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永贵 《重庆行政》2014,15(6):91-92
正所谓休闲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增进市民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  相似文献   

2.
孙景淼 《政策瞭望》2005,(10):23-26
农业旅游,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参与农事、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文章分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开发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民族旅游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以促进文化体验旅游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加强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体验项目,实施一村一品开发策略,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和产品,形成主客互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体育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军平 《今日海南》2006,(10):28-29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目前正风靡国内外,成为世界旅游新潮流。海南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理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双赢。从海南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近期,可将海南部分乡村建成来琼游客体验热带观光休闲农业的必游景点、海南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把乡村旅游纳入海南环岛游常规观光线路和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线路。中期,使海南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生活、体验热带农业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远期…  相似文献   

5.
观光农业的新发展:庄园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旅游,又称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活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的长足发展带动了农业资源的开发,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观光农业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文化氛围,在农业经营的同时开展食、住、游、购、娱等多种经营,以满足游客需求。观光农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的特点。随着农业旅游日渐蓬勃,其资源开发方式也向多样化和深度化发展。尤其在都市的边缘地区,产业化的高效农业以及高科技的…  相似文献   

6.
会展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林 《前沿》2007,(7):54-58
会展旅游产品是旅游业为会展游客提供的一种个性化强、休闲性大、体验程度高、审美与愉悦的旅游产品。因此,在开发与创新时,必须注意结合会展地及其周围的休闲旅游资源,对其内容的娱乐性、文化性、另类性以及个性服务水准予以提高,并特别注意在旅游需求信息与供给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康乐行业发展,积极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深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争取开发夜光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7.
贵州体验旅游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从深度体验旅游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拓展开阔的知识、获得丰富的心灵滋养.贵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与旅游产业结合.科学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贵州体验旅游资源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贵州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模式,变以"大量销售"为主导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为"深度营销"为主导的体验旅游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8.
PPT战略:基于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T是通过发展旅游来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利益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扶贫形式。PPT战略的目标人口是有一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PPT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扶贫,它是一种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新型旅游扶贫理念。PPT战略以较丰富和开发潜力较大的旅游资源为凭借,以经济脱贫、观念脱贫、文化脱贫为表象,以贫困人口净利益的增长和为贫困人口创造发展机会为核心目标。只有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社区参与才是PPT战略所主张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9.
胡征宇 《政策瞭望》2005,(11):26-28
旅游作为一种休闲,一种身心的娱乐,一种文化、经济的体验和交流,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现代的生活。为此有必要从现代生活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旅游活动的内涵要求,并对杭州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作一个新的思考,把体验、享受、参与杭州的生活作为杭州旅游发展的核心导向。一、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生活,表现出日常亲近的休闲意境现代生活的首要的、直接的含义,就在于它的日常性、亲近性,表现为身边的、日常的、细节的活动。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旅游的第一要求,或者说直观的特点,也应该在于它的日常亲近性,就是说,旅游过程中的休闲、娱乐、体验、参与…  相似文献   

10.
《今日民族》2006,(5):49-49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近日提出,发展农村旅游,要努力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规划先行,切忌盲目性。开发旅游确实可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发展农业旅游,不能一哄而上,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二是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吸取以往发展农业旅游的教训,严格执行开发服从于保护的原则,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就越是能够可持续发展,以前保护不好的资源也要通过发展旅游很好地保护起来。三是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法规和标准办事。旅游直接为游客服务,是“以人为本”的具…  相似文献   

11.
刘山 《传承》2011,(3):46-46
记者3月27日从柳州市旅游部门获悉,柳州制定乡村旅游“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将创建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特色旅游乡镇、50个特色旅游村,培育50家星级农家乐;构建6个乡村旅游产业区,推出7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策划并培育5个以上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16年以来,IP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企业和资本追逐的热点,民族旅游地区也不例外。通过"IP"与"旅游IP"概念的对比分析,总结旅游IP的特性和构成,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IP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资本方、资源方和旅游者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IP的认知分别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基于三方认知的民族地区旅游IP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期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开发有力、高潮迭起的发展势头,结合中央的"精  相似文献   

14.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5.
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在地域位置上和旅游资源上都有很多共性,作为有着“世界最后的伊甸园”地位的塞舌尔群岛,它今日的成功经验对西沙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很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以开发条件和开发模式作为切入点,对塞舌尔群岛和西沙群岛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对比研究。提出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可从开发规划、开发理念、环保机制和管理体制等几方面向塞舌尔群岛的旅游资源开发中获取经验;根据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从科学规划、资源整合、生态旅游建设以及监督管理体制四方面对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云南、贵州、海南的实践经历,认为新时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效显著,开发模式不断增加,旅游精品不断涌现,旅游开发管理与促销成绩突出,但开发中也呈现出浅层次开发、歪曲性开发、重复性开发、过度性开发、片面性开发与隔离式开发等问题。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学者、企业与民族群众要密切协作,增强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意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游,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目前吉林省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措施等问题。对此,要树立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强社区的参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独特的景区特色,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坚持走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巫珊 《传承》2010,(9):108-109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意境和文化生态为资源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发生在乡村地域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修学、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传承与发展上还缺乏有效方式和有影响力的产品。应用昂普(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化为游客乐于接受的产品,既有利于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又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三个策略:资源分类合理开发、内外部文化资源糅合及利用高科技提高游客体验价值,以地域特色打造有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乡村地域文化赋予乡村旅游鲜活主题内容,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时代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文创产业发展、精品旅游项目建设、现代科技手段应用、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等入手,注入地域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