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正在持续上升,老年人口在给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养老服务改善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客观分析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认为,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应注重宏观政策的延续性和协调性,发展模式应满足需求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加强养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外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老龄化、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和未富先老的现实,养老问题将是中国未来长期存在社会问题,发展养老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产物。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政府、社区、非盈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建设,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需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有益经验,促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本文对日本、美国、英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现状做了深入的剖析,对我国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刘辉 《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促进我国养老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当年轻人开始策划着到郊区或外地踏青郊游时,不少老年人也准备着走出居家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逐步开始异地旅游养老,生活如同候鸟,南飞过冬,北漂避暑,春秋巡游,开始时尚的"候鸟式异地养老"。但是,这样神仙眷侣的养老生活,老年人却频频遭遇异地看病就医结算报销难的现实困境。当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过亿,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5.
于辉 《检察风云》2014,(19):38-38
当今中国已经步入到老龄社会,据权威数据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养老服务财政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决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及其养老服务需求。养老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而在全国老年人口中占比较大的是农村老年人口,因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其次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民养老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使养老这个社会问题显得异常的严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适应这个老龄化的浪潮,我国正在推行一种以社区为依托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本文从我国的情况入手进行分析,实地调研X社区,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以及反映的问题,根据省情、市情提出改善和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老有所养"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是我国养老的三种形式.由于我国家庭规模日益缩小、老年人需求多样化等原因,使家庭养老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经济状况、管理方式也制约着机构养老的发展.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即社区照顾将成为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21世纪以来就步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对我国养老事业的承受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沈阳市是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文章首先通过对沈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推动"替代养老行为"制度社会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其次结合沈阳市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归纳分析了"替代养老行为"制度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制度设计等建议,为沈阳替代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提供可供借鉴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吴经纬 《法制与经济》2009,(14):116-118
我国人口老年化逐年增加。在我国目前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制度下,个人账户中存在巨大的“空账”,社会统筹基金严重不足,导致养老基金不充足。当前的养老保障制度亟待改革。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体制可以为潜在的老龄化危机提供一种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养老产业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化发展已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积极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养老产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试验区,休闲养老产业的法律现状,已表明制定和出台发展海南休闲养老产业的政策和法律制度,是海南经济特区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老龄化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将着重结合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及农村养老服务来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并提出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棘手.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老人的养老需求.而养老院等机构的养老又因为运营困难以及无法满足全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发展的十分缓慢.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社区、政府三方面来共同承担养老问题.由于其既符合老年人传统的养老习惯且运营成本较低,因此,获得大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检察》2005,(6):31-31
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高层论坛”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5年的1.47亿增加到2010年的1.74亿。同时,老龄化逐渐显现,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明显老龄化,并且6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这些特征使得广西所面临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由于农村生产力落后,养老社会化覆盖率低,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在逐渐减弱,土地养老保障功能也逐渐衰退,针对这些问题,广西农村养老需要构建非缴费性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并且要加强土地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滕明兰 《法制与经济》2008,(20):103-104
人口明显老龄化,并且6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这些特征使得广西所面临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由于农村生产力落后,养老社会化覆盖卒低,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在逐渐减弱。土地养老保障功能也逐渐衰退,针对这些问题。广西农村养老需要构建非缴费性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并且要加强土地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检察风云》2012,(21):6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时节话养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果说儿童问题是关于国家未来的话题,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却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最现实的一道题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未来20年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明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最高年份将增加1400多万。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13.7%上升到2053年的  相似文献   

18.
李徐铭 《法制与经济》2020,(1):133-134,137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逐步扩大使得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也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关注焦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适应老龄化需求的方案,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分析城市老人走失的原因,提出以警方为主的寻找走失老人更有效的方法,以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普遍的话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困境,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玮  赵琼 《法制与经济》2009,(8):128-129
至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普遍的话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困境,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