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晓新 《法制与社会》2010,(28):164-16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开始成为新的舆论阵地,网络监督应运而生,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监督具有监督范围广泛、监督主体庞大,监督方式灵活等特点,因而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制,网络监督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与传统行政法制监督方式衔接,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法律思考与建议,以期从制度上加以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值得倡导,而对于消极的一面,就容易形成民意舆论干扰法律监督工作,本文通过探讨网络民意舆论与法律监督关系,从网络舆论的现状入手,分析对网络民意的引导,制衡及应对之策,以实现网络舆论与法律监督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推动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3.
媒体和检察机关在制止权力滥用、揭露职务犯罪方面互相配合、支持协作使联动监督成为可能。联动监督在强化舆论监督权和充分释放了检察监督功能的同时,也使社会看到了媒体与司法机关和谐互动的一面。但是,作为一种初生制度,联动监督仍然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张聪丛 《法制与社会》2013,(24):175-176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具有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及时互动的特征,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在微博维权和微博监督的成功案例推动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微博热。与此同时,微博在发挥巨大积极作用时也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微博虚假信息过多,存在着非理性化倾向等等。关于是否要立即对微博舆论自由进行多方面、精确化限制的问题各方也都莫衷一是。政府部门可以对舆论自由设限,但要把握好"度",不要让"保护言论自由"的规范变成"限制言论自由"的律令。结合对微博监督过程中公众的心理分析,公民监督权、参与权的实现期待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微博监督也需要更多的包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公正的呼声日益强烈。传媒监督因其居于舆论的主导地位而成为我国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对遏制司法腐败、维护社会正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对传媒监督的制约机制,传媒监督对司法公正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正确处理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分析传媒监督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监督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樊硕 《法制与社会》2012,(18):148-149
公众舆论是人们表达自我意志和意见的方式,它具有主观性,正如真理并不一定总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一样,即便舆论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见,它往往也并不一定等同于真理。舆论是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表达,因而舆论监督的对象也是社会公共事务,而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权力是其主要的监督对象。本文重点探讨规范执法的社会舆论监督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华南虎的闹剧最终以事实的真相大白画上句号,但过程的波澜曲折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网络公民权与行政权滥用的攻守博弈,才使得最终真相大白。如果没有互联网,不会发生网民联合打假、曝光,抗衡政府造假、不作为等权力滥用行为,同样不会形成如此之大的舆论攻势迫使行政权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网络的出现为公民权利监督行政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政府监督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开始成为政府监督的新渠道和新工具.互联网的平等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传统的政府监督机制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网络监督是一种与传统的监督形式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的重要舆论力量,冲击和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政治态度及参政活动方式.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网络监督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推进政府监督机制的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网络舆论承载着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无数网民的心理寄托和情绪表达。在没有互联网以前,公共舆论是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早期研究的一个传统,同时也引起了美国政治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产生以后,西方学界从传播学和社会学两种角度上,分析和研究了网络舆论。本文通过网络舆论的优势以及特点,指出网络舆论对社会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法制与经济》2008,(6):106-107
西方学者认为,舆论监督是进步社会的第四种权利,它与司法监督、政党监督、行政监督相比,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这种观点我们虽然不敢苟同,但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确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在我国,舆论监督是指舆论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其实质是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人大监督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为了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和国家的意志,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的工作状况和宪法、法律的实施情况,所采取的了解、视察、调查、审议、询问、处置等方式的强制行为。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除拥有监督权外,还拥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等。舆论监督就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社会上的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艺术家、实业家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当然,表达看法的方式很多,包括私下议论、电话、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舆论在政府行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传播满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构建起了一个更广泛、更自由的言论交流场所。同时,网络因其独特的媒介特性,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成为人们近年来热议的话题。本文在提出网络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芳 《法制与社会》2012,(32):112-11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性吸引汇聚了无数网友,在此过程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而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司法审判也更为引人关注,一方面网络舆论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监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强大的网络舆论倾向给司法公正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现象的出现甚至妨碍了司法独立。因此,如何使司法和网络媒体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寻求两者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媒体对司法的监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建林 《河北法学》2004,22(6):133-136
大众传媒是当今社会公众了解公共信息并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媒体的监督具有促进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的价值,但媒体与司法之间同时存在着冲突。冲突的解决应当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以达到保障人权和司法公正的实现。从我国的司法现状看,更应强调对媒体作为公众舆论渠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张涵之 《法制与社会》2011,(18):148-14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它具有广泛透明、高效便捷、直观互动、可匿名等特性,成为传统反腐方式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其发展还不完善,目前存在着诸多缺陷,如网络信息的不可靠、反腐过程中易构成民事侵权或犯罪、影响案件侦破的进展、影响司法处理的公证性、被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等。因此如何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克服其自身缺陷,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建华 《山东审判》2004,20(2):59-61
对国家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 则之一。新闻舆论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是促进人民法 院改进工作,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措施。同时,舆论监 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起到宣传社会主义 法制、监督司法权运作、防止司法腐败的作用,另一方 面如果对其不加任何限制,它就有可能成为破坏司法 独立、损害司法公正的工具。既然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司 法活动的独立、公正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素,那  相似文献   

17.
三项重点工作是当前及以后检察机关重要的工作,公正廉洁执法的提出是对检察机关的一项较高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全国拥有较庞大的检察队伍,坚持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为目标,在全面加强和改进诉讼监督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等问题,着力解决制约检察机关自身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强化检察队伍素质建设,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和执法形象等方面,较好地做到了公正廉洁执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我们要认清这些问题,采取强化自身监督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暴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网络热点事件不断增多并且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网络热点事件产生的力量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网络热点事件所释放出来的网民监督舆论力量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群体不正当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所产生的网络中的暴力现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质疑和思考。本文通过对网络暴力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的浅要分析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海军 《法学家》2022,(1):1-14
我国的“法律监督”概念,乃是在借鉴和理解苏联的检察机关定位、监督职能和“检察监督”概念之基础上形成的。苏联法中的“检察监督”,是在维护法制统一的目标下,以一般监督为核心,以垂直领导为组织保障所形成的概念。基于对“检察监督”的认知,“法律监督”在中国最初是作为一个法学概念被提出,并初步完成概念转型。“法律监督”入法成为法律概念后,在中国法的语境中生成新的意义,最终获得宪法上的内涵并具有了中国化的理念和制度内涵。在强化诉讼监督及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四大检察”新格局下,“法律监督”在职能维度成为一个具有宪制基础并拥有广泛监督职能的专门制度,是党领导下法治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法律监督”概念的核心内涵已经定型,但职权配置方面依然处在动态演进之中。  相似文献   

20.
范真 《法制与社会》201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案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当某种主流意见引起大家共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本文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舆论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接着以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分析了"舆论审判"妨碍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针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