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二、三十年來,海外華僑華人對他們自身歷史的研究日益重視。在美國,從六十年代初開始,當地的華僑、華人中的有識之士就認識到華人歷史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成立了美國華人历史學會、夏威夷華人歷史研究中心、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紐約華埠歷史研究社、美國西北華人历史學會、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等學術團體。上述團体的会員共有两千餘人。新加坡的學者對華族歷史的研究具有强烈的時代使命感。他們在南洋大學開設“東南亞華人史”課程,有計劃地開展“華族村史調查”,培养年輕的史學隊伍,並建立了檔案與口述歷史館。從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年,新加坡南洋學會先後在新加坡、台北、香港、厦門等地單独或聯合召開了五次大型的國際華人历史研討会,使新加坡華族史研究超越了本國的範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九八五年,馬來西亞全國華團文化工作委員会成立了“华人社會資料研究中心”。現在,該中心有職员二十人,资料檔案達四千五百個,舉辦各类專题演议一百多塌,已出版的三種語文的書刊近四十種。  相似文献   

2.
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合作策劃,將拍攝電視連續劇《陳嘉庚》。年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舉辦了《陳嘉庚》電視劇創作研討會。陳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年)是海外華僑、華人的楷模。他出生在福建厦門市集美,十六歲到新加坡,後在馬來亞經營橡膠,成為“橡膠大王”。他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在家鄉興學辦教六十餘年,還領導華僑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中華民族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和財力。毛澤東主席稱讚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三十年來,許多劇作家和導演都試圖把  相似文献   

3.
為了提高全國數千萬中學生及海外華人華裔中學生(含中?耙磺兄械葘W校生)的作文水平,扶持、發現人才,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特舉辦華夏中學生作文首屆大獎賽。以後將每年舉辦一屆。大獎賽由華夏文化促進會、宋慶齡基金會、全國記協等數十個單位及所屬部門共同發起舉辦。大獎賽主要活動包括:(一)評獎。作品獎  相似文献   

4.
陳嘉庚(一八七四——一九六一年)是愛國華僑領袖,福建廈門集美鎮人。他曾長期僑居新加坡,從事橡膠種植與橡膠用品製造及貿易、海運、新聞等業。一九一○年他在新加坡参加同盟會;一九一一年為支持辛亥革命,在新加坡任福建保安會會長,曾籌款資助孫中山先生。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進行救國活動;一九三八年他在新加坡倡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並選為主席。抗戰勝利後,他創辦《南僑日報》。一九四九年陳嘉庚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晚年回國,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陳嘉庚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一九五五年八月六日第二十次會議通過,現予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一九五五年八月六日  相似文献   

6.
北京,一九八七年八月中旬,來自世界十九個國家的三百多位漢語教師、學者和專家濟濟一堂,舉行了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討論會,研究如何對外國人和華裔、華僑子女進行漢語教學的問題。 現在,全世界有六十多個國家、一千多所各類學校開設漢語課,有些大學還設置了中文系。美國有二百所高等學校開办了漢語專業或設置了中文系,進修漢語的大學生有一萬三千人;日本上漢語課的在校生有十萬人;聯邦德國,一九八六年在各大學學漢語的人數有兩千名;澳大利亞已决定把漢語作為第一外語。在這種形勢下,繼一九八五年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後,又進行了第二次學術交流。在這屆漢語教學討論會上,常有一些論文或論  相似文献   

7.
北京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自一九五○年十月創建以來,已走過四十年的歷程。一九九○年金秋十月,我校隆重舉行了建校四十週年慶祝盛典。四十年前,新中國剛剛誕生,海外華僑無不歸心似箭,大批青年學生更爲急切,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紛紛投入祖國懷抱。為迎接歸來親人,面臨百業待興、百廢待擧局面的中央人民政府,廣集賢才,動用巨資,進行接待安置工作。在華僑事務委員會負責人廖承志先生的親自關心和主持下,成立了“北京歸國華僑聯誼會”、“北京歸國華僑學生補習學校”,為篗鈿w來的學子建立了溫暖的新家和求學之所。一九五二年,經政務院正式批准,在現今校址建立起北京華僑學生補  相似文献   

8.
文化简讯     
一九六一年,全國僑聯第一任主席陳嘉庚率先提出在北京建造中國華僑历史博物館的倡議,並首捐五十萬元人民幣為建館資金。這個倡議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建館一事擱了下來。一九九一年在第七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召開時,人民代表葉佩英、楊兆輝提出了《籌建中國華僑历史博物館》的議案,在僑界代表中引起很大反響,六十多位人民代表在議案上簽名,贊成籌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相似文献   

9.
陳覺萬先生從東北吉林大學調到華僑大學任第一副校長,已經一年有餘。他在致力於把這所大學辦成有特色的學校。陳覺萬先生是印尼著名華僑教育家、泗水小學創辦者之一陳明諱的公子。陳明諱早年曾在陳嘉庚的公司里當過伙計,後就讀於集美學校,畢業後到印度尼西亞辦學。抗日戰爭時期,他冒着生命危險和黃丹季等人一起掩護過嘉庚先生。父輩對祖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給陳覺萬先生留下很深的影響。一九四八年,陳覺萬十六歲時隨母親回到祖國?粴q時,他以勤奮和聰慧,成爲東北人民大學(後改成吉林  相似文献   

10.
美國華僑總商會主席應行久先生在美國紐約華人、華僑界中,不僅是位有名望的企業家,而且還是一位在美東地區弘揚佛法的熱心人。靠六百美元起家應行久祖籍浙江寧波,一九一三年出生於上海,一九三三年就讀於上海聖方濟大學,?ビ  相似文献   

11.
自日內瓦會議達成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協議以後,美國、蔣介石賣國集團和法方當局便有計劃地對河內、芒街等地華僑進行劫奪和迫害,並公然派遣飛機、船艦劫運華僑到海防、西貢和台灣。被劫運到海防、西貢去的華僑受證了流離失所和飢餓、疾病的痛苦,有的並遭受毒刑和殺害;被劫運到台灣的華僑青年、學生,則被蔣介石賣國集團强  相似文献   

12.
中國第一部盬o歸僑、僑眷權益的宨T法律——《小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盬o法》已經七屆全國人大砃瘯谑宕螘h審議通過,一九九○年九月七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命令頒布,自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拖行。這部法典的頒布,牽動着國內三千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四千多萬華人、華僑的心。為此,本刊記者訪問了全國人大砃瘯蔽瘑T長、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葉飛先生。葉飛先生是一九一九年由菲律賓回來的老歸僑,至今還有親人在海外。他對僑民情况非常熟  相似文献   

13.
有三個兒女在美國的中國致公黨常務副主席楊紀珂說:「五六月間,孩子們不停地打電話回來,問我們國內現在的局勢到底是怎麼回事,並要我們儘快設法去美國。」兄弟姐妹全在泰國的該党副主席王宋大接到的僑胞反應,則是譴責多於詢問。許多僑胞對國內發生的情况缺乏瞭解,因此產生了種種誤解。「不客氣地說,很多人因為不瞭解真實情况而喪失了信心,對國內政局觀望猶疑。這給我們的僑務工作帶來困難。」以歸僑、僑眷中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體的中國致公党上層領導中不少人有這種看法。那麼,应該怎样看待海外僑界的這種動向呢?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了一次全體會議,与會委員們紛紛發言,他們認為一定要理解海外華僑、華人對國內政局的關切,  相似文献   

14.
入夏以來,大陸江淮和太湖流域發生嚴重洪涝災害,軍民正在同心協力抗洪救災环接须y,八方支援,這一歷史罕見的災情,牽動着億萬人的心,不僅大陸的各界人士男女老少踴躍捐款支援抗災,而且台胞、港澳同胞及許多海外華人、僑胞也紛紛捐款,血濃於水的深情十分感人,值得敬佩和讚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約有三千多萬,其中在美洲的約有一百八十多萬,在世界五大洲中,僅次於亞洲,居第二位。早年,成千上萬的華工離鄕背井,歷盡艱辛,飄洋過海來到美洲大陸及其海島,簞路藍縷,披荊斬棘,同美洲各國人民一起共同開發美洲,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動人篇章欢?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竟沒有一部記述美洲華僑華人的通史,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6.
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大部份時間是在海外度過的。他得到了廣大華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因此他深刻地認識到華僑是革命力量的重要源泉之一。爲了更好地發動華僑中的洪門人士支持和參加革命,中山先生曾經親自加入美洲華僑洪門團體,並爲之重訂章程,整頓組織。他和華僑有着深切的感情和血肉的聯繫。在歷次起義中,中山先生都得到了華僑在經濟上的援助。許多華僑還直接參加了起義,捨身報國,十分英勇。在一九一一年黄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二十九名華僑。所以孫中山先生說:‘華僑有功革命’,‘華僑是革命之母’。辛亥革命以後,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曲折和激烈的鬥爭,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從此獲得了真正的獨立和自由。新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相似文献   

17.
以中餐業在海外發迹的華僑、華裔,經過戰爭仍保存並發展了中餐業,以此弘揚中國文化傳播友情。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中國致公黨的海外聯誼工作得到了大力推展,各級組織共接待來華探親訪友、旅遊觀光、洽談貿易、交流學術的海外華僑、華人及台港澳同胞一萬七千人次,致公黨組團出訪、黨員出國講學、探親的次數也有大幅增加。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高級知識分子  相似文献   

19.
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素有資助鄕里興辦文化教育事業的傳統。在當代,這一傳統繼續得到新一代華僑華人的繼承和光大。廣東梅州:創辦嘉應大學紀實梅州,古稱嘉應州两衩分萋镁雍M獾膬S胞仍喜自稱為嘉應州人,因此,他們捐資在這裏創辦的一所大學叫嘉應大學(簡稱嘉大)。嘉應大學校址在梅子崗,距梅州城東區二公里。該校從一九八四年七月籌建,一九八五年  相似文献   

20.
美籍華人潘維疆先生,是湖南長沙市人,幼年時隨他的父親潘佑强先生(原國民黨西南長官公署中將副司令長官,黃埔一期廬山中央訓練团主任,台灣‘總統府’戰略顧問,已故)去台灣,六十年代初去美國留學後定居美國,現任全美亞裔民主黨中央委员會副主席、美京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首席顧問、美國佛教行願學會理事長、美國寶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來他為發展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為台灣海峽兩岸的統一,為我國的四化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旅美華人中深孚眾望。一九八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