂的冲突中,往往凸显出左翼激进与右翼保守、自由主义与化专制、学院研究与实践突进等各个相同的化立场,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也因而呈现出曲折与反复的态势。只有清醒地认识这种冲突,才会自觉地去开拓戏剧现代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尚道 《台声》2009,(5):86-94
比起两百多年的历史的京剧、四百多年的历史的昆曲,仅仅一百多年历史的歌仔戏还算是个年轻剧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西方妇女戏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约十年后,以美国妇女戏剧为代表的西方妇女戏剧在中国得以引进。从介绍性报导、剧作翻译与演出到学术批评与交流,中国有关西方妇女戏剧的课题累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着重梳理二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期待中西方妇女戏剧更好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6.
耿余 《理论月刊》2003,(10):114-115
小剧场戏剧是在不同于大剧场的另一种剧场空间中与观众谋求共存的戏剧演出形态,其基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剧场空间的变化。剧场空间的缩小,拉近了观演之间的距离,引起了观演关系、演员表演、剧本创作、观众参与程度等戏剧内部一系列的变化。物理空间的变化影响到了“戏剧空间”的创造,戏剧艺术的“共享”特质在一个“小”的剧场空间里被强化、鲜明化、尖锐化,使小剧场戏剧的演出在“观演共享”或“观演共同创造戏剧空间”上较之大剧场戏剧更为灵活、多变。剧场空间小,“戏剧空间大”的结构特性使小剧场戏剧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辨识"正体"和尊崇"正体"是明代文艺复古思潮的核心,它对当时的元杂剧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对当时传奇创作堆砌辞藻和不谐音律的不满,曲评家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戏剧的初始之作"元杂剧"身上,通过对元杂剧的品评,他们提出具有"本色语"、"真情话"、"谐律辞"的元杂剧才是真正的"当行剧",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中国戏剧。  相似文献   

18.
谭舯 《统一论坛》2013,(3):66-68
戏曲是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专称,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但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没有流传和延续下来,唯有中国戏曲屡演不衰,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呈现出极其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戏曲文化是一座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从多个层次和侧面映照出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身处世纪之交的剧作家契诃夫是属于俄罗斯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他是连接俄罗斯乃至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桥梁,他的剧作是人类精神生活史的生动画卷;国内外学界对小说家契诃夫有深入研究,但对戏剧家契诃夫则相对关注较少,这与契诃夫在戏剧创作领域的巨大贡献和对世界剧坛的深远影响是不相称的.本文通过回顾中俄两国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状况,结合当代中国的戏剧创作与演出现状,提炼出对契诃夫戏剧进行再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戏剧文本中存在的大量神幻性故事情节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叙事功能。主观性功能表现在作者借此缓解情节之"奇"与"真"之间的矛盾,同时表达作者的主观理想愿望;客观性功能则在于为文本营造出一种虚实互见的意境化审美氛围。中国古典戏剧神幻叙事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灵魂崇拜等观念。对此叙事现象的文本和文化解读,开启了管窥中国古典戏曲民族文化特质与品格的一个特定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知和体认中国古典戏剧独特的美学风貌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