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区域经济理论在海洋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海洋经济属于区域经济学研究范畴 ,并论述了地域分工论、空间投资论、经济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梯度推移论等传统区域经济理论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华 《理论视野》2009,(7):60-61,10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演进,虽有某些缺陷和局限性,但仍不失为发展中国家确立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借鉴之一。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我国可借鉴西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实现跨世纪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3.
杨建 《理论视野》2013,(11):83-85
【提要】空间演变历来是国内外大都市区研究的热点。所谓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有一定空间层次、经济联系、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以成都为例,探讨大都市区在中国的空间演变过程,以期对大都市区空间组织进行有效的调控,并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岩鸿的“政府经济职能限度理论的演变”概括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关于政府经济职能限度理论的演变的三个历史阶段,指出:通过分析这样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历史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活动空间渐次缩小。从理论上讲,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深入,理论给予政府经济活动的空间是呈渐缩态势的。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21,(5):138-146
作为西方空间政治学的前沿理论,地域重构、尺度政治和新国家空间共同构成了一个内部自洽的理论体系。随着"全球地方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家中心主义"空间治理典范开启转型之路。超国家空间和次国家空间依靠地域重构得到广泛开发,进而通过尺度政治得到有效整合。当这些非国家化空间具备尺度设计、景观条件、网状结构和"大事件"机遇等治理要件时,新国家空间得以产生。西方空间政治学前沿理论的整体性对于中国国家空间结构转型及其治理的借鉴价值在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增加超国家空间规划,兼顾次国家空间的不同地域特征,并将生态空间细分为"生物空间"和"非生物空间"。区域空间需要通过均衡治理来化解"结构化的不确定性"之困境,地方空间需要构建网络化治理结构以增强地方政府的"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四川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四川省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为四川省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流域作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空间载体,呈现出城市、人居、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域特点,集聚和辐射等经济空间组织功能举足轻重。嫩江流域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内的一支潜在经济力量,其经济带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东北部沿江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大带动作用,更对促进沿江省市的经济合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总结嫩江流域经济发展"三类优势"的基础上,对流域经济带协调耦合发展的正向经济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构建嫩江流域经济带多维发展模式,包括空间协作模式、产业带建设模式、制度协作与整合的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 邓小平同志的区域经济理论,是他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的层面构画了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中叶按步骤、分阶段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区域经济理论则从各地区的不同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着眼,提出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让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先富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致富,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区域经济理论的精华和实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实现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谋求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本文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进行了综述,指出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是以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为空间构架,以两步走阶段式发展战略为时间构架,建立起从非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邓(一)小平同志的区域经济理论,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的层面构画了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中叶按步骤、分阶段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区域经济理论则从各地区的不同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着眼,提出在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让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先富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致富,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区域经济理论的精华和实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区域经济发展要遵从非均衡发展规律,打破平均主义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