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春 《世纪风采》2007,(3):9-10
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隐蔽战线上有过很大的功劳。1955年4月,潘汉年主动向有关方面交代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人挟持到南京会见汪精卫的经过。结果他被怀疑为“内奸”遭到逮捕。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潘汉年是“长期隐蔽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内奸分子”,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文化大革命”中,潘汉年又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后被下放到湖南劳动改造。这是建国以来的一大错案,也是整个隐蔽战线的重大冤案。  相似文献   

2.
余生也晚。潘汉年案突发时,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小青年。上海市的一个副市长一夜之间成了被人诅咒的“内奸”,思想上颇有震动。此后再未见到有关他的消息,因而长期以来,“潘汉年是坏人”的先人之见已在头脑里扎了根。读夏衍同志《纪念潘汉年同志》一文(载1982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才对这位在特定环境中,在最前沿阵地上忠心耿耿为党工作了几十年的好党员,对这位勇于负责、平易近人、严守纪律、不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潘汉年》上映了,它终于使这位我党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在蒙冤几十年后,得以功绩大白于天下.潘汉年同志长期在国统区、敌占区和香港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秘密情报工作,并且是一位“严守纪律、不自居功的优秀共产党员”(夏衍语),所以他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至今仍鲜为人知.他为创建新四军所起过的重要作用、作出的历史贡献,仅仅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潘汉年,江苏宜兴人,生于1906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都长、统战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副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他突然以“内奸”罪名被捕,并被判刑,开除党籍,酿成了共租国历史上的一大冤案1982年,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5年,潘汉年被遣送到湖南茶陵县江茶场。1977年,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湖南成为他人生的最后驿站。1975年5月,…  相似文献   

5.
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潘汉年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他机智勇敢,无线电技术娴熟,曾发出德军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国民党徐州“剿总”的兵力部署等机留情报。  相似文献   

6.
周军 《党史博采》2002,(1):30-33
他是孙传芳五省联军军法处长陆翰的少爷,出身于官僚家庭。 他是蒋介石的女婿,同国民党上层有过接触,联系。 他是汤恩伯的智囊人物,曾被汤委任为“第三方面军少将参议。” …… 为此,他在10年浩劫中挂过黑牌,还因“潘汉年、杨帆案件”的株连度过铁窗生活15年。 人们看到的仅是上述显赫的  相似文献   

7.
熊亮华 《湘潮》2004,(4):4-7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人。1955年春,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突然因“内奸”问题遭逮捕审查,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1982年,潘汉年冤案平反。在平反这起祸及整个隐蔽战线的重大冤案的过程中,陈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4):33-39
潘汉年是一位早期参加革命并参与过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传奇人物。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长、统战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副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他突然遭到逮捕,被定以“内奸”的罪名,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刑,这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一大冤案。1982年,中共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9.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12,(11):20-22
潘汉年早年参加革命,参与过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长、统战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副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他突然以“内奸”罪名遭逮捕,并被判刑、开除党籍,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一大冤案。1982年,中共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相似文献   

10.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  相似文献   

11.
扬帆与潘汉年的相识与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轰动一时的“潘扬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扬帆,于1999年2月20日去世了,享年87岁。潘汉年、扬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彻底平反,案件的历史经验教训,报章杂志曾发表过一些文章。而扬帆与潘汉年的相识及其情结,是耐人寻味的。 一、特殊条件下相识 扬帆和潘汉年初次相识,是1943年在淮南根据地。那是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下相识的。当时扬帆正被用脚镣手铐关押在新四军军部的一个临时监狱里。而潘汉年则作为华中局情报部长,扬帆案件的审查小组成员之一来审查的。 扬帆是怎么被关押起来的呢? 原来扬帆原名石蕴华。19…  相似文献   

12.
潘汉年1906年1月18日诞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的一个耕读传家的家庭。潘汉年的曾祖父活亭山、祖父潘元(理卿)都是清朝咸丰年间举人。父亲潘莘华(莘臣),清代秀才.母亲巫大宝。潘汉年的祖辈经历了科举制度的腐朽。看到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因而定其祖训为“耕读传家,不入仕途”。潘氏子孙世代部生活在“以塾师为业并兼务农桑”的家庭中。因而便有较多机会接触社会、深入现实、正如潘汉年的堂兄潘菽在《怀乡吟》中所抒写“门对紫云是旧居、紫云书屋幼攻书。窗前方丈有花卉.出墙腊梅无恙否?曾随邻童学采樵,亦曾件为剖毛粟。舟山山下嬉…  相似文献   

13.
袁殊的经历称得上是独特而富于传奇。他1931年刚满20岁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即受中央特科负责人潘汉年的派遣潜入敌穴,开始了他的情报生涯,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奉命撤离,转移到解放区。十几年间,他巧妙从容、顽强机智地周旋于国民党、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的特务机关之间,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很多重要的战略情报。但是他的后半生又非常不幸。1955年袁殊因潘汉年案被逮捕,1965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叛变革命、充当军统特务、日本特务和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直至1982年随着潘汉年的被平反才被宣告无罪,恢复政治名誉。1987年病逝于北京。  相似文献   

14.
慕安 《党史文汇》2011,(6):45-48
华克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他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从事反蒋活动,并于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蒋介石的事件。1939年他进入潘汉年主持的党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情报工作的得力助手,直到革命胜利。这期间他深入虎穴,出生人死,屡建奇功,对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央社会部、中共华南局、中共华南分局和中共香港工委等部门主管情报工作,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光辉业绩。笔者搜集了相关资料.来对1931-1933年出任中央特科情报科长时的潘汉年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慕安 《党史纵横》2011,(6):33-37
华克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早年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事反蒋活动,1935年策划和主持了刺杀汪精卫的事件。1939年进入潘汉年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斗争数十年,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党史博采》2005,(11):36-38
潘汉年(1906—1977),江苏宜兴人。他是我党历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在秘密战线上功勋卓著的不屈战士。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4月,中央特科的主要负责人顾顺章突然叛变,把潘汉年推到了党的隐蔽战线上。从此,他为我党的情报工作呕心沥血,并建立了丰功伟绩。一、临危受命顾顺章原名顾凤鸣,宝山县白杨人。他早年在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钳工,后为小工头。此人自幼习武,喜欢耍枪弄棒,还能变得一手好魔术。由于在“五卅”运动中表现积极,调…  相似文献   

18.
陈云与潘汉年冤案的平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有过很大的功劳。1955年4月,中央召开会议时,潘汉年主动向党交代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一次去敌占区工作时,被人挟持到南京会见汪精卫的经过。结果他  相似文献   

19.
王勇 《党史纵览》2004,(10):54-55
对上个世纪50年代的"潘汉年、扬帆"冤案,今天的人们并不陌生.1955年4月3日,公安部在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请求逮捕潘汉年的报告中,主要列举他的"罪行"有两条:一是说他在抗战时期曾经背着党同汪精卫勾结,并长期隐瞒、欺骗组织;二是说他在饶漱石、扬帆"包庇掩护特务分子和反革命分子"问题上负有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王焯 《党史纵横》2009,(3):36-41
1906年1月18日,潘汉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县陆平村。世代书香的潘家,由于不去做官,靠务农,做塾师,自然成为“破落户”。1911年辛亥革命后,潘汉年的父亲潘莘臣一度被选为宜兴县议员,但仍课读乡里,教育子女。小汉年秉性聪颖,深得长辈喜爱。1919年夏,潘汉年在宜兴县立第三高小毕业,在林圩祖母吴氏的资助下进彭城中学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