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完成的伟大历史任务.为此,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目前理论界还众说纷纭.我认为,“一国两制”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实事求是”.一些同志在论证“一国两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重大意义时,不能从根本上奏效,都  相似文献   

2.
(一) “一国两制”是我国领导人,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为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主权问题提出的一种构想。这一构想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是邓小平同志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会见撤切尔夫人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概念。“一国两制”的理论是符合马克斯,恩格斯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有助于消除国际争端,稳定国际局势,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3.
盼望已久的香港回归在即,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香港的胜利回归,充分说明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已经得到初步实现。一、“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所谓“一国两制”,是指在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构想,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由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到现在已经近十年了。这个科学构想已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成功地付诸实践,但迄今仍未被台湾当局所接受,台湾当局还以种种借口加以否定和曲解。海外和台湾岛内有些人由于不了解“一国两制”的真正涵义而怀疑其可行性,甚至盲目地跟着反对。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阐述“一国两制”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点,使人们了解“一国两制”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决策.1978年底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在制定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决策时就形成了这个思想.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在向美国参、众两院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时,第一次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他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制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创造者,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奠基人。他在提出和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提出和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同时也提出和形成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1997年7月1日“一国两制”正式实施以后,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给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工人阶级领导力量的内部关系、工农联盟的社会基础、阶级阶层状况及其关系、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等,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使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方针政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总结新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林庭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百年耻辱一朝洗雪。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的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率先在香港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变成了现实。一、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是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范例。它已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兴趣和反响。对于这个构想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此,笔者不揣浅薄,就其中几个问题谈点初探意见,作为引玉之砖。一、“一国两制”构想与马克思主义“一国两制”作为一种崭新的构想,是无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的。但决不能据此断定它同马克思主义相左。因为评判某一构想或方案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其  相似文献   

9.
晓彬  华文 《瞭望》1999,(51)
继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将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重要影响。“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原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中国政府根据这一构想制定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伟大成功。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也成为中国政府解决澳门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是,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看,澳门问题又有其特殊性,因此中国政府在解决…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统一战线肩负着努力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任务,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和最好方式。“一国两制”不仅在实践上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而且从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1.
中央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及体现这一构想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举世瞩目。本刊创刊号发表了周毅之、施汉荣合写的《从香港问题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文,对“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理论根据,作了初步的探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加深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认识,进一步弄清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一国两制”构想作深入的理论性探讨,成了摆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为此,本刊编辑部同《南方经济》编辑部于10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行了“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省市学术界人士近四十人。省委宣传部黄浩副部长参加研讨会并作了讲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曾牧野同志在主持会议的发言中指出,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为实现“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范例。他说,“一国两制”是八十年代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出现成的答案,因此,要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去寻找解决这个新问题的新方法。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分析了香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状,结合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角度,探讨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与探讨还是初步的,仅仅是个开端。为了深入开展对香港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探讨,本刊将继续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论坛,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这里发表的是广东学术界人士在“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来稿《“一国两制”的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中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适应我国新时期历史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因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时,特别把“一国两制”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创造性构想提出来,他说:“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说明“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因家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与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论纲靳英辉“一国两制”的科学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注意,理论界也进行了大量的阐释和研究。但对于一国之内并存着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现象尚少理论性的研究,大部分研究的重点是在“统一”二字上。“一国...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不仅与剥削制度“一国两制”截然不同,而且与以往的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相比,也有自己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它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又一光辉范例。一、实事求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唯物论前提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唯物主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就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全新思想。首先,‘“一国两制”构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的重要谈话中所提出的改革理论,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不仅从实践上总结了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而且在理论上抓住了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突出了生产力标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论点,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同东方历史发展的特殊道路及东方社会的特殊面貌,有着深刻地内在联系。本文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通过对东方历史发展的特殊道路的探讨,来理解“一国两制”的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一宏观考察之历史面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纵向(时间性)和横向(空间性)两方面的特点,它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宏观面貌。从纵向特点上看,表现为社会形态发展和转化的非同步性和它所呈现出的错综复杂的时间交叉。这种交叉具有三个层次:其一是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决策思想和决策艺术。为了深入探讨和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决策思想和决策艺术,帮助领导者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本文拟对邓小平“一国两制”决策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作些初步探讨。(一)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理论的创举昭示我们,领导决策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并且,领导决策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领导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  相似文献   

20.
中英两国达成的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是当代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国两制”理论的硕果,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响。今天,学习探讨“一园两制”决策的理论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党中央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际间遗留的复杂历史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理论武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一国两制”战略决策的理论依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帝国主义的政治家们终于看见了曾经在“欧洲徘徊”的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