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华 《瞭望》1999,(24)
多年来,对所谓台湾前途或两岸统一等问题要不要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公民投票”要不要“入宪”或“立法”,一直是台湾各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自去年底台三项选举以来,各种民调结果显示,维持台湾现状已成为台湾社会主流民意。民进党为部署“总统”选举,面临着进一步转型的压力,在“台独”党纲及“公投”问题上开始出现策略上的调整。台湾岛内极少数激进“台独”分子不甘“台独”声势消沉,再度以绝食的激烈行动进行抗争,加紧开展“公投”活动。但是,台湾岛内民众反应冷淡,国民党内一些重要人士接连发表反对“公投入宪”或“公投…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2,(3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受到舆论和各界的质疑。 《中国时报》评论说,陈水扁已经“变脸”了,他的“一边一国”论,其实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另一说法。陈水扁从承诺不介入党务,到兼任民进党主  相似文献   

3.
陈水扁宣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并鼓吹“要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核心是企图推动“全民公决”,走向实质性“台独”。那么,台湾究竟有没有理由从中国分离出去,有没有资格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统独”问题? 应该说,“公民投票”作为一种表达公民意志的民主手段,本身没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33)
近日来,陈水扁多次发表谈话,公然声称“要走台湾自己的路”,两岸是“一边一国”,准备用“公民投票”方式“在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些言论与李登辉“两国论”如出一辙,充分暴露了他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真面目,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必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5.
新—波移民潮来势凶猛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台湾省省市长选举,移民潮再次成为台湾岛内热门话题,尤其成为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对象。 岛内移民潮是与国际局势的演变、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以及台湾民众对台湾前途的信心分不开的。在过去40多年中,台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移民潮。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由于海峡两岸局势持续紧张,台湾移民风潮盛行,不少家庭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外国移民资格。尤其在1971年10月台湾当局被驱逐出联合国后,国民党当局在国际社会所标榜的所谓“正统地位”已经丧失,岛内民心不稳,纷纷移民。第二次移民潮出现在1979年台美“断交”、中美建交后,台湾当局在国际社会极为孤立,  相似文献   

6.
陈旭 《党政论坛》2009,(2):32-32
台湾只有2300万人,却有200多个广播电台,60多个有线电视台,5个无线电视台,6000多种杂志,400多种报纸,是世界上媒体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看报治国”是岛内舆论对台湾政治人物的讽刺,但也由此可见岛内媒体在台湾政局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下面介绍几家台湾主要电视媒体,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2,(33)
港澳舆论和有关人士强烈谴责陈水扁公然提出两岸“一边一国”及鼓吹所谓“公民投票”的“台独”言论,认为陈水扁把两千多万台湾人民的福祉视为个人的豪赌,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有那么一小撮人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台湾岛内大搞“台独”活动。这种分裂祖国的行径已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关注。这里发表的北京四位学者的文章,从国际战略学、政治学、台湾岛内政治生活及台湾民众意愿等方面,对“台独”活动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剖析和揭露,有助于使人们看清“台独”分子的嘴脸,共同制止“台独”活动。  相似文献   

9.
12月1日揭晓的台湾县市长和“立委”选举结果表明,台湾岛内政坛格局发生了变化。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变化将使岛内政经局势更趋复杂,两岸关系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李家泉 《团结》2003,(2):28-31
最近两年多来,台湾海峡形势有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这里拟仅就此谈几点看法和想法。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亦称“激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两岸关系被蒙上新的阴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2000年5月20日就职  相似文献   

11.
黄海  杨柳 《瞭望》2003,(48)
11月27日深夜,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公民投票法”。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彭光谦少将、第二研究室主任罗援大校。两位军事专家表示,祖国大陆将对台湾“公投立法”后的事态保持高度警觉,决不容忍任何势力打着推进民主化的旗号搞分裂活动,借“公投”搞“台独”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2.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11,(10):37-37
2011年,受大陆“十二五规划”、台湾“黄金十年规划”及岛内选举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除了关注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发展变化外,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董辉 《团结》2009,(3):41-45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及其家族成员的一系列重大贪腐弊案.在岛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司法风暴。随着扁家两批弊案先后完成侦查并进入审理阶段,负责侦办这些惊天大案的台湾“高检署特侦组”成为岛内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特侦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相似文献   

14.
巴黎专电 举世瞩目的9月20日法国就批准建设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举行的公民投票,总算以51.05%赞成、48.95%反对的微弱多数批准马约。欧洲舆论界认为这是欧洲建设经历的一次最严重的考验。一场关系到欧洲前途和法国未来的危机得以避免,但赞成与反对票数差距之微,未能消除人们对马约前途的疑虑和担心。 这次公民投票,是在6月2日丹麦公民投票拒绝批  相似文献   

15.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16.
陆资入台,有利于提振台湾经济景气 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台湾经济遭受重创,台湾财团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岛内民间投资意愿及能力均受到很大影响。值此之际,开放陆资入岛,无疑于引“源头活水”为台湾经济注入活力,从而使台湾经济尽快走出低谷恢复生机。台湾当局于2009年3月至5月期间,  相似文献   

17.
安华 《瞭望》2002,(39)
“台湾前途公投”是与国际法的民族自决权相背离的“台湾前途公投”实质是“住民自决”,是国际法不承认的“民族分离”行为台湾地位在二战后并非未定,《波茨坦公告》明定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必须将台湾归还中国海峡两岸虽未统一,但台湾从来就没有成为过“主权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18.
苏言 《团结》2001,(1):39-40
台湾大选后,国际社会、国内百姓普遍关注和经常谈论的是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是台海的“和”与“战”。但同等重要的是,台湾岛内的政党政治版图下一步将如何演变。因为,无论基于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权衡,岛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和政党政治架构都会投影于两岸  相似文献   

19.
张迁 《瞭望》2007,(19)
日前在北京结束的第三届两岸经贸论坛,在通过6点建议的同时,大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宣布了在教育、就业、旅游、交通等方面的13项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政策措施。这13项政策措施,均针对岛内一些现实难题“量身拟定”,岛内所涉及单位均闻之欣然。如“欢迎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政策公布后,台湾不少公、私立大学纷纷表示,应对岛内普遍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9,(16)
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台湾许多大企业相继发生财务危机,进而影响到金融机构营运困难与信用紧缩,经济金融形势迅速恶化,岛内舆论及学界普遍认为,台湾出现了“本土性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引爆企业财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在去年9月开始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