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看守所,串供是在押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与同案人员统一口径,建立攻守同盟的常用手法。看守所的在押人员,多数都是案件正在侦查或者审理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他们在被关押期间往往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与同案以及对自己有利的案件相关人员串通口供,以达到逃避罪责减轻惩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务部门对逃避侦查的认识莫衷一是。逃避侦查的判定应当结合设立时效制度的初衷,并联系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对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毁灭证据、伪造现场等行为,犯罪后逃离犯罪现场,到案后不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对抗审讯等行为均不能认定为逃避侦查行为。判定为逃避侦查必须发生在侦查机关立案侦查以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侦查的故意,并且行为人实施了积极、主动的逃避刑事追究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周京英 《前沿》2008,(6):101-104
与偷税相同逃避追缴欠税也是一种逃避履行纳税义务,扰乱税收征管秩序的行为,而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却极少有人关注,本文拟从逃避追缴欠税罪在新中国的立法回顾起,对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概念、构成、罪与非罪及处罚等,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有借有还,到期归还;有贷无证,再贷必难”,是信贷资金的基本特征。但在当前新旧金融机制转换时期,由于银行体制改革滞后,企业经营机制上的弊端及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诸种因素的影响,企业逃贷避贷现象日趋严重,银行贷款回收率越来越低。贷款信誉问题已成为制约和阻碍经济良性运行的一大症结,信贷信贷:敢问“信”在何方? 逃避还贷众生相 时下,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集体、股份合作或个体企业,无论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逃避还贷的现象都十分普遍,并且逃避还贷手段花样繁多。 镜头一,大船搁浅小船逃,借贷有头还无主。为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魏娟 《时事报告》2006,(5):52-53
竞争、就业、生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的三大问题,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挑战。面对残酷而现实的竞争,我们应该勇于接受挑战而不是逃避。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每个人都肩负着与其身份角色和职能使命相应的责任。可以说,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逃避的终生使命。  相似文献   

7.
作茧者     
年仅28岁的封雪是一个逃避打击的贩毒"专家"。据她交代,她包装毒品用的茶叶袋都是市场上能够买得到的最高级的。她认为,因为太昂贵,有关部门即使怀疑也不敢轻易打开。  相似文献   

8.
养老,一个谁都无法逃避且必须面对的话题,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向我们扑面而来。国家底子薄,人口基数大,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经济实力不够雄厚,未富先老让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关系民族国家大业,征兵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所在,国民政府为补充兵源,从法律、政策等方面予以保障,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利益分化,出现逃避兵役现象。通过对逃避兵役各类伪造现象进行深入考察,民族地区逃避兵役现象有其特殊之表征与内因,显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感的进程差异及其民族情感归属异质感与其利益分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受刑人在罚金判决生效后为逃避缴纳而采取的致使强制执行无法完成的行为是恶意逃避罚金的行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是将其与客观不能不加区别一律易科为自由刑、劳役或劳动。我国有少数学者认为可以以“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判罪”论处,然而最合理的选择是将恶意逃避作为加重情节直接易科剥夺自由刑。  相似文献   

11.
"佛系"的生活方式看似是怎么都行、看淡一切,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追求、没有欲望,而是对疲劳、无奈、失落的不完满现实状况的逃避。对于佛系心态,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12.
我说中国的一些官员在“逃避自由”,有人会说我脑子有问题——中国官员有太多的自由,会有人“逃避自由”吗?的确,现今世界上恐怕没几个国家的官员像中国官员这样在行为上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但不要忽视,他们在逃避着另一种自由,这就是实现自我、彰显自主意识、充分表达个人主张和观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不参加企业年检且查无实处。这些企业被吊照后不清算从而逃避债务的现象十分严重,对经济秩序造成巨大威胁。以深圳市的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结合现行《公司法》和《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的相关规定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主导弄虚作假,逃避银行债务;私企买厂政府埋单,3600多万元的资产缩水为1300多万元转让价……这一系列的蹊跷事都发生在一家国有企业的改制过程中,谁是这肮脏交易的既得利益获得者?谁是这起数千万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幕后黑手?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司法实践中,假冒产品都是制假人通过一般商户销往市场,查处后执法机关对已分散出的商品调查取证困难,容易使售假商户逃避法律的制裁。"应降低刑法假冒注册商标罪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河南省驻马店市政协副主席、王守义十三香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为何加重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我国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理论界主要存在的"逃避法律追究说"和"不救助被害人说"都不能指明交通肇事后逃逸与其他犯罪后逃逸的区别,因此也就无法合理解释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原因所在。而借鉴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理论,"确认利益说"说明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特别之处,因而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行业日渐繁荣,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保证工程质量,规范建筑市场的管理,国家建设部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要求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但是许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逃避招投标,使招投标这一“阳光作业”变为“暗箱操作”,不仅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也增加了建筑业中的职务犯罪。一、逃避招投标的几种形式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逃避招投标。建设单位害怕在招投标过程中,不能由其指定的施工单位中标,进而影响他们之间的某种“合作关系”。于是施工单位采取“…  相似文献   

18.
吴礼宁 《前沿》2012,(8):59-60
通常来说,纳税主体的避税行为旨在减少其税赋负担,避税行为本身并没有触犯法律的强行性规定,然而美国税法的特殊规定,却演化为大财阀逃避其税赋负担的特权。他们通过成立基金会,逃避高额的遗产税和所得税,沉重的税赋负担则由广大的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来负担,显然有失公平。  相似文献   

19.
无尽的噩梦     
李晓林 《人民公安》2008,(15):38-41
在东北,他参与过走私香烟和汽车。在韩国,他经营过桑拿浴室。为逃避警方的通缉。他用过三个化名。无尽的贪欲让他一次次铤而走险,组织人员偷渡韩国。逃亡的七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做着同样的噩梦,直到他的手腕上戴上冰凉的手铐。  相似文献   

20.
水浸血手印的显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杀人案的现场勘查中,技术人员往往发现现场留有血手印。但是现在的犯罪分子都具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为了毁灭罪证,逃避打击,犯罪分子作完案后,会倒上一些水,加以冲洗,破坏现场的痕迹物证。因此,现场的血手印也就变成了水浸血手印了。因此,水浸血手印如何显现,以及如何提高显现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