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 《法制与社会》2011,(10):16-18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一段相声里如是说。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上世纪90年代,曾有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村支书的手里。”那时,尚未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官们“催粮要款”,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村官更像管理者,而不像村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建始县地处武陵山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县纪委结合山区特点,把村务公开与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连在一起,推出了“村务公开日”活动。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今年2月25日,是建始县业州镇白蜡树村第5个“村务公开日”。这天一大早,51个村民代表就从各地来到村委会。各位代表在认真阅读了“村务公开墙”、集中听取了村主任的有关村务、财务情况汇报后,开始与村干部进行“面对面”的质疑解感。“关于电费问题,为什么同村同组却不同价?”村民向远清为此很有些愤愤不平。村支书杨礼林解释后见群众仍不满意,便请来村电工做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联村,这个全国知名的先进村的村官刘宏球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在三联,我就是皇帝”。这一想法在中国不少的村官中甚为流行。这一心态也凸现了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所滋养的封建官僚文化仍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相当的影响力。“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其中一些人在“官帽”和地方宗族力量的荫蔽下,在“小庙”里干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腐败”来。近年屡屡爆出的许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贪污大案,令各界震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官”——一个最贴近老百姓的领导群体,他的腐败将直接关系民心的向背。但是,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基层民主建设高潮中确立的村民直选,村务公开等等一系列制度已经初见成效。日前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目前村级干部的腐败现状,以利于完善现行基层民主制度的缺漏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联村,这个全国知名的先进村的村官刘宏球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在三联,我就是皇帝”。这一想法在中国不少的村官中甚为流行。这一心态也凸现了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所滋养的封建官僚文化仍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相当的影响力。“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其中一些人在“官帽”和地方宗族力量的荫蔽下,在“小庙”里干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腐败”来。近年屡屡爆出的许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贪污大案,令各界震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官”——一个最贴近老百姓的领导群体,他的腐败将直接关系民心的向背。但是,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基层民主建设高潮中确立的村民直选,村务公开等等一系列制度已经初见成效。日前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目前村级干部的腐败现状,以利于完善现行基层民主制度的缺漏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摸底“村官”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联村,这个全国知名的先进村的村官刘宏球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在三联,我就是皇帝”。这一想法在中国不少的村官中甚为流行。这一心态也凸现了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所滋养的封建官僚文化仍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相当的影响力。“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其中一些人在“官帽”和地方宗族力量的荫蔽下,在“小庙”里干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腐败”来。近年屡屡爆出的许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贪污大案,令各界震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官”——一个最贴近老百姓的领导群体,他的腐败将直接关系民心的向背。但是,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基层民主建设高潮中确立的村民直选,村务公开等等一系列制度已经初见成效。日前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目前村级干部的腐败现状,以利于完善现行基层民主制度的缺漏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林巍 《法制与社会》2011,(30):210-211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增加,国家实施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旧村改造等多种惠农政策,向茯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村委会、村委会成员等“村官”涉农职务犯罪随之逐渐增多,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村官”涉农职务犯罪,从而研究“村官”涉农职务犯罪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宿迁市1992、1993两年共立案查处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23件,涉及违纪金额36.8万元,处分违纪村组干部23人,撤换和批评教育28人。1994年上半年,已查处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7件,涉及违纪金额12.63万元,处分干部5人,撤换村民小组长9人。通过综合分析,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有“两多”和“四严重”的特点。  “两多”是:  村负责人共同作案多。1992年以来我市查处的村组干部经济违纪案件中。就有6起是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会计等“三大员”联合作案。南蔡乡陈圩村有11名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问题,这个班子三年时间不仅没有为该村…  相似文献   

8.
李汇 《中国司法》2000,(1):58-59
1 1999年8月30日,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148”方青专线接到1名群众打来的咨询电话。咨询者反映昆河某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和构组长贪污公款。他还表示:“一定要检举到底,包头市如果解决不了,就到北京向中央反映。”当时接电话的正是万青法律服务所主...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莲湖区曹家堡村主任曹建强在他还是一个普通村民时,就具有远瞻性的计划.办起了企业。经过多年艰苦打拼走上了致富道路。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他的人生理念是:“共产党员就要树立理想信念.活着就得奉献。一人富不算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不枉此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村官,他认为:“当干部可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做起。农村工作其实并不难干,关键要让群众信任你。”农村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信任的,满怀期待的。  相似文献   

10.
高嵩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0,(10):222-222
“村官”是生活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却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村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村官”的行政行为,影响着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村官”虽小,但其犯罪行为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经济》2009,(9):42-42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群众上访事件有增多趋势,有的是群体性的,越级直接上京的也不少,弄得地方政府很是紧张。为了防止群众上访,有些地方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干部们没有办法,就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七访。如江西省丰城市某公司为了阻止职工上访,竟然下发书面通知以扣发工资和罚款相威胁:“上访一次罚款两百元,上访两次罚款四百元,上访三次工资扣发。”有些地方则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为宣传不得上访的规定,有些地方干脆打出标语:“不准上访,上访罚款”!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农村某住家墙上赫然写着:“越级上访是犯法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哪家的法律?怎么连老百姓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也犯法了?  相似文献   

12.
扶贫款     
县民政局给英雄村送来了1万块钱扶贫款。钱是县民政局周局长亲自送来的。周局长的小车一进村,就响起噼哩叭啦的鞭炮声。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干部早早就站在村委会门口迎接周局长。周局长下车后,村支书迎上去:“欢迎,热烈欢迎周局长来。”周局长同村干部一一握手,进了村委会。桌上摆满了香蕉、葡萄、草莓等水  相似文献   

13.
调研到农家     
河北省饶阳县各级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到早谋划,早动手。图为饶阳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朝清就减轻农民负担情况到农村调研。调研到农家@范金斗 @马桂同  相似文献   

14.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09,(10):F0002-F0002
刚才有的同志谈到老百姓的感受,“现在的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多,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通讯水平越来越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这种现象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参加“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时强调,党员干部要主动到基层去,  相似文献   

15.
某领导下乡调研结束,乘车回城。不知是因为豪华小车走不惯乡村小路,还是因为“酒精”考验的司机一时不慎,车陷进了路边的小沟。正好一群村民经过,谁知这些村民望着沟里满载“土特产”的小车和路旁一身酒气的“公仆”,竟悄然而去。恼得这位“公仆”说道:这里的村民觉悟怎么这样低!群众觉悟真的低了吗?如果群众觉悟真的很低,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怎会扛着担架,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抢救同胞?解放战争时期当革命军队的战车陷入泥地时,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去帮助他们?和平时期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广大群众又为什么会不分…  相似文献   

16.
“教师节买矿泉水38.3元,买鸡蛋336元……”在河北省磁县磁州镇滏阳衔的村务公开栏中,我们看到如此详细公开的内容。和我们一起观看的街道群众对我们说,“实行‘点题’村务公开就是好,咱老百姓对村里的工作想知道啥就能知道啥”。所谓“点题”村务公开,就是村委会在村务公开前,通过走访农户、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等形式,了解村民需要,以此决定村务公开的内容。真正做到农民群众想知道什么,想了解什么,最盼望什么,村务公开栏里就公开什么。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县纪委和县委农工部开通了“点题”村务公开热线电话,在全县…  相似文献   

17.
阿计 《江淮法治》2009,(18):1-1
报载,经合法选举当选为连云港市赣榆县沙河镇新合村村主任的尹世忠,不仅是一个“被架空”的村官,而且成了替人受过的倒霉蛋。原因是尹上任后,镇政府“代管”了村里的公章和财务,并另行指派“村负责人”主持村里事务。而镇政府每年向新合村下达的18万元“任务款”,导致村委会负债近百万元,为完成任务而集资垫付的多名村干部则将村委会告上法庭。因无法还债,身为村委会法定代表人的尹世忠被法院拘留40天,被释后,尹远赴外地打工,躲债“逃官”。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公章是农村基层组织权力的象征。然而笔者近日从一些村委会干部和群众那里得知,有的村委会在公章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公章的管理混乱。按照有关规定,村委会的公章应由会计统一保管,但在一些村里,公章成了“游章”,一会儿由村支书保管,一会儿由村主任保管,有的甚至由村委会委员轮流“执政”,随身携带,随意盖章。由于公章无专人保管,责任不清,为乱用公章者大开方便之门,给一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二是使用制度不健全。因公章惹上官司的村委会,在公章使用上绝大多数无制度、无措施,致使公章保管人随心所欲地乱用。如有的…  相似文献   

19.
杨帮华1994年就开始担任四川省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村委会主任,2000年当上了村支书,到如今已经10年。他的“从政”经历就是中国现代农村政治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在农民,关键在村干部,村干部的作用举足轻重。包括书记、主任、委员等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在内的村干部,俗称“村官”,他们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官”。虽然他们的职务不高、“人不了品”,但是权力不小,他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也是广大村民利益的直接代表者,村官的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党的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