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宁 《协商论坛》2016,(7):49-51
关于大学,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妇孺皆知:“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校长说这番话的年代是1931年,当时,高等教育正逐步趋于现代化.如今,大师辈出的时代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大楼兴建的时代已近尾声,将近20年的“产业化”让大学在物理形态上一日千里.  相似文献   

2.
人一上了点年岁,就容易被人在姓氏前加个“老”字。我现在常常集“三老”于一身:“老工人”、“老兵”、“老作家”。唯“老作家”担不起,我以为作家能称“老”,不是光靠熬岁数,成就最主要。“老兵”则可以认领——1960年的兵,还不算老吗?至于“老工人”一衔,领之泰然,且欣欣然。  相似文献   

3.
<正> 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也认为文学是余裕的产物。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生发为文人“不宜太穷”、“不宜太忙”、“不宜被管得太死”、其文学追求“也不宜过于执著”。这种不大现实的理想境界,现在已退休的资深作家大抵可使之成为现实。在战争年代,在延安,我们党“养”过一批文化人;解放以后,从中国作协到它各地的分会,也或多或少地“养”了一些文人,谓之专业作家。似乎新时期专业作家的数量是增加了,但其社会地位、生活待遇比较而言倒跌落了。这一点老作  相似文献   

4.
云溪子 《小康》2005,(9):67-68
吾在机关工作时,有一老同志,名“常喜”。此老整日春风满面,出语诙谐。一日,吾对此老曰:“老某,您名常喜,真名符其实,名不虚传!您老的双亲太有远见了!”此老笑道:“名虽双亲所赐,然唯愿而矣!若求名符其实,非自身竭力不可!”吾又曰:“您豁达乐观,有何妙方,可否赐教一二?”此老答道:“送你一副对联,慢慢悟吧!‘知足胜过长生药,常乐方能晚白头’。”说完,呵呵一笑,拂袖而去。这些年来,吾不时体味对联的含义,觉此中颇有玄机。足者,充满、充实、够量之谓矣。足,有其客观之一面,也有其主观感受的一面。至于“知足”,则更多主观感受了。谈到感受,就…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现在每年出1000来部长篇小说,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有的学生也在出书写小说,好像谁都可以当作家。这真让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作家气歪了鼻子,真是“乱世英雄草头三”,你方唱罢我登场。 记得五六十年代,举国上下读几本长篇小说,出一个作家,几  相似文献   

6.
一 《聊斋志异·夜叉国》中有惊人之问:“问何以为‘官’?”(我本想写“惊天之问”,后来想想,“天”居高,司空见惯,或不屑听此一问;人处卑,利害相关,闻之方惊。)书中答辞也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几千年来,中国为“官”者的自我感觉或老百姓对“官”的观感,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把作奸犯科且横行霸道的犯罪分子喻为“虎”,而又把专门“打虎”、“降虎”的各类执法者纪律检查者喻之为“武松”。既有“虎”害民,当有“武松”打“虎”除害,此乃时代之要求,百姓之所望。改革年代,“武松”大多是嫉“虎”如仇打“虎”必绝者,但也总有那么...  相似文献   

8.
凉风起天末     
画家黄永厚教授,乃性情中人也。不久前,我接到他的来函,拆开一看,不禁大笑。他用毛笔画了一幅漫画,标题是“给你给你感觉”。但见张惠妹小姐伸开双臂,长发飞动,如一只大蝴蝶从远方飞至,正引喉高歌,长发之下;歌词作家乔老爷羽先生正聚精会神捉蝴蝶,似乎一边捉,一边正在《思念》……永厚在画的左下脚有数行跋文曰:“四益为文赞成于光远提议,来一次歌词比赛,首先想起张惠妹应给乔老爷一点感觉——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春瑜兄一笑。”四益者,作家陈四益先生也。我之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报刊杂志,座谈会、课堂上,在学生的习作中,“子不嫌母丑”,“子更不甘母丑”这两句话成了爱国的“豪言壮语”,我对此有点另外的看法。从现实的生活角度来讲,这两句话是不真实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嫌母亲穷者有之,嫌母亲老了无用者有之,而嫌母丑而弃之,则闻所未闻。其实,母亲在儿子的眼里,是不存在丑的。有谁听到过一个儿子对人说我母亲长得很难看?  相似文献   

10.
妻贵之后     
在下年过不惑,仍为一介寒儒,教书为生,无贵可言。偏偏是妻子近年来青云直上,现已是一局之长,专车接送,迎来送往,其政治与经济地位与我相比,不啻霄壤之别。妻贵了,是否也给我带来夫荣呢?妻子掌一局之务,直属系统也有几千号人,不仅在班上忙得清闲不得,即使回到家后,来请示工作的,请求办事的,甚或老上级或老同事来闲叙的,每天总是宾客盈门。人家来当然是冲着妻子来的,但作为家庭成员,我总不好闭门谢客,即使有时“躲进小楼”,人家在寒暄中也首先问“陆老师呢?”这时,妻子就装着我还不知道有客来的样子,高声叫道:“老陆,有客来了。”此时我只得…  相似文献   

11.
读诗为我平生爱好之一.偶然亦命笔遣兴抒怀.老来寄居海外,虽不废吟哦,但在异邦求购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却大非易事.近得亲戚寄赠上海辞书出版社印行之《唐诗鉴赏辞典》一巨册,欣然披阅,颇得温故知新之乐.第是书内容宠杂,诠解编选难免瑕瑜互见,观感所及,拉杂书之于后.一、此书之优点(一)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突出,中外传颂,尤其是在国内,妇孺亦多能脱口背诵几句.有唐三百年中,杰出作家不胜枚举,作品卷帙浩繁,令人目不暇给.是书选收近二百位诗人作品一千一百余首,并请著名学者就各篇之含义、旨趣、创作特点及其时空背景,逐一说明剖析.附录中"诗人小传"、"年表"及"唐诗书目"等项,罗列丰富,并极有参考价值.手此一书,几可尽睹唐人名篇佳作之风采,亦可作深入研究唐诗之重要资料.(二)若干时期以来,解释唐诗之作,每见下列数弊:断章取义,不见全牛,一也;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十三篇,精辟地阐述了战争的战略和战术思想,不愧为一部流传百世的经典文献。仔细分析《孙子兵法》,我们可以看到,孙子的战略和战术思想的精髓可用两个字来概括:“诡”和“奇”。以“诡”为本,以“奇”为表,“诡”通过“奇”体现出来,可谓“兵者,泥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要行“党诈’之道,取得“出奇制胜”之效,必须“知己知彼”,为此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用间”。兵战与商战虽有重大差别,但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在现代世界商战中,间谍战日益激烈,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忽然想到     
摇人要心地坦然。一坦然便乐观,乐观主义者,“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此境界须经磨炼化砺中来。石本有棱,亿万年碰撞磨洗,即成圆卵;心本存火气,连番摸爬滚打,几番撞墙碰壁,便悟出人生之真谛。“人情阅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此言甚妙。先哲主张“无我”,那是针对尘世人们“太有我”而说的。人们看“我”太认真,所以有种种烦恼。烦恼来自名利之累。一概不承认、否认名利也不成。古人说:“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话虽好,可是没人做得到。符合实际的做法是:给自己合理…  相似文献   

14.
台湾出版界认为,90年代一个重要的出版特征,将是中文读书世界从分裂中再度彼此渗透.过去数十年来,使用中文的读书人,大致各读各的书,各唱各的调,彼此的思想线索、感情投射,甚至用语句法,都有了明显的差异痕迹.80年代末期开始的相互渗透现象将成为90年代的重要生活面貌,人们将加速交往,把彼此的环节扣起来——到那个时候,可能就没有“大陆作家”、“台湾作家”这种区别.只要有一个编辑构想(出版构想),写作来源将从所有使用中文写作的人口上考虑,不管他身在大陆、台湾、香港——到那个时候,也可能无所谓“大陆书”、“台湾书”.一个身在台湾的作家可能在大陆出书,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人年轻的时候可以张狂一点,因为年轻人不怕犯错误,错了还有机会重来。老了就不行,错了就是错了,再也没有机会。”——篮球运动员姚明生于1980年“我想我的时代来了,我那时候特别高兴。我从不感觉压力,我等待这么多年,终于来到,我不会错过每一个机会。”——钢琴家郎朗生于1982年“汽车比赛赛场很远,拉力赛尤其,交通住宿很不方便。希望支持我的朋友不要去现场看我比赛,谢谢。”——作家、车手韩寒生于1982年“偶尔我也会担心是否会突然摔倒,但是只要我站在起跑线上,我就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我的技术和节奏。就算摔倒了,我也决不会趴在那…  相似文献   

16.
曾被郭沫若称为“近代第一”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有过一段很著名的“境界”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几句话的立意是很高的回忆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近三十年的经历,虽说不上有什么高尚的境界,但却是在不断追求和开掘这种境界。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我1979年在团里当新闻宣传干事,负责全团的新闻宣传工作,采写新闻稿件是主要…  相似文献   

17.
说起20年来的经济成就,似乎人人有口皆碑,难有异议,就连那些“拿筷吃肉,放筷骂娘”者,也得承认口中之肉绝非是过去年代的“人造肉”。然而,谈起20年来的精神成就时,情况就不尽相同了。有些人感叹今不如昔,认为过去那些年代,虽然穷了些,但人们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对大学的这番界定,至今仍然是许多中国大学难以企及的标杆.但我认为,梅校长对大学的界定还可更进一步:大学之大,其实也不只在于大师,根本还在于其自由与开放的气度.  相似文献   

19.
沈哥:各位聊友,看到这个话题是否有一种“做梦娶媳妇”的感觉?其实,每一位青年男女谁不曾对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有过梦一般的渴望。就说沈哥我吧。也是从那个岁数走过来的,也有过梦中的情人,因而出此话题,供众多朋友  相似文献   

20.
荀子在《王制》中指出:“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在《尧问》中有“礼仪不行,教化不成”的论断。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教化理论的完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者对教化的论述很多。汉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陆贾在《新语·无为》中指出:“故曰:尧舜之民,可北屋而封;桀纣之民,可北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对教化使用最多的是汉代大儒董仲舒。他在《实性》中说:“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在教,则质朴不能善。”“教化堤防之……教化立而奸邪皆止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莫不以教化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