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与特点叶松庆据1996年人口数据表明:中国有32亿个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占207%。独生子女已有6630万,其中有近700万已进入青年期。他们的升学、就业问题摆上了社会的重要议事日程。随着独生子女入大学高峰期的迫近,在...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社会环境。一个人和家庭生活状况,对于他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有什么不同呢?最近,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抽取各行各业以及学校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独生子女128名与非独生子女315名进行比较研究,就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人格特征,消费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状况的比较研究①李志吴绍琪张旭东独生子女是我国下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能否正常发展、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已经达到30%,比例还将越...  相似文献   

4.
家长教育素质对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年,中国政府为了有效控制全国人口的增长,开始提倡和实行以“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19年过去了,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终身没有兄弟姐妹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据统计,1995年末,全国领证的独生子女人数已达到4906万人。~①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其中最大量的是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和家庭背景的研究。一部分研究着眼于探讨独生子女所具有的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另一部分研究着眼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内部结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研究报告(摘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关于研究目的和方法的说明一、研究目的 根据1996年人口数据表(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制)显示:1995年,中国3.2亿个家庭中,有20.72%为独生子女家庭。一代独生子女的发展和教育不仅引起国内教育界,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其人格发展及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过去国内研究较少,未能较明确地提出关于人格发展现状及其教育的结论。为此,1996年本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1,(Z1):41
每逢过年过节,很多恋爱或婚姻中的80后都要面临一个艰难选择:到底去谁家过年?绝大多数80后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都在异地求学或生活。他们的中年父母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独守空巢,到了节假日,这个问题就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5)
当今社会,"失独家庭"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深层次的原因可涉及政策、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失去唯一的子女后,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去关注和救助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失独家庭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更体现着一种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了解其现状,并深究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更好地去帮助和服务于他们。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一切社会中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本文将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当前武汉市青少年(处于15岁至29岁年龄段间)的家庭生活状况进行描述和讨论,并着重考察其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在八十年代,人们对独生子女的未来曾有过种种担忧,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集中在其家庭生活方面的。例如,在《中国小皇帝》这篇报告文学中,作者列举的主要问题就有: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当,过度溺爱,造成孩子们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结果是独生子女们劳动观念不强,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大众传播已把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小了。各种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对中学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而言,虽然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是作为一种外在环境,应该说它,对中学生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是一样的,只是这种环境会不会因为社会化客体的不同,即由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笔者于1996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荆州市、仙桃市和云梦县城关镇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以五市镇所有在校中学生为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  相似文献   

10.
张晓亮  陈俊 《党政论坛》2010,(23):26-28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视农村扶贫工作为重中之重。30年来。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农村总人口33%的2.5亿减少到2007年古农村总人口1.6%的1497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谜度明显加怏,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怏。据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70%。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唤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对城市生活的关注和审视。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21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8%的人对目前的城市生活不满意,42.8%的人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和倡导者。当代中国实行以国家为主导的现代化推进的模式,既需要强大的国家主导作用,更需要强大的领导核心。因而,政党现代化不仅要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同步吻合,而且还需要在某些方面领先一步。在中国,没有执政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一世界现代化的历程表明,现代化作为一种社会变迁是全方位的。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人的生活方式到思维理念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种变化和进步涉及和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每一领域和角落,这当然包括二十世纪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婕  朱亮  齐大波  田志德 《学理论》2011,(14):217-218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人们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群体的精神信仰和人文关怀相对缺乏现象越来越明显。孝文化教育是解决社会诸多问题的必然选择,大力弘扬中国孝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大学生的身上发生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其中,浮躁的社会心态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重点关注这一现象,从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入手控制、解决这一现象。保证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谐发展,使他们能够担负起祖国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独生子女非正式伙伴群体的一般特征、人际关系及它对独生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让我们了解他们生活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6.
黄祺 《党政论坛》2010,(18):36-36
据国际移民组织发布的报告,2008年,在华外国人已经占到中国总人口的大约1%,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在中国成家立业,而且还操着京片子、上海话、广东话,融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管理外国人的法律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急剧变化,中国首部移民法有望出台,让更多的“老外”不再见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维孙桂芝,曾杰管理是一个极其广泛而普遍的范畴,它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管理过程普遍存在的事实。“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完成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的目标而把他们的努力和资源结合在一起时,就需要一个管理过程。”([美]小詹...  相似文献   

18.
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浪潮的社会性别意识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不仅封中国的女性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我国现行公共政策的崭新视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政策中性别平等的现状和挑战,试图为转型期的中国,找到理解、宣传和推动“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解决方案。由于公共政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唐敏 《瞭望》1999,(52)
不久前召开的一次世界银行高级经济专家研讨会上,中国的城市化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看作是与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并列的未来世界经济的两大支柱之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石楠认为,对中国来说,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的世纪,从此将跨出农业文明,逐步走向城市文明。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城市化必然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将从目前的30%发展到70%,进入国际公认的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1996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中,对未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到2000年,全国城镇人口将达…  相似文献   

20.
赵莉莉 《青年研究》2006,26(6):35-43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他们的父母提前进入空巢。本文以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生命历程为视角,探讨他们的生活经历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