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学荣 《理论导刊》2012,(2):54-55,58
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科学理论之为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它是由"硬核"与"辅助保护带"组成的完整体系,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科学理论也不例外,也由"硬核"和"辅助保护带"构成。"硬核"之为"硬核",乃在于它是该理论最基本的理论公设和根本主张,因而,它构成了该学说的基石,表现了该学说的本质。"科学的实践观"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理论公设和根本主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本质,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硬核",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硬核",于是"科学的实践观"作为"硬核"之"硬核",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硬核"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提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其所指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理论现象。对它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理论方面,也在于实践的、现实的方面。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来说,有重新认识的必要,应有一个总结、反省,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运用经济哲学、阶级分析等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传统的剥削概念作出了理论拓展和新的构建。但其对剥削概念的一般化处理,扭曲了剥削的本质,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对当代社会剥削形式的多元解释乃至剥削概念在道德问题上的观点,虽有其合理成分,但不够严密科学,分析也不够充分全面。  相似文献   

4.
刘坚平  刘菊华 《学理论》2012,(29):16-18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谐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抓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主题,以人为本的观点把"为了谁、依靠谁"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旨和原动力,坚持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实际结合最紧密的新阶段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当下、高瞻远瞩、把控全局的科学思维,而这一理论创新的基点依然是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获得巨大成就的马克思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辩证分析、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科学"主要有两重含义:首先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揭示。以此观之,马克思主义可以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理解还有另外一个极为重要但不太为所人注意的侧面,那就是它强调一切科学的"历史性",认为科学不是纯粹理性的产物,而是与人的感性活动即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因而是历史地演变着的。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都是"历史科学"。这一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区别于同时期其他科学概念的主要之处。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2)
科学进步本身是科学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似真性的观点作为科学进步主要观点之一,更是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卡尔·波普尔提出"似真性"的观点来解释科学中真理和谬误的共存性,进而用似真性来描述科学的进步,但是它不能用来比较任何一对错误的理论。而尼尼鲁托和奥迪作为"似真性"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一个新的研究方案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处理,该方案以事态之间相似的概念为基础。似真性的观点认为如果一种科学在不断地接近真理,那么就表明它是进步的,虽然这一观点在某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刻画科学进步,但是它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全面、更多元的观点来理解科学进步。  相似文献   

8.
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哲学研究为基础.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智慧,以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提炼和升华,使之真正成为以"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基本内涵,既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为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两型社会"建设,深刻理解"两型社会"的主体、对象、价值、方法等问题,能够进一步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科学发展观"语义理解的精确化是一种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语义不应理解为"各门科学发展之观",把它理解为"科学的(即正确的)发展之观"也不很准确,而应把它理解为"科学地发展之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不应是"观"的定语,而应是修饰"发展"的状语。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地发展之观",是关于科学地促进发展的观点或理论,其着眼点和重点在研究和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科学理论"、"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本文进而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科定位: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和应用,从学科上看当属于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11.
樊欣 《理论视野》2020,(5):17-23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创并全面阐述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论述了"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要义,首创并在实践中坚持灌输论等,从而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列宁关于科学的意识形态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当代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和进行理论武装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的方法,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科学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曹磊 《学理论》2010,(10):77-77
马克思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前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成果和观点,创立了科学的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按劳分配理论,为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拒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命题。在他看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祛除人的概念,人不能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否认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阿尔都塞的论述来看他的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犯了极端化的错误,从而曲解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为指导,坚持理论、实践、历史和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创新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乃是指导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纵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主—客"体认识论和灌输方法论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进入主体间性的认识论指导下的双向互动方法论实践阶段。当前主体间性认识论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双向互动传播能否顺利展开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1903年出版的《社会问题》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文献。该书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事迹,阐述了《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共产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等概念;将社会主义区分为"广义社会主义"和"狭义社会主义",并提出构成"社会主义之主脑"的四要素;详细分析了托拉斯的负面作用;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比较了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在批评中详细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引介了大量与马克思主义观念谱系密切相关的关键术语和核心概念。该书为马克思主义观念谱系在中国的早期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理论前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全面诠释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解放,它是对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其实质是以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目前,在引导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种思想理论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产生及其内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于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坚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老百姓谋福祉。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