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3,(12):7-7
“铁娘子”撤切尔夫人逝世 4月8日,英国“铁娘子”、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1979年至1990年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她生前曾四次访华,两次均与香港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2.
国际     
《时事报告》2013,(5):61
撒切尔夫人去世当地时间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生前曾为中英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13,(5):61-61
撒切尔夫人去世 当地时间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4.
香港问题,举世瞩目。它曾被世界舆论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妥善解决香港问题,这是中国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望。但究竟如何解决,英国人很想摸清中国领导人的底细,以便研究对策。为此,1982年4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派来了特使──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恩访问中国。邓小平于4月6日在中南海会见了希思。希思向邓小平提出香港问题时说:随着1997年、的临近,香港500万居民对香港深感焦虑与不安,投资者也有恐怖情绪,为了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我必须公开表态,为新的协定进行谈判。邓小平明确回答说:叶剑英委员长阐明的关…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影响深远──学习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两次谈话的一点体会林雁鸣1982年9月24日和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两次会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发表了重要谈话。在这两次谈话中,邓小平不仅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提出可以...  相似文献   

6.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走完人生旅程,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准国葬,可谓隆重而豪华。然而这些荣耀并未对“铁娘子”的政治遗产盖棺定论,人们对她的评论依然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我想起了25年前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1982年9月2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她是抱着"续签租借条约"的希望来到中国的,当时英国人还做着"继续统治香港"的美梦。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她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以后继续维持英国对香港地区的管辖不  相似文献   

8.
《创造》2006,(8):39-39
1983年6月10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大选获胜后,和丈夫丹尼斯站在唐宁街10号的门阶上。2006年8月28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历史杂志》公布一项研究结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并列当选20世纪英国最富成效的首相。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贝克特认为,撒切尔夫人这位“铁娘子”1979年至1990年任英国首相期间,把“一种社会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社会类型”,因而得分最高。丘吉尔也许曾经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英国人,但是有史学家却认为他甚至算不上英国20世纪期间第二位最重要的首相。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理工农医类第18题(文史财经类第20题)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把英国石油公司等国有企业产权,让人们购买股票,并规定200股以上一律不卖,使股人分散,从而使大部分工人拥有股份……撒切尔夫人的口号是‘把工人都变成资本家’”。确实,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股票具有非凡的魔力,工人争相购买资本家所发行的股票,希望改变其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使自己成为握有“资本”的资本家,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
1992年4月11日,美国洛杉矶《世界日报》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芝加哥的卡尔登酒店大厅里,会晤了一位93岁高龄的中国抗日老将军。撒切尔夫人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再三感谢他50年前在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的壮举。这位老人就是刘放吾。刘放吾将军,著名抗日将领。1908年4月17日出生于湖南桂阳县双岭村。1926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9年5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历任排长、连长、队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抗战时期,参加了“一·二八”上海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重大战役。曾先后记大功2次。1942…  相似文献   

11.
《友声》2003,(2)
为表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数十年来为发展中英友好做出的杰出贡献,对外友协于2002年11月26日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举行仪式,授予其"人民友好使者"称号。正在英国访问的对外友协会长陈吴苏出席了授予仪式并代表对外友协向希思颁发了"人民友好使者"证书和证章。  相似文献   

12.
九月二十七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发表谈话说:上个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涉及香港地区的三项条约是“有效”的;她认为那些条约不应推翻,而由双方加以“改变”。她说,英国对香港负有“道义责任”。香港爱国学生为此举行示威和发表声明,反对撒切尔夫人坚持十九世纪大英帝国强加於中国的那些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的言论。  相似文献   

13.
吴宪是个人物。 不单我这样说,认识他的人都这样说。 为什么?不为别的,就因为他集邮集出了点“名堂”,说白了,就是他手上有四百多个实寄封。 您别笑,这可不是一般的实寄封,而是有名人亲笔题签的实寄封。 什么名人?那您可问着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算不算名人?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算不算名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算不算名人?……这是国际的。国内的像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现任领导人刘华清、胡锦涛、钱其琛、陈慕华、叶选平  相似文献   

14.
警坛信息     
伊丽莎白女王和撒切尔夫人在政坛上风云一时,但现在对自己儿子的婚姻危机却束手无策。 45岁的查尔斯王子和41岁的马克·撒切尔现在正面临着严重的婚姻危机,并被新闻媒介频频曝光,使他们的母亲尴尬不已。 现年68年岁的伊丽莎白女王曾经对儿子和戴安娜的婚姻感到无比自豪,而撒切尔夫人当有了自己的孙子时,也是喜形于色。但这已成过  相似文献   

15.
杨冬权 《传承》2004,(4):18-19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一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邓小平于1989年9月26日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十周年题词,这是他重视利用外资工作的一个体现。邓小平对利用外资工作十分重视。1975年9月20日,“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主持党中央、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就开始考虑利用外资的问题。他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希思问:“中国是否仍然不向外国贷款?”邓小平灵活地回答说:“还是这样,但可以采取延期付款的方式,我们可以接受这种方式。”这一回答尽管十分谨慎,但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1978年11月,邓小…  相似文献   

16.
陈波 《现代领导》2009,(9):46-46
现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之所以会成为中国人热议的一位领导人,是与他身上浓厚的中国色彩分不开的。在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中,有“中国缘”的不乏其人,像英国前首相希思、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以及美国前总统布什父子。不过,陆克文却是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  相似文献   

17.
建构面向世界的学术期刊,我认为有两个核心:一是要创造思想家。现在学术对知识的崇拜超过了对思想的崇拜,学刊与学者,过分地追求技术主义,对国家未必有利。撒切尔夫人曾放言,认为  相似文献   

18.
言君 《传承》2009,(1):14-15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1983年"春晚"成功举办后,黄一鹤很早就着手准备来年的"春晚"。有一天,黄一鹤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关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香港回归的消息。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3,(4):149-149
1982年9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会见了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此时的英国刚在阿根廷群岛上打了一个胜仗,“气壮如牛”。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始终抱定“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并在来华前就早有声明,大造舆论。会谈一开始,她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英国政府文官制度改革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撒切尔政府曾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其间形成了很大影响,但最终并没有真正触及英国文官制度的根本。回顾一下这次文官制度改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促使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文官制度改革的直接动因是7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的衰退。面对70年代英国经济的“滞胀”,政府开支庞大,工会权力上升,政府难以驾驭。1979年上台执政的撒切尔夫人认为这一灾难性的结果归根到底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福利国家政策造成的,同时也是白金汉宫中高级文官的行政管理无能,并在经济政策上竭力信奉、贯彻凯恩斯经济政策的结果。同时认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