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建成的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为巴基斯坦和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经过改建后的喀喇昆仑公路将继续为中巴两国人民造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和能源通道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巴基斯坦提出的中国“能源通道”、“贸易走廊”的设想,喀喇昆仑公路在未来的岁月中无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提升中巴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为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中巴贸易发展分析,认为中巴贸易存在中方对巴基斯坦贸易顺差较大、巴基斯坦出口中国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而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较低、中国缺乏对巴贸易的产业等是中巴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扩大从巴基斯坦进口、发展服务贸易和提高巴基斯坦出口产品竞争力等提升中巴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得益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巴基斯坦电力短缺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中巴能源合作项目在不同地区进度差距显著。旁遮普省与俾路支斯坦省即为一组极好的对照。两省均有不少中巴能源合作项目,但其建设进展却相差甚远。两省的项目建设进展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巴能源合作项目所在地政治势力支持与否。争取巴基斯坦地方政治势力支持对项目顺利推进非常重要。以适当方式回应巴基斯坦地方政治势力的利益诉求是争取其支持的关键,也是中巴能源合作项目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中巴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去,巴基斯坦曾经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经济援助国,中巴贸易曾经在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中占据首位。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中巴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和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这与中巴之间良好的政治外交关系不太相称。本文在分析中巴经济合作潜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巴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巴商品贸易的基础,回顾了中巴商品贸易增长的情况,分析了双方商品贸易的结构,指出了双方商品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巴商品贸易发展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商品贸易伙伴,但是巴方贸易逆差严重,能够出口中国的商品种类较少,双方政府应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进一步提升了两国经贸合作,为中巴传统友谊和中巴战略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2012年底,中巴FTA合作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从2013年起中巴经贸合作进行第二阶段,中巴贸易自由化将进一步提高。本文在研究第一阶段中巴贸易合作状况的基础上,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和数据分析目前FTA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如自由化程度与其他协定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FTA对双边贸易的促进还不十分明显,双边贸易规模、结构不平衡等,提出优化双边贸易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局部均衡模型,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自贸区以来的贸易、税收和福利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巴国互为零关税的情形下,巴国2006年至2015年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效应均大于中国,但带来的税收负效应也较为显著;中国的贸易创造效应与税收效应波动十分明显,而巴国贸易创造效应和福利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中巴两国按BEC分类产品的经济效应差异性较大。从而指出要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中国对巴国的贸易规模,提高中国贸易创造效应和福利效应;加快中巴自贸区降税进程与协议实施的步伐,进一步削减相关商品的关税,实现中巴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合理的调整双边贸易进出口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型、经济布局的优化和整合亚欧大陆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倡议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它不仅将显著缓和东部的战略压力,并且将极大的促进中国西部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巴能源通道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我国新疆和巴基斯坦的政治稳定还是沿途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作为实力强大的一方,应当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努力克服困难,推动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李潜虞 《南亚研究季刊》2022,(4):39-56+156-157
自1951年5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并不顺畅,原因主要在于巴基斯坦加入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两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华军事同盟。尽管如此,中国仍按照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原则发展与巴基斯坦的睦邻关系。1956年10月,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访问中国;同年12月,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在访问中周恩来反复强调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内建设;中方将不介入克什米尔问题。中巴两国总理的互访成为中巴关系逐渐改善的开端,也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实践,并对其后及当前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巴基斯坦是南亚最大的穆斯林国家,连接中亚、西亚伊斯兰世界,毗邻中国西北部穆斯林聚居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中巴经济走廊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其中包括巴基斯坦极端势力对走廊施加的安全影响。巴极端势力不仅伤害中方工程人员,破坏走廊项目设施,而且从舆论宣传与意识形态角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实施构成严峻挑战。因此,中国需要与巴基斯坦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上开展去极端化合作,综合采取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防范巴极端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与中巴友谊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中巴经贸合作的努力不应当仅体现在政府高层和国家层面,从地区或省际角度来发掘中巴经贸合作的潜力已经成为更具操作性的办法。四川是中国西部的大省,拥有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科技资源,并且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结成了友好省份,具备同巴基斯坦发展更广泛的经贸合作的基础和潜力。本文在分析四川和巴基斯坦经贸合作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四川和巴基斯坦开展经贸合作的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中巴自由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产生及其法律基础、争端解决机制的机构和程序,以及《中已自由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的规则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巴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巴自由贸易区采用40%从价百分比作为原产地判定的基本标准,同时双方还可根据需要制定特定产品原产地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贸易便利化行动成本效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制度愈加开放,区内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关税减让成果斐然,但也导致调整余地越来越小。云南省与东盟各国在双边经贸合作中,手续和程序复杂、标准各异、管理纷繁等问题阻碍了合作的深入。贸易的非效率使人们更加关注便利化的推行。贸易便利化能提供协调、透明、开放、自由的贸易环境。本文以云南省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为例,对贸易便利化行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aises the issue of moral credibil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hows that considerations of preserving moral prestige can become crucial for armed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It contrasts realist and constructivist explanations about the causes of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and demonstrates that traditional accounts do not provid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of intervention. In the case studied here, Britain engaged in a relatively costly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against the Barbary pirates, slave trade in Christian Europeans due to her willingness to defy moral criticism and exhibit consistency with her professed moral principles. No material incentives and/or constraints influenced the British decision, and neither was it affected by a sense of felling, with regard to the Christian slaves. Instead, allegations that Britain urged Europe to abolish the black slave trade out of selfish interes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urning a blind eye toward the Christian slave trade of the pirates, undermined British moral prestige and became the cause of the Barbary expedition.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关乎我国崛起过程中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南海主权、确保良好中美关系以及拓展对外贸易等核心及重要国家利益,是推行睦邻周边外交、构建稳固战略依托的命脉和支点。台湾问题、南中国海问题、能源问题、自贸区建设问题及提高软实力问题是双方关系中的关键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中国核心及重要国家利益面临重大机遇和一定挑战。正确认识这些机遇与挑战将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家利益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其广阔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俄两国是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在经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中俄政府总理定期会晤制度框架下,建立了两国经济合作对话与协商机制。近年来,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相互投资不断增加,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增加相互投资,深化能源合作,推动地区间和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加强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将成为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近年来积极推动一批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为全面、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中俄双边贸易增势强劲,贸易结构持续改善,特别是能源和资源方面一系列国家级合作项目的全面实施,标志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以能源合作为主导的互利双赢时代。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1999 Asylum and Immigration Act in the UK, a system of vouchers for all new asylum seekers was to be introduced from April 2000. These vouchers were widely regarded as iniquitous in that they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 already vulnerable sector of society. A unique coalition between two NGOs (Oxfam GB and the Refugee Council) and a trade union (the Transport and General Workers' Union—TGWU) led to a concerted campaign against the voucher scheme that included a range of media work, political lobbying, and public awareness raising. The voucher scheme was eventually scrapped. This article draws various practical lessons on how to develop successful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across different social sector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principal lesson is not that NGOs must work with trade unions, but that by working with others, united by a common goal, they can challenge injustice effectively and make a difference to people's lives.  相似文献   

20.
While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ts argue that treaties facilitate collective action, many North-South regulatory treaties focus on largely national probl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such, these treaties present a puzzle: why a global treaty to address national regulatory problems? We argue that while activist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often promote regulatory treaties, these treaties garner political support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because they allow governments to enhance their national regulatory capacity.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often not interested in banning practices such as trade in hazardous waste. Instead, developing countries want to increase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them. We test the argument against data on the global regime for hazardous waste trade. Contravening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we find that weak regulatory capacity is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ratification of the Basel Convention, a treaty that does not ban hazardous waste trade but allows regulatory enhancement. By contrast, other treaties in the regime that do aim at banning hazardous waste trade receive little support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