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天津市大邱庄农工商联合公司党总支书记禹作敏议论纷纷:“禹作敏只抓经济,不管政治”,“禹作敏抬手动脚都是钱,一切向钱看,事事用钱砍”……可是,大邱庄领导班子团结,人心齐,几年来三次改革、五次调整都进行得很顺利。一九八三年经济收入列全国生产大队之冠,一九八四年又在一九八三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产值达到六千余万元。一九八四年禹作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们说起“中国第一庄”——天津静海县大邱庄。百闻不如一见。前不久,记者驱车来到大邱庄,亲眼见了见大邱庄人,感受了一下“大邱庄精神”。在大邱庄农工商总公司办公室,我们同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禹作敏攀谈起来。我们一直很想听听这位闻名全国的农民企业家的见解,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问题:大邱庄能有今天的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什么好经验? 禹作敏说:“改革开放十年来,我们大邱庄在实现温饱,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农民是非常实在的。他们一不想做官,二不想出名,三不想受气,只想过上好日子,这种理想境界虽然不高,但很实际,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这个起点上去做。”他介绍说,这些年来,大邱庄把理想教育、思想工作具体化,把美好的理想与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和集体经济的条件,制定出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公共汽车上仍然挤满了走亲访友的乘客。一个帽沿压得很低的年轻人。在车上挤到一个拿提袋的农村妇女身旁,说:“你是远道来的吧?可要把钱放好,长沙的扒手多得很哩!”话音刚落,后面有个青年揭起此人的帽子,说:“大家注意,他自己就是从劳教场所跑出来的扒手!”  相似文献   

4.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5.
时间:1992年10月23日 地点:天津静海县大邱庄九龙饭店餐厅 禹: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 郭:我离开大寨11年了。先在公路段和县里的果树研究所工作,去年11月回到大寨当党支部书记。回去之前,我就在报纸上认识了你和大邱庄,感到大邱庄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变化。改革开放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最后要用经济效益说明问题。我去了江阴华西村,吴仁宝同志说:“你应该去大邱庄,我每年都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瞭望》1993,(35)
不是批评学校我儿子上学快两年了。其间,学校开了三次家长会。三次家长会都没有讲教育问题。第一次是希望家长多给学校办的印刷厂和修理厂联系“活”。第二次讲学校没钱买课桌,要请家长拿一部分钱。第三次家长会则是因为家长对交课桌费有意见,给大家再做做解释。校长诚恳地说:“我们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实  相似文献   

7.
最近报刊上讨论“德治”问题的文章在增多,人们对“德治”的认识在深化,这对实践、对理论都是有益的。不过,在讨论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亟需展开。有了法治,为什么还要提出“德治”? 这主要是因为法治绝不是无所不包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从法的内系统讲的。从社会的大系统来讲,法管不了的事多得很!他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你能用法来管他吗?他把儿子打得  相似文献   

8.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9.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10.
资本寒冬?     
<正>创业者拿不到钱?投资人也没有钱?创投市场一片惨淡?这大概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资本寒冬"。但是,它真的存在吗,长啥样,还会持续多久?也许情况并没有那么糟。——投资人把钱袋子捂紧,因为他们更理性了;创业公司倒闭,这是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所谓"资本寒冬",不过是创投市场有益健康的自我清理。创业公司拿不到钱?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计  相似文献   

11.
1993年8月27日上午,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庄严宣判,“经审理查明,禹作敏犯有窝藏罪、妨害公务罪、行贿罪、非法拘禁罪、非法管制罪……决定合并执行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被称为“中国第一庄”的天津市静海县蔡公庄乡大邱庄村,依靠发展村办工业逐步走向富裕而名噪全国。作为村办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禹作敏无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也给他很高的评价和多种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优秀农民企业家”的称号接踵而至。但是,今天他却站在被告席上,接受法律正义的审判。从劳动模范到犯罪分子,这中间的情况报章已有公布,人们所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禹作敏走向犯罪的过程中有哪些可以警世的教训应当总结呢?本刊作者郑云生,就他在大邱庄几个月的见闻和思考,撰写了这篇文章。文章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了探讨、总结,读来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看到这个题目,您也许会说,现在各级各地都在大力精简压缩各种会议,砍都砍不及,你还在这里要多开会!是的,我这里说的是“职工群众爱听想听”的会。现在这种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少到了一些单位里、企业里、村子里连中央在抓什么、省里在想什么、地方在干什么都一无所知。说起来是在改革,咋搞的厂子里发不出工资了呢?单位里咋搞的要减人了?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咋这么难处了呢?村子里老百姓咋要交那么多名堂的钱呢?不清楚,不明白,反正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还不该开个会讲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的一生象什么吗?象个老是搭错车的旅客:不是时间错了,就是地点错了,或者都错了。七错八错,以致行年六十几,回顾一生,自己都说不清该算哪一号人。比如吧,知识分子臭的时候,我算知识分子;香了,我却不算了。又如,刚赶上考职称这班车,却有一张“60次车”的车票塞到手中——该退休了。 有人说了:“你这家伙可能有奶便是娘,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钻,所以搞得那么复杂”。误会了,朋友。正因为我缺少时下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的伪商品经济意识,又死抱着“为人必须有远大理想”这个  相似文献   

14.
在金钱面前     
伏琛 《瞭望》1988,(31)
去年四川某县一女学生不慎落水,她的同学大呼“救命”,在旁的几个闲人视若无睹,其中一人懒洋洋地说:“救了起来,给多少钱?”这女学生就这样死了。 这大约可以算是“向钱看”声中拜金狂见钱忘义的特例。《钱神论》著者鲁褒早已说过,钱之为体,“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它能做到“危可使安,死可使  相似文献   

15.
谁来保护艺术家? 说到底,能逃过“自作贱”这一劫数的,还是艺术家自己保护自己。 那么,谁又是艺术家呢?广而言之,人生大舞台上,谁迈出了第一步、谁的戏就开锣了。比如,电视剧《武生泰斗》里的角儿可说全是艺术家,当然其中如小武春观众又难首肯。伦勃朗说:“不是所有拿画笔的都是画家。”遇上起哄的,你即使称他是“票友”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年的夏天,中央统战部召集各民主党派座谈,征求对一份中央文件初稿的意见,赵朴老也参加了,分组讨论时我正好坐在他的旁边。因为文件中多处出现“机制”这个词,赵朴老对我说:这是一个新名词,你知道它的英文译名吗?这一下子把我问住了,我以”随口回答:可能是“system”吧,他说:不对,“system”翻译成“体制”还可以(“体制”可以翻译成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座谈会上,正当大家批判拜金主义时,一位青年冷不丁冒出一句话:“社会上都在讲钱,不让我们崇拜金钱,那崇拜什么?”这句话让大家一时语塞。我想这位青年朋友的话反映了一个事实:我们近些年在思想道德领域还没有一种什么东西能和拜金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9.
一到山西省左云县,我们就听到这样两个故事: 去年夏天,井儿沟公社的青年社员赵增来到县五金交电门市部,问:“有没有摩托车?”售货员没吭声。他又问:“有没有?你倒说话呀。?售货员白白眼:“有,多的是!你买得起吗!”小伙子二话没讲,“叭”的一声把一条口袋扔到柜台上,售货员打开一看,惊呆了,里面装的全是十元一张的人民币。售  相似文献   

20.
尹武 《瞭望》1992,(31)
“不是说改革能带来实惠吗?可为啥我连‘饭碗’都捧不住?”一位因企业破产而拿70%工资的老工人瞪着一双迷惘的眼睛在发问。 “唉!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两袖清风。你说,凭啥要撤我的职?”一位在改革中因政绩平平途中“落马”的官员在诉苦。 上述所举,道出了不同层次人们在改革中的心态。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疑惑,我以为,其根源在于人们对改革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因而在不少人心目中,滋生了在改革中只能“得”不能“失”的脆弱心理。因此,在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之时,需要向人们讲明白,强化人们对待改革的“代价意识”。因为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