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枪是这支部队成员的共同特征,只要睁着眼睛,枪就成了他们的手指,连着神经,长在胳膊上。他们的右臂上有一枚威武的“雪狼”臂章。这是一支几乎没有曝光过的神秘部队——雪狼突击队,中国奥运官方安保部队。  相似文献   

2.
李强、刘力和吴伟三人在生意场上相识。2009年3月,李强向刘力提出拆借10万元,刘力要他提供担保人。李强打算让吴伟担当保人,不巧的是吴伟正在外地出差无法到场。李强提出让吴伟给刘力发送一个同意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的手机短信,碍于朋友面子吴伟按照李强的意思给刘力发了一条短信,言明同意为李强借款担保。  相似文献   

3.
许世友与枪 许司令有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是他的心爱之物。这支枪还是早年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里缴来的,他整天别在腰上,枪不离人,人不离枪,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但我从没见他擦过。他也不让别人摸。子弹也是多年前的。不知还能不能打得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雄才大略、豪气干云,他的行事作风也令人惊叹。 不摸枪 毛泽东在回忆往事时曾说过:我一辈子从不摸枪。一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坚定信念者、具体实践时却从不摸枪,这足可察见伟人的智慧!毛泽东不摸枪,是因为他讨厌枪、鄙视枪,虽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他的至理名言,枪是他的朋友,但他就像子弹一样洞穿了枪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正今夜,我又一次与父亲在洁白的A4纸上相遇。这位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渡过江,抗美援朝没负伤的老兵,此刻正通过某种神秘信息,隔空与我——一名当代中国军人,进行着父与子的量子纠缠。他的血液在我的血管中奔突,他的嗓音在我的喉结上跳动,他的伤疤在我的背上隐痛(那是日本兵给他留下的印记)……潮湿的坑道,不朽的上甘岭,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令"油挑子"望而却步的米格走廊,夺走毛岸英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4,(11):35-35
前些年,单位办公条件很差。虽是县级部门“一把手”,李强的办公室也很寒酸。后来单位新建了办公楼,办公条件立马提档升级。李强也成了受益者——办公室面积有40多平方米。“大家都有一种自豪感。”李强说。  相似文献   

7.
"找他呀,够呛.在单位轻易见不着他人影儿."听说记者要约见李强,李强的一位同事给记者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也难怪,身兼两项要职的李强,一天不知有多少事在等着他——作为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名科技人员,为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他一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工作在田间地头,光是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就得一万人次以上;同时,作为齐齐哈尔市农委副主任,他还得着眼全局、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当好参谋.  相似文献   

8.
唐磊  陈赛 《党建文汇》2005,(12):42-42
2003年5月的一个下午,温州新闻网总编辑郭乐天接到时任温州市委书记兼市人大主任李强的电话。此前一个月,他们在网站上开通了一个与市民互动的BBS。被接踵而至的网络舆论反复刺激的李强对郭乐天说,温州民间倾心发展的氛围很好,如果你们和市人大或者市政协合作建立一个栏目,  相似文献   

9.
胡松涛 《湘潮》2023,(10):14-15
<正>白面书生上“梁山”,率领百姓打江山毛泽东本是一介书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拿到了“枪”——他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任校长,后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毛泽东拿到了“笔”——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相似文献   

10.
张莉 《世纪风采》2011,(10):31-36
他是一名记者,却以战士的身份牺牲在战场上;他是一个欧洲人,却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战斗而死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他就是进步作家兼记者、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  相似文献   

11.
蓝田 《廉政瞭望》2007,(2):63-63
吉姆斯在加利福尼亚长滩市实行打劫计划,当他把左轮手枪对准受害人开枪时,枪卡壳了。这时他做了一个动作——把眼睛对准枪口仔细瞄了一眼,同时扣动了扳机——这次枪没有卡壳。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李强为朋友的2万元借款提供担保,但借款到期后,李强朋友无力还款,债权人丁一在担保期限内将李强夫妇告上法庭,要求夫妻二人共同承担担保责任。法庭上,李强说,我确实应该承担担保责任,但是债务不是夫妻共同生活所欠,  相似文献   

13.
立足本职做文章——记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范世林□李强武建中在临汾铁路分局,大凡了解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范世林的人,都会夸赞他是位热心待人,扎实工作,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立足本职,辛勤笔耕,虽年龄不大,但成果不少的好书记。今年38岁的范世林,1978年...  相似文献   

14.
李强教授与他的社会分层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教授与他的社会分层流动研究本刊记者刘莹李强———典型的学者,沉稳而含蓄。在略显严肃的神情中透露出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作为社会学家,他对中国社会的体察和了解,可以追溯到1968年,那年他中学毕业离开北京,到黑龙江中苏边境离珍宝岛仅70里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38岁的李强是乐山市市中区平兴乡穿山村人.李强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萎缩行动不便,许多人说他无用了.生性好强的李强立志要读书成才,无奈行走困难进不了校门,他就跟妹妹学完小学、初中课程,还养成了读书看报听新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6.
寇建平  陆中秋 《世纪桥》2006,(12):20-25
朱国凡的成功在许多人看来,实在是运气使然,干什么什么成。 如果有命运一说的话,那么朱国凡就是命运之神的宠儿.命运之神毫不吝啬对他的慷慨赐予.但是.神从来不会没来由的垂青一个人.他要给一个人开启一扇门的时候.应该也会问.给个理由先? 这个理由就是成功的基因.抑或说便于成功地性格——敏锐的眼光、破釜沉舟的魄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把自己的思想和肉体逼到悬崖.从不犹豫不决.敢为人先。 朱国凡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最具成长性的群体的代表。他们敏锐地看到社会转型期人们惯性思维之外的真空.并透过这真空看到蕴藏的无边财富。他们完成了由商人到企业家的成功蜕变,这种蜕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轨迹.就是成功中国民营企业走过的必由之路——创意、扩张、变革、品牌。  相似文献   

17.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与郭沫若这两位以革命救国为己任的战斗者,在大革命的高潮中相识、相知,随后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枪和笔并肩作战。他们的思想和心灵是息息相通的。然而,在革命胜利后,郭沫若紧眼毛泽东,使自己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以毛泽东的意见为意见”,结果是,毛泽东正确,郭沫若正确,毛泽东犯错误,郭沫若也随之犯错误。  相似文献   

18.
贝聿铭 《廉政瞭望》2004,(10):48-49
贝聿铭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曾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建筑奖。他和他的建筑一样令人心动且难以捉摸。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中,他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许世友与枪许司令有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是他的心爱之物。这支枪还是早年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里缴来的,他整天别在腰上,枪不离人,人不离枪,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但我从没见他擦过。他也不让别人摸。子弹也是多年前的。不知还能不能打得响。  相似文献   

20.
年近花甲,外语对他仍是一个神秘王国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群体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他们在早期革命生涯中都曾驻足于国外,或留学,或寻求革命真理。他们都或多或少懂得一点外文。尤其是周恩来,他在同外宾谈话时还能够当场纠正翻译的误译。唯独毛泽东,直到年近花甲,外国语言对他仍是一个神秘的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