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绵延相续的血脉,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整个创造过程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作为文化的核心,民族精神伴随着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超越的过程。历史走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我们日益感到,没有民族文化的繁荣,就很难实现真正  相似文献   

2.
韩宏 《学习月刊》2012,(14):49-51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软实力,已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不是附属、次要的存在,而是应着力构建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和传承、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块高地;高校事业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伟大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学习好、实践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等教育当前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特别是,高等学校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创造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发展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底是它代表的那种文化的兴衰存亡。一切称得上伟大的民族,一定是创造了辉煌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强调把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企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塑造和培育企业精神,不仅对于推进企业精神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培育民族精神,是全民族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更是当前党史工作所应面对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第四部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还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专门章节列入大会报告的第七部分,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党对此有了更加自觉的认识。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民族文化的根是万万不可少的。斯大林在论述什么是民族时有一段名言,他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党的十六大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任务 ,也是中国社会的有识之士必须殚精竭虑思考的重大命题。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其内在地包涵着两个方面 ,培育———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继承与赓续 ;弘扬———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发扬与光大。为此 ,必须寻求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还有世…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在深刻把握了文化和文化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创新的目的、目标、方法和基本要求。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新形势下文化创新的必然性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文化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文化作为“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对象…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0.
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先进文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审视天下大势,纵看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纵观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陆青剑 《当代贵州》2023,(26):44-45
<正>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灿烂如锦。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贵州重视民族古籍整理工作,一批批成果不断涌现,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文化景象。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发布的“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中,贵州民族出版社推出的《贵州国家级珍贵民族古籍译注丛书》入选。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灿烂如锦。  相似文献   

1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亮点。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此高度重视和精辟阐述民族精神,并把培育和  相似文献   

13.
高岩 《世纪桥》2007,(5):82-83
作为英汉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宠物习语有代表性的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了解动物名词的内涵是正确运用和理解英汉宠物习语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狗”和“猫”两个有代表性的宠物为例,探讨了宠物习语在英汉习语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心理及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战略任务提出,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在文化追求上的先进性和方向上的明确性,深刻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和发展目标,也为燕赵文化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先进文化体现和引导着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前进方向,规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区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2,(12):56-56,6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需要文化的发展繁荣。双鸭山市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把文化发展作为建设“实力、秀美、幸福”双鸭山的重要战略任务,努力打造“北大荒之都”节庆文化品牌,使一个个节庆活动成为一张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一个个文化惠民的独特舞台,有力地推动了双鸭山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徐洪兰 《学习月刊》2012,(14):47-48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文化缩影。保护“非遗”,既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孙丽红 《奋斗》2004,(7):8-9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贵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作为承担高层次国民教育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应该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和策源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学精神,是这个民族存在的“缆绳”,是这个民族繁荣的根基。以周恩来为典范所代表的民族文明精神,是中华民族必定振兴的一个希望的支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纪念周恩来的时候,应该研究以周恩来为人格代表的文化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