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姬 《新民周刊》2023,(26):18-21
<正>人人都以为“上岸”后,就是康庄大道。然而“上岸”背后,其实是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各有各的不易。和走出体制“下海”经商相对应,“上岸”也成了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专有名词,虽然这个词后来又可以适用于年轻人的所有重要节点——考研上岸,相亲上岸……考公上岸,似乎是所有“上岸”方式中最令人艳羡的一种,尤其在就业压力较大、外企和大厂纷纷裁员的当下。但辛辛苦苦地过了独木桥后,年轻人又过上了怎样的体制内生活呢?  相似文献   

2.
陈明凡 《当代亚太》2005,2(7):54-60
越南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从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到承认商品经济,再到提出"遵循社会主义方向、国家管理下的市场机制",直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越南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过程中与中国一样,都采取了渐进的改革方式,只不过渐进式改革的速度不同,中国是"稳步的渐进式",越南是"快速的渐进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制是苏联国家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如苏联宪法第九条所指出的,巩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乃是苏维埃政治体制发展的主要方针之一。苏联检察机关是苏维埃国家的专门机关,它的职责是保证执行独立于任何地方机关之外的统一法制,其基本任务是保卫苏联宪法所肯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国家财产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正确而又划一地行施法律实施最高监督,并积极地执行苏共制定的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1、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制:列宁处理民族问题在国家体制方面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苏联联盟体制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产物。它的产生既是当时苏俄和周边苏维埃政权抗击内外武装干涉的直接需要,也是苏维埃国家创始人对多民族国家国家体制极有价值的探索。十月革命以前的一段时期,列宁依据他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趋势的研究,从无产阶级只有在广阔的地域内才能广泛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根本利益出发,十分赞同建立那种打破民族隔阂、促进经济生活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国。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左翼学者,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其著作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的著作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4年11月23日,大卫·科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有关苏联解体的教训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3年前,苏联体制完全崩溃,迄今其原因还是争论不休。苏联解体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事件。1989-1991年,苏联突然分裂。他们的社会主义体制被一帮人试图用资本主义体制代替,这发生在十月革命75周年之后。从这件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苏联会走到社会主义体制的尽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有争议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一个随心所欲和想当然的过程,不能随意地、无原则地提出几个方面的内容,就断言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而必须有理有据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原则要求与基本路向。这里拟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把握的五个命脉性关系人手,集中探讨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流,撞击着每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撞击着传统体制发源地的苏联。对苏联计划理论由传统到改良、由改良到改革过程作历史的回顾和展望,无疑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一、对改良式计划计算理论的思考1928年,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法令形式颁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社会主义集权计划管理体制诞生的标志。这种体制曾起到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然而,五十年代之后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明显放慢。于是由南斯拉夫率先掀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其中以南斯拉夫为代表的改革是从彻底摒弃旧体制为开端的,而以苏联为代表的改革则是以力图维护集权体制为前提作部分改良为特征的,苏联计算计划学派正是这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社会主义国家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有计划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尊重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由能够调控的市场决定价格,比简单地由行政权力制定价格更能刺激经济的发展。经济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体制的改革。而社会主义国家价格改革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担心引起通货膨胀。在近几年的改革实践中,一些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自地球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于传统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现代化道路。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在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理想主义激情的激荡下,以一种崭新的社会价值理想和工业化体制,展示了一个改变历史航向,建构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画卷。客观地讲,斯大林时代形成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在集中力量奠定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基础,增强综合国力,抵御外部敌对势力的压力上,取得了难以否认的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在政治上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最大的成就在于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中国经济已经同世界市场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了。下一个战略目标自然就是实现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接轨。就这个问题谈四点看法. 一、实现接轨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近十几年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出现了新的潮流。如果我们把自己置于这个潮流之外,就要落后,就不可能赶上世界科技革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国家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现实社会主义的旧体制已经不起作用,而新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形成。1991年,有以下几个情况使这一地区和其它地区截然不同:第一,深刻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改革在继续,这导致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崩溃,并以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机制取而代之,走向民主和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第二,所有的中东欧国家都为战后以来前  相似文献   

12.
路阳 《东南亚研究》2016,(3):91-101
新世纪以来,中国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潮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裕阶层通过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且大多前往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有关国际移民和中国富裕阶层的相关报告,对当前中国富裕阶层以投资移民为主要方式的海外移民予以关注,着重从移民倾向、资产配置和海外投资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中国富裕阶层移民海外的趋势和未来影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而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简言之就是依法治国。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也要通过推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改革在东欧国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现在,东欧各国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阻力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他们大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改革之路。其中,摆在东欧各国党和人民面前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为严肃的问题,便是社会主义多元化。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多元化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多元化问题?南斯拉夫著名的理论家、南共联盟领导人爱德华·卡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苏联学者就人的合理消费(或称合理需求)问题提出了不少看法,有关部门也在实践中制订了一些合理消费的标准。了解和研究苏联在这方面的观点和做法对指导消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精神和文化素质,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苏联学者认为,人的活动旨在满足他的某种需求,但并不是任何活动都是真正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德国统一社会党在民主德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近十几年来的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列宁关于“不实行充分的民主,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取到胜利”的英明论断的正确性,因而把自己全部工作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深化社会主义民主上。在党的纲领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主要方向,应是进一步发扬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公民以各种方式参加对国家事务和经济工作的管理,愈益成为社会主义生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来,我国和苏联理论界的许多学者都在探讨形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体制的理论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实行党政分开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步骤。尽管这些研究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然而,由于以往的模式比较接近,目前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又比较相似。因此,对中苏两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处理党政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借鉴有益的经验教训,为推进社会主义各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现阶段社会主义各国改革党政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自六十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性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对政治体制(包括政党体制)作相应的改革。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东欧各国首先从理论上对政治体制的实质、内涵、执政党的作用、党政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文化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都随之加剧分化,社会分层化现象更加明显。庞大而稳定的中间阶层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一致的。而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就是革命”。具体地讲改革就是模式的转换,就是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目前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都面临着三种模式的转换,即:①传统模式——改革的对象:②转换中的模式——改革中的现行模式:③新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式。一、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也即斯大林式,或称国家社会主义模式,主要形成于苏联三十年代斯大林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