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首都经济”的概念,并对“首都经济”的基本含义作了概括。几个月来,首都的知识界、经济界对“首都经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日前,北京市政协召开“首都经济”研讨会,二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首都经济”的内涵、定位、构成以及如何发展“首都经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省统一战线举办了“同促崛起(6+2)高层论坛”系列活动,集省内外高层专家学者的智慧,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我省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这是我省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方式,是深化“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等参政议政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活动围绕“同促崛起”主题,就“医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高等教育”、“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和“生态经济”八个涉及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分别举办八场论坛。其中:六个民主党…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 《传承》2006,(9):14-17
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M”型战略,即通过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构筑“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进一步拓展、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而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形成一个类似“M”型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轴两翼大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批判”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和谐”的理论和“人本”的理论。与这些理论本质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重大的理论飞跃。第一次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道路,第二次飞跃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次飞跃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5.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潮头,《经济师》杂志从1986年创刊至今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18个年头,发刊183期,约累计发表各种文章1.2万余篇,约6000万字,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和山西省一级期刊。《经济师》杂志已由一份名不见经传的小刊,发展成为大型经济专业月刊,并不断实践着“大容量,可读性;全方位,广泛性;多视角,专业性;新思路,适用性”的办刊宗旨。《经济师》杂志为把最佳信息送给读者,力求站在经济前沿选择过滤信息,先后开辟了“热点经济专访”、“专家学者论坛”、“经济观察”、“网络经济”、“新视点”等10多…  相似文献   

6.
文水县率先发展循环经济,自发地由过去那种“增长型”经济变为“储备型”经济,由传统的“消耗型”经济变为“休养生息”经济,由“单程式”经济变为“循环式”经济,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或“首脑经济”作为一种带有总部性质的各类公司、机构的高端要素集聚现象,已在中国部分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开始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本文就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总部经济与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与发挥区域优势、总部经济与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对总部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向国际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使有识之士对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极为关注,他们预测未来的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因而团结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提出了种种“经济圈”、“经济共同体”、“经济协作区”、“经济一体化”等美好的构想。笔者也坚信在当代有利的国际形势下,经过这个区内人民的共同努力,“21世纪的太平洋世纪”必将从构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5,(23):1-1
“九五”期间,广西全面实施五大经济区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五大经济区,首先是以港口经济、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桂南经济区。即沿海地区。这期间,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的港口建设发展迅速,广西GDP比“八五”时期翻了一番。“十五”以来,特别是在实施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以后,港口经济开始发挥带动效应,广西经济再上一个台阶,2004年全区经济实现“三突破”。然而,横向比较,广西经济与先发展地区仍然有较大差距。“十一五”广西经济建设的压力很大。广西经济要再跃上一个新台阶,必须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沿海地区。可以说,沿海经济是广西“十一五”经济发展的理想“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刘春林 《理论月刊》2004,1(12):24-25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巨大贡献在于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经济角度而言,“精髓论”是思考经济的方法论,“本质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标准论”是改革实践的参照系。本文试图从精髓论、本质论和标准论三个视角来探寻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