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得手 《美国研究》2001,15(1):147-149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美国凯特林基金会(The Kettering Foundation)于2000年10月31-11月2日在北京诺富特和平宾馆联合举行"中美长期对话".  相似文献   

2.
袁征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07,21(1):154-156
2006年12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美国的反恐战略与中亚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24~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东亚政治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东亚:政党政治与政治参与"这一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袁征 《美国研究》2001,15(4):142-145
2001年5月22日-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加拿大市民社会项目基金(Canadian Civil Society Program)资助的"人权与外交"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法国和丹麦等国的20多位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29~30日,由国际跨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共同举办的"全球治理:跨文化研究北京圆桌会议"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的20多位中外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黄平所长担任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6.
王玉主 《当代亚太》2007,(11):63-64
2007年11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与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共同主办的"亚洲贸易新时代"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东盟秘书处、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国内的专家与会.  相似文献   

7.
2004年8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政治社会研究室和<当代亚太>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东亚政治社会转型"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东亚:宪政与民主",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与会并题交了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28~30日,由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英语系、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举办,鲁东大学承办的"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学术研讨会"在烟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50多位从事美国问题及中美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活动,共提交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9.
"东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7~9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由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中国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来自中国、韩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及国际合作局主办,美中政策基金会协办的"中美关系30年:过去、现在、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等近百位中国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1.
由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和韩国美术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2004中·韩国际美术交流展"和"权相玖、申铉大二人作品展"于2004年8月13日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新建的展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此次展览主要展示了韩国美术教育协会会员和在京艺术院校的教师们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艺术设计等140余件作品.来自中韩美术界的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中韩国际美术交流展"开幕式.以韩国美术教育协会会长权相玖为首的25名从事艺术教育的韩国大学教授和艺术家专程前来北京出席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孔子研究院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主办的"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2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巴西、瑞典、俄罗斯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韩流"与"华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韩国的“酷龙组合”,以《摆脱城市》这种无论在内容还是演唱风格上,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的韩国流行音乐,成功敲开了北京文化市场的大门。尔后,HOT、神话、天使等组合相继来到北京,伴随着这股韩国流行音乐热,韩国电视剧、韩国的电影也开始抢滩中国。电视剧《天桥风云》、《爱情是什么》等纷纷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2000年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韩国电影及学术会议、2001年10月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单位在北京、成都、上海举办的《韩国电影回顾展》……这种大规模的涌入,被中国媒体称之为“韩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融合文化的"韩流"及其人文学研究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流"是指在中国最先出现的"哈韩族"或"韩迷",它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很大,与此相关的经济以及创造的产业附加值也具有很大的规模和潜力.韩流覆盖的地区几乎遍及整个东南亚,最北从蒙古的乌兰巴托开始,到中国北部地区的沈阳和延吉还有北京;中部地区的上海、南京、扬州;南部地区的香港和澳门,还有台湾地区的台北,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往南去还有越南的胡志明市和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等地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8~9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与美国福特基金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民主政治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波士顿学院、丹佛大学、田纳西大学、大西洋理事会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民主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美国推进民主战略与对华政策、民主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状况与前景、中美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上的合作潜力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6.
王巧荣 《美国研究》2002,16(1):150-154
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之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18-1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研讨会",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韩国仁荷大学的静石物流通商研究院在北京香山饭店联合召开了主题为"东亚经济合作与中韩经济发展"的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韩两国近20名经济学者,以及韩国驻华大使馆、在京的韩国商社、韩国新闻单位的部分代表,共5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刘树成研究员主持了会议.他首先向远道而来与会的韩国朋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韩国仁荷大学静石通商物流研究院学术交流状况,以及两个单位联合举办中韩经济研讨会的由来.  相似文献   

18.
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首尔国际论坛共同举办的首届"首尔-北京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外交学会卢秋田会长率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首尔国际论坛会长、韩国前外长韩广洲、外交学会会长卢秋田与中国驻韩国大使宁赋魁分别致开幕词,首尔国际论坛理事长、韩国前总理李洪九等韩国政要和学术界、经济界知名人士,外交学会副会长王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汝信、中国前驻韩国大使张庭延等40余人出席论坛.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与会代表就朝核问题、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与东北亚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以中韩日为主的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事业,推进该地区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4~5日在北京举办了"2004年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促进论坛".来自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环境产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以及东北亚相关国家学术界、经济界、政治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19日韩国首尔市市长李明博在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将首都"Seoul"的中文名称由"汉城"改为"首尔".当天,中国新华社和国内的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一则消息.中国国内网民对此反应也十分强烈,纷纷在各个网站论坛上发表意见,这些意见综合起来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