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长征》2012,(7):32-32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建党伟业中起着发起组的作用。上海早期组织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担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建党知识,统一建党思想的重要任务,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吹响建党的号筒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在上海渔阳里2号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它作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思潮浸润中华大地,成为时髦,一些政治人物鼓吹社会主义多出于加以利用的动机。共产国际来华帮助建党的维经斯基等人在访贤过程中与黄介民、姚作宾、江亢虎、黄凌霜、姜般若、戴季陶、陈炯明等人多有接触,并吸收了一大批无政府主义者进入革命的队伍。陈独秀、李大钊在建党之前与各种社会主义者一度也有过接触与合作。由于假社会主义者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列宁的建党原则,口是心非,心怀叵测,很快分道扬镳。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最终力克群雄,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主流,这其中既有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的功劳,更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思潮浸润中华大地,成为时髦,一些政治人物鼓吹社会主义多出于加以利用的动机。共产国际来华帮助建党的维经斯基等人在访贤过程中与黄介民、姚作宾、江亢虎、黄凌霜、姜般若、戴季陶、陈炯明等人多有接触,并吸收了一大批无政府主义者进入革命的队伍。陈独秀、李大钊在建党之前与各种社会主义者一度也有过接触与合作。由于假社会主义者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列宁的建党原则,口是心非,心怀叵测,很快分道扬镳。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者最终力克群雄,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主流,这其中既有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的功劳,更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佳话。"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南陈北李"之并称,彰显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当时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而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研究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名称、纲领、组织筹备等问题,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姚金果 《世纪桥》2011,(4):9-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90周年。回顾90年前那段历史,总有一个人的名字无法回避,这就是"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在建党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在这段时期内他同共产国际代表交往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主要篇章。现根据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有关档案资料,对建党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的交往过程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给中共一大带去了四条指示性的意见。中共一大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仍选他为中央局书记。 上海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陈独秀在建党时,就注意到宣传工人和鼓动工人。他和李汉俊、俞秀松等创办了《劳动界》和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2,(7):32-32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相似文献   

9.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直是中国党史学界公认的推动建党的重要酝酿和准备工作之一。但陈独秀、李大钊是否在赴天津途中酝酿建党,推动南陈北李建党的第一位苏俄使者是谁,陈独秀在上海是怎样推动中共发起组成立的?笔者通过考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陈独秀的指导和组织下建立的,他支持创办《广东群报》,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坚决斗争,组建广东党组织并指派代表出席党的一大,通过一系列建党活动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陈独秀在广州时间不长,但由于其独特身份和影响,更由于其积极组织和努力,使广东成为全国建党活动最活跃,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有组织、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为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本刊自第一期至第六期连载了纵观中共一大代表人生道路的《大浪淘沙话沉浮》。由于一大召开时,党的两位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有其他重大活动不能分身,而没有到会。因此本刊七、八两期将拿出一定篇幅,分别介绍李大钊、陈独秀在建党时期的重大贡献以及生平简要。  相似文献   

12.
从中共一大到三大,中共中央局的驻地在上海、北京、广州之间迁移往还。其中迁移过程中的某些具体时间,至今仍是学术界无法确认的问题。本文拟从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政策观念、中共中央的2006年第4期组织状况和中国政治格局的演变等方面,来简略地考察从一大到三大中共中央局驻地的迁移问题。一、中共中央局在上海与北京之间往还1920年1月,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开始探讨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问题。陈独秀迁居上海后,他和李大钊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俄共(布)和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积极帮助,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愿望引导到…  相似文献   

13.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若干阶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的全过程,认为可以分为酝酿、发动和创建三个时期。陈独秀和李大钊由相识到相约建党,经历了革命斗争的实践锻炼和考验,从而产生相约建党的共识,这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酝酿时期。在发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按照共同约定,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发动进步力量,团结先进分子,聚集革命力量,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时期是指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努力下,党的全国统一组织得以建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最后实现。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和李大钊因何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陈独秀与李大钊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两位人物,他们一南(上海)一北(北京),在党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就是陈独秀于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陈独秀还草拟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上海遂成为当时全国筹备建党的活动中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实际上起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组的作用.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5.
论中共“一大”会议的发起筹备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共“一大”会议的发起筹备问题,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马林来华之前国内没有召开“一大”的动议和筹备活动,所以“一大”的召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有关。近来有部分学者认为“一大”之前召开过“三月代表会议”的筹备会议。对所谓的“三月代表会议”,笔者曾做过考证,证明它“并非是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代表召开的会议,而是指1921年3月陈独秀于广州首先发起并进行的、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内肃清无政府主义的活动。”不过,即使是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也不否认是马林提出了建党的动议。如有学者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到来,加速了建党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第一  相似文献   

16.
建党初期党的活动十分困难,连最起码的一些活动都难以开展。党内许多同志建议可以考虑适当接受共产国际和俄共中央代表世界无产阶级对中国无产阶级所给予的一定经济援助。为了珍惜这笔国际援助,陈独秀特别召开在沪中共负责人会议,专门讨论了对职业党的工作者(指没有任何其它职业收入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如何发放月薪问题。会上有人提议可考虑每月35元。陈独秀则提出减少为25元。这个数目大概相当于上海一个工人的月薪。他还指示有关部门,要把这个规定用书面和口头的方式传达到全党,严格执行。至于陈独秀本人则不向党组织索取分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建党时期,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史学界历来的共识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李大别是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人。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李汉俊是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人,但遗憾的是,从有关文章中我们未能见到有关的充分的依据。田子渝等在《<星期评论>新论》①中说:“星评社是发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社团之一。眼前我们所见到最早提出建党思想的是星评社成员李汉俊。他于1919年9月5日至7日,在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对于在中国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党一事,表示‘我们应该在这一点上有切实的打算’”。这…  相似文献   

18.
包惠僧参加一大的身份考证——兼谈包惠僧的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成为党史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代表,"一大"代表数是12人;另一观点认为他是"一大"正式代表,因而"一大"代表数是13人,该观点又有三种看法: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陈独秀.本文通过考证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选派过程认为:由于陈独秀等对"一大"不重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只派陈公博一人作为代表出席"一大",陈独秀托其捎去致大会的信;在通知陈公博后的较长时间广东发生一些变化,陈独秀又临时指派包惠僧前往上海解释说明,包惠僧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其不是代表而得以进入会场参加大会,与会者对其资格有不同的理解,才有"正式代表说"和"非正式代表说".决定其资格问题的关键是身份.包惠僧只是陈独秀派往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情况的使者而非"一大"代表,包惠僧不具备"一大"代表资格.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2019年12月21日,"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丰富史料,围绕建党精神的内涵提炼、建党精神与上海城市文化、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有效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从1920年春陈独秀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酝酿建党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树德里望志路106号召开,宣告中共正式成立,中共建党活动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围绕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这一方圆不过一公里之遥的里弄街区铺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上海复兴公园街区作为革命阵地,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机缘,与这一街区的区位环境、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思想认识及其与国民党人的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