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4月27日,民进党内以"全民调"方式提名2012年"总统候选人"的结果出炉,蔡英文以42.50%的民调支持率超出主要对手苏贞昌的支持率41.15%,蔡英文以1.35%的优势获得民进党的提名,5月4日民进党中执会正式通过公告提名蔡英文为"总统候选人"。在民进党公布提名民调的同一天,即4月27日,国民党中央也通过了提名马英九参选连任。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马英九和蔡英文相互竞争,"双英对决"的政治态势已经形成而且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2.
陈星 《台声》2014,(8):50-50
7月20日,民进党召开第十六届第一次全党代表大会,此次党代会的主题定调为"清廉勤政、改革出阵"。从这一主题不难看出,民进党将提高执政能力作为此次党代会的重要方向。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中央,并没有将两岸政策议题作为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而此次党代会中备受关注的"冻独"议题最终也交由民进党中执会处理。这一结果与此前蔡英文定调不宜"冻独"的基调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
2010年"五都"选举民进党打了一场"非典型"选战。在这场选战中,民进党扬弃了过去的"激情牌"和"悲情牌",在"北二都",刻意淡化民进党的政党属性,以"幸福牌"和"治理牌"为选战主轴,凸显苏贞昌、蔡英文的理性务实精神和贴近市民的柔性、感性诉求。许多新的观念和新潮事物被引入选举中,特别是网络和"客厅会"、"小英行动加油站"等小型动员方式的运用,是试图创造有别于传统基层组织和桩脚的新型动员方式。尽管选举结果民进党没能拿下"北二都",但在基本盘蓝大于绿的"北二都",选情却一直呈胶着状态。特别是第一次参选的蔡英文,在新北市一举拿下了百万票,显示民进党及其候选人的竞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本文以布鲁斯.埃.纽曼的政治营销模式的核心概念(选民细分、候选人定位、战略制定与实施)来解析民进党"北二都"竞选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10月6至9日,民进党2016年1月"大选"候选人蔡英文在选举倒计时100天之际赴日活动。尽管这次活动打着"经贸文化之旅"的旗号,声称主轴为"与台侨、留学生见面,加强台日产业连结",但从媒体披露的具体行程看,蔡英文此行处处充满"联日抗中"的政治意味。从蔡英文到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故乡的刻意安排,以及蔡英文对日本自民党、民主党等主要政党的公开拜会,甚至受到日本高规格接待首次到访日本内阁府,均显示民进党有意讨好日本,加强与日本的联系,也预示着若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台湾可能  相似文献   

5.
陈先才 《台声》2014,(5):40-41
<正>4月14日,民进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的首日,现任党主席苏贞昌宣布弃选,几个小时后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也宣布不参与此次党主席改选。民进党主席改选随着苏、谢相继退选,其选情自然趋于单纯,蔡英文重掌民进党权力宝座已无任何悬念。尽管蔡英文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目前看来已轻松过关,但过关之后却是艰难险阻、挑战重重。特别是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其挑战和压力尤其艰巨。如果蔡英文不能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展现大破大立的  相似文献   

6.
张华 《两岸关系》2011,(8):35-37
自从担任民进党主席、尤其是成为该党2012年"总统"候选人之后,蔡英文逐渐暴露出政治面孔复杂多变等问题,但其政治行情不减,民意支持度与争取连任的马英九难分轩轾。这种现象固然与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有关,但人们对"半路出家"、像谜一样的蔡英文缺乏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台情扫描     
<正>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煽风点火,唯恐香港不乱一段时间以来,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公然插手香港事务,在多起暴力事件背后扮演着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继8月表态"将以人道救援方式协助来台港人"后,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不断推波助澜,刻意诋毁"一国两制",力图借以捞取选举利益。一方面,加紧与"港独"势力勾结,煽动台湾民粹。蔡英文以"支持追求民主自由"为借口为暴力分子撑腰。民进党主席卓荣泰妄称香港修例风波和"二二八事件"一样,是"低文明族群统治高文明族群的冲突"。民进党  相似文献   

8.
陈星  娄娟 《两岸关系》2014,(11):21-22
<正>近一段时间,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数次谈到两岸关系问题。9月25日在会见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薄瑞光时,蔡英文表示,"民进党会持续促进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使双方更清楚了解彼此的看法"。在民进党28周年党庆上致词时,蔡英文说,民进党以维持亚太与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为最优先选项,"民进党与中国的交往,将会是具一致性、负责任、可预测的"。蔡英文的这些说法,引发了坊间对其两岸论述的关注。两岸论述旧调重弹仔细分析,蔡英文的谈话内容不过是以前蔡氏及民进党两岸论述的重复而已。上述对两岸问题的论述,延续了  相似文献   

9.
倪永杰 《台声》2014,(8):53-53
令人关注的"冻结台独党纲提案"在民进党第十六届第一次党代会上没有激起太多涟漪,只剩一路哀愁。2012年败选那一刻,民进党就按钮启动寻找"最后一哩路"的神奇密码,上下有志一同打开与大陆交流互动的大门。民进党籍县市长络绎于途;谢长廷等党内政治人物亲赴大陆"开启之旅";蔡英文主导的小英教育基金会赴大陆交流;民进党动员数百人次召开"华山会议",寻找民共交流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8)
正蔡英文上台,因为掌握"立法院"多数,两岸与国际压力愈来愈重,两岸关系迟迟无法突破,不是没有给蔡英文机会或"舞台",现在蔡英文看到政治"还拼命闪躲",只愿意参加一些小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公开表态。别小看"要不要承认‘九二共识’",这会让台湾走不出去,"新南向政策",是用来骗骗不懂的人。对于蔡当局施政满百日,民进党嘴巴说"谦卑谦卑再谦卑",实际做法就是"杀杀杀",不论这次花莲市长补选民进党败选,或是清算国民党的党产,做法愈来愈不被选民认同。选举完后应该就没有党派之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五都选举喜中有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09年的盘整,民进党触底反弹,逐步走出困境,县市"三合一"选举及几场"立委"补选连战皆捷,极大膨胀了民进党的信心、士气和政治欲望,党主席蔡英文更放下豪语,要在年底五都选举中力争全垒打。的确,就目前情况分析,民进党五都选举形势相对看好,但这并不是说其已是胜券在握,相反其仍是问题多多、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2.
在蔡英文主导下,2011年民进党在党内斗争风潮和岛内选罕刈旦十俳佃剐进。4月以刚,氏进党陷入2012年“总统”候选人党内提名竞争,掌握党权和控制游戏规则的蔡英文出线。此后,民进党推出蔡英文和苏嘉全搭档参选,“蔡苏配”与国民党“马吴配”展开全面选举对抗。但是,蔡英文、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在意识形态和大陆政策上固守“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从而制约了民进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年"大选"中,民进党败选失利,陷入创党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局面。党龄只有4年的蔡英文接过党主席的重担,扛起带领民进党重新出发的重任。4年来,民进党在蔡的领导下,开始对陈水扁时期激进的大陆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正。从整体上观察,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4.
李振广 《台声》2014,(8):50-51
7月20日,民进党第十六届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登场。此次党代会在蔡英文再度出任民进党主席、年底即将举行岛内首次地方"九合一"(亦称"七合一")选举的背景下召开,不但决定未来两年民进党内权力结构布局,也因会前40余位民进党代表提案要求党代会上讨论是否应冻结"台独党纲"而备受岛内外各界关注。由于此前蔡英文在接受《天下》双周刊访问时对"冻独"问题闪烁其词,加之7月19日在其发出的新闻稿中定调"台独党纲"不宜冻结,一如外界预期,当天仅将相关提案处理送交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处理。  相似文献   

15.
蔡英文(Ying~Wen Tsai),1956年8月31日出生,籍贯台湾省屏东县,客家人,祖籍福建漳州。现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曾参与“两国论”的起草,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曾任“陆委会”主委。2004年加入民进党,同年当选台湾地区不分区立法委员。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5日,民进党第15届党主席选举结果出炉,蔡英文以93.71%的得票率当选。这不仅创下民进党主席选举以来最高得票数,也显示民进党人对蔡英文重掌党权,带领民进党打赢未来两年一系列选战高度期待。然而,蔡英文上任后,将面临应对2014年"九合一"选战,凝聚派系团结,推动党务及"宪政"改革,处理与公民团体关系等诸多挑战。蔡英文能有多大作为,各界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2016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益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蔡英文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之后信心爆棚,在民进党两岸关系政策上采取拖延策略——坚持"台独"立场,在两岸政策论述上躲闪、回避,不作出明确表态。蔡英文的这种态度已成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隐患,美国朝野对蔡英文、民进党的担忧也与日俱增,要求蔡英文对其两岸论述作出正面、直接表态的声音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9日至6月9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率一干人马,"浩浩荡荡"赴美国访问,进行所谓"点亮台湾、民主伙伴之旅",激起了一些涟漪。蔡英文此行主要有三个看点:一是与美国政府主管对华对台政策事务的官员及国会议员会面,到美国智库发表公开演讲,向美国"交心",以获取美国支持。二是参访硅谷知名企业,为民进党2016年再度上台后"壮大台湾"取经。三是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旦,蔡英文在其个人网页上发表题为《反省再出发,期许一个全新的2014》的文章。蔡英文表示,民进党在新的一年里,要好好反省和思索,该为台湾及台湾民众做些什么。她认为,民进党要在两个方面做出抉择,一方面是如何处理民进党与所谓“公民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否要改变既有的“政治惯习”。蔡英文指出,民进党必须在2014年“要有彻底的改变”,否则结果便是“等着被这个社会淘汰”。姑且不论蔡英文此文的政治动机所在,就呼吁民进党应“彻底改变”字面意义来看,不可讳言,从政党政治发展角度着眼,对民进党长远利益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然而,蔡英文似乎只谈到问题的表面,依旧没有触及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钟厚涛 《台声》2014,(6):39-39
<正>5月25日,新一届民进党主席选举结果出炉,蔡英文以93.71%高得票率当选第15届民进党主席。在其当选感言中,蔡英文表示此次决定参选,是为了要带领民进党重新赢回社会信任,也是为了帮助台湾找到新的方向与动能。而这样的改变,必须从改变民进党开始。这番话,点出了她重掌民进党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