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警指标体系是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建立的基础条件。基于群体性事件预警原理,可从社会发展风险、社会环境扰动、社会安全状况和社会控制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三级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重点指标阈值预警模型和宏观状态预警模型,实现群体性事件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为超前预控、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能力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能力,它由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资源投入能力、公共危机信息预警环境支持能力、公共危机信息预警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公共危机预警信息活动能力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依据这一分析构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能力初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甄别、指标相关性分析、指标判别能力分析等环节对初定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优化和调整,进而建立起相对完善、科学的政府公共危机信息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模型体系,通过预警标准和警情预报,可以及时有效地把握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形势,利于先行采取预防对策和快速实施科学决策。本文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借鉴国内外公共管理理论和预警技术,利用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提出完整的、适宜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等级体系,重点是确立预警等级指标、预警指标权重、实际警情等级分值划分等,通过预警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的建立,为各地公安机关进行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提供技术路径和参照模型。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预警信息搜集子系统、预警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警指标子系统、危机警报子系统、危机预控对策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构成。在建立与完善科学、合理的公共危机分级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可以构建相对严密的公共危机预警四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因此必须建立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与应急机制,以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把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研究,目的是以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可量化社会现象为参数,以数量值为测量标尺,以参数权重比标识级差,依据量表、图示、标尺等形式,借助现代管理科学和技术,提出适合维护我国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需要的预警等级指标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指标体系,必须认真研究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建构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范式,从城市规格与基本预警指标的角度探析建立预警等级指标体系的关键技术与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共事件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诗环  龚建平 《求索》2007,(5):56-58
公共事件管理预警系统,是根据公共事件预警的理论和方法研制,在计算机系统软件支持下实现的一种对公共事件进行监测、评估、预测、报警和对策选择的一整套人——机智能化的高效能现代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可以通过预测和仿真技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领域的运行态势进行有效监测、做出前瞻性判断和预警,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9·11”等一系列恐怖活动发生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于防范和处置各类事件和事故的发生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尤其要树立风险意识、预警意识和应急意识。因此,各国都在研究与构建各类的预警系统, 而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预警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城市治安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概念、构建指标体系的依据,构建治安预警指标体系的框架,以及预警指标的报警标准值确定方法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与防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预警和防范机制是民族地区政府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环节。文章探讨了建立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可行性及现实依据,并针对如何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敬海新 《前沿》2010,(15):188-191
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骤然增多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社会表征。灾害、灾难、事故、重大疫情传播、能源危机、宗教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面对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形势,我国政府应该从建立检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和媒体公关,提高政府社会动员能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工作,加大应急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升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应对并战胜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历史。能否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准确作出应急预警,是检验相关机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1月10日,5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开始陆续发布;1月22日,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开始陆续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提升社会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在我们的社会中,日臻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就是一块坚实的盾牌,阻挡着“潜伏”在我们生活每个角落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冷江浩 《公安学刊》2005,(5):81-83,86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过程中,一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技术先进高度共享的应急信息系统,提高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二要完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预案修订和演练系统,提高工作机制服务实战的能力.三要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提高政府驾驭公共安全的能力.四要完善统一调配、平战结合的应急资源保障系统,提高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保障能力.五要建立及时公开、正面引导、人人参与的全民宣传教育网络,提高全社会主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石建文 《传承》2010,(36):114-115
二十世纪后二三十年,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公共危机事件常常发生,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社会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转变职能中的如何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政府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美国"911"事件之后,特别是我国经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要确保公共安全形势的稳定,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省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推进我省制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切实提高全省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公共危机的能力和水平。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警机制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凌 《求索》2008,(11):46-48
本文从国家安全战略地位、和谐社会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落实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以及传统行政体制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管理的非适应性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和谐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构设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实际损害生命周期模型”,明确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概念,详细分析了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应急与善后管理三阶段的管理特征,系统提出和阐释了25种管理机制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其应用创新。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东突"暴力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防范和预控,是新时期我国反恐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预警指标体系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使得对"东突"暴力恐怖活动进行预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通过建立"东突"暴力恐怖活动预警指标体系理论模型,并以此为指导确立科学有效的反恐怖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东突"暴力恐怖活动预警管理系统,对防范和打击"东突"暴力恐怖势力及其破坏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后期,旁观者围观群体性公共冲突事件的现象明显增多。不同类型的旁观者基于不同的行为动机而围观公共事件,并通过聚集围观、言语评论、情绪积累三个阶段而逐步介入公共冲突事件,从而对公共冲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旁观者效应",使冲突升级的临界点变得更具不确定性;旁观者的规模效应,使相关管理部门措手不及;旁观者的潜在威胁,对社会秩序与稳定构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应从转变理念、科学有效区分"旁观者"与"参与者"、加强公共对话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社会矛盾应急与调解机制、加强社会建设以促进多元协同治理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消解旁观者现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一直呈频发和上升态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尽管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的指向均为各级地方政府。这凸显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机制的滞后与缺失。因此,地方政府应革新治理理念,转换治理范式,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当前,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利益协调与对话机制、政府预警与应急机制、地方领导责任机制以及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等,是我国破解群体性事件频发困局,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