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10月,厦门市市长包湘之回江苏泗阳县探望阔别多年的妻子桃红,并想乘机实现自己既可怕又阴险的目的……原来包湘之当上厦门市长不久,便和年轻貌美的女秘书勾搭成奸,致使对方怀孕。对方以此相威胁,逼包湘之与妻子离婚,以便名正言顺做夫妻。于是,妻子桃红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回到家以后的一天,包湘之拉着桃红上了渡船。船渐渐驶到河中,桃红弯下腰去撩水洗手,包湘之趁其不备,用左肘使劲一拱,将她推入水中。艄公邱信回头见桃红在水里挣扎,急忙准备下水救人。  相似文献   

2.
陈老总让房     
1956年4月,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已是“春寒不冷杨柳风”的季节。然而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色世界。 时年已是半百有五、身患高血压症在身的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率领代表团赴藏参加庆祝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 一天下午,代表团来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温泉兵站宿营。 陈老总踏上青藏公路后,每到一宿营地,总是不顾长途驱车的劳顿未消,征衣未脱,杯水未进,先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路过香山知松园,看到镌刻在那块巨大石碑上的陈毅元帅的题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便情不自禁地缅怀起这位青松般高洁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每当我路过香山知松园,看到镌刻在那块巨大石碑上的陈毅元帅的题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便情不自禁地缅怀起这位青松般高洁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开国元帅陈毅,在当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环境下,以博大胸怀,隽永词章,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已列入中学教材,万人传诵,尽人皆知.在那“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年代,与陈老总一起度过峥嵘岁月的英雄好汉何其多.本文不想一一叙说,只想向你介绍一位鲜为人知的硬汉子,他就是曾经和陈毅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警卫员宋生发.那时,他才二十挂零,人称“小宋”.后来,他又在陈老总麾下转战大江南北,当营长,当团长,时年三十郎当,人们又叫“大老宋”.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他都和陈毅元帅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1939年6月,我奉命调到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任《抗敌报》编辑。军部驻皖南泾县云岭,政治部驻云岭附近的汤家村。宣传部有10多人,部长是朱镜我,大家都相处得很和睦。当时,我除了编《抗敌报》之外,还要帮助军部直属政治协理  相似文献   

7.
“朱老妈妈”月下做红媒 1938年前后,新四军首长决定。在新四军军部成立战地服务团。专门编演一些战士喜爱的文艺节目。活跃部队的战地生活,鼓舞士气。在此后的几年中,战地服务团吸引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富有艺术才能的男女青年。他们的到来,给战地服务团带来了生气和活力。在服务团中,有一位来自武汉的姑娘,不仅戏演得好。而且长得妩媚动人,因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目标,她的名字叫张茜。  相似文献   

8.
陈老总三吟怀乡诗丁艾陈毅同志一生,不仅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也和他的为人和性格一样,爱憎分明、铿锵有声,直抒情怀。他的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为大家介绍三首他吟咏乡情的诗。1901年8月2...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学术会上,我见到了他.他,叫黄祖友,原赣州地区计委副主任,13岁参加信丰油山红军游击队,1937年10月,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大余池江改编为新四军时,他是新四军第一批文工团员,他曾长期在叶挺、项英、陈毅、粟裕、陶勇身边工作.血与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项英一句话,他开始了艰难的戎马生涯池江改编时,一次,陈丕显同志到油山红军游击队三中队检查整编工作,见黄祖友个子矮,年纪小,一把将他抱到神台上,笑着说:“小鬼,这次我们要走很远的路,要开到北方去打日本鬼子,你年纪小,还是过几年再来吧!”黄祖友一听说要他回去,急得哇哇地哭了.这时,中央分局书记项英走了进来,见黄祖友鼻涕眼泪的,便问:“小鬼,你哭什么?”陈丕显在一旁解释说:“他年纪小,我叫他回去,他不肯.”  相似文献   

10.
身材高大,精神矍铄.沉默少语,却在稳健朴实的一言一行中,透着老革命战士特有的历史厚重感与一身正气。这就是宁化县林业局离休干部陈和顺老人给人的第一印象。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他,1929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六甲区。  相似文献   

11.
疾风暴雨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孕育了以政和县东平镇风池村(现称凤头村)为中心的建松政革命根据地,也造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陈牯老就是其中之一。战争年代,陈牯老和陈牯老游击队威震敌胆。其勇,所向无敌陈牯老是陈贵芳的乳名,牯在政和当地方言中,代表着强劲和坚韧。  相似文献   

12.
<正>我第一次见到敬仰已久的陈毅同志,是在上海。那是1954年的夏天,我国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康矛召同志和我被外交部委派带领一批参赞、武官和秘书到上海参观学习,没想到身兼华东和上海党政军多种要职日理万机的陈毅同志竟然对我们这个小团体给予了亲切周到的关怀。重视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回国参观上海后来成为我的好友的俞沛文同志,当时是上海市的外事处处长。  相似文献   

13.
1949年,随军南下途中,亲聆陈毅将军一次报告,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1949年初,党中央为了解放全中国,发起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强大攻势.渡江前,从各个老解放区抽调干部,组成了区党委、地委、县委班子,与部队一起过江.我们到达合肥不久,4月12日地委通知大队以上负责人去听陈毅将军作报告.下午5点半钟,大家集中在“合肥电影院”.其实,是个稻草搭起来的棚子.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大屋子里听报告.快到7点钟了,陈将军在牛树才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会场.我们参加会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鼓掌欢迎.陈毅走上讲台把外套一脱,向旁边凳子上一扔;把帽子摘下来在桌子上一放.大家起先认为陈将军文化水平高,不知有多大的架子,没成想他是那样的随便和朴实,于是引起全场的鼓掌声和笑声.  相似文献   

14.
造访“陈老总”──记饰演陈毅同志的特型演员刘锡田本刊记者段永刚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陈毅元帅的性格特色极富魅力;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陈老总是位说不尽的传奇伟人。逝者如斯,陈老总早已作古,然而陈老总的风采却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从银幕上、电视屏幕上,人们在...  相似文献   

15.
老兵     
《廉政瞭望》2012,(15):52-53
他们曾是军人,现在是普通老人,他们用血肉之躯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是不平凡的人。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两万五千里长征,从八年抗战到保卫延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有无数的老兵经历过那难忘的烽火岁月,有无数的英烈长眠于地下,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士兵,在平凡的岗位上,铸造了历史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老总的车     
  相似文献   

17.
老兵的热爱     
正~~  相似文献   

18.
隔壁的老兵     
隔壁的老兵李伟率领过浩荡的队伍今天却管不了自己的几个儿女回忆的故事有时若断若续只有那枚解放勋章挂在他的心上是他一生的荣光和精神的食粮。房子好大。待遇很高倒成了他的另一种心病曾以老党员的名义要求组织给调换一套小的但组织上说你们用生命打了天下晚年了,多住...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老兵     
士兵永远是战争中的主角。60年前,那场旷古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战争中,留下了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身影;一个“甲子”过去了,曾经年轻的士兵,变成了垂暮的老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几位老兵,他们以不同经历、不同视角带我们走近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曾思玉:几经生死抗日斗志终不改曾思玉原名曾世裕,1911年3月出生江西处信丰县游州堡庄上村。历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区分区司令员、64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20.
老兵情怀     
<正>在这块有着太多红色记忆的七十二团土地上,总有一方情怀,无关乎外在,只为了无愧于心,总有一些精神在细微之处,让我们感动,或许这就是人们称之的老兵情怀、兵团精神。"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保卫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