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先后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两份年度报告,毫无根据地大肆宣染所谓“中国威胁论”,报告借题发挥,无事生非,对中国发展自卫的军力和对外经贸说三道四……。联系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这种论调时起时伏,无独有偶,这种声音也不时地在我国近邻的一个岛国上响起。冷战结束已经十余年了,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有人死拖着“冷战思维”不放,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它们的目的、企图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上热爱和平的人们必须引起警觉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4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与美方就中美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广泛接触美各界人士。那么,在胡主席访美之际,中美关系处于怎样的一个状况呢?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目前,中美关系处在稳定发展的轨道上。冷战结束至“9·11”事件之前,中美关系基本上是在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中向前发展。“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到目前为止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四年半的时间。这种局面的维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9·11”事件改变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威胁认识…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在经历了冷战后十几年的试探徘徊之后,走上了与西方合作与融合之路,而西方国家也把俄罗斯正式纳入其逐步一体化的进程。美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这一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最深刻和重大的变化,如何界定这种新形势下的中美俄“三角关系”,美俄关系的改善是否会给中俄、中美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读报、听广播或看电视时,会发现中美关系在国际栏目里占了不小篇幅,会感觉到中美关系对世界局势发展的深刻影响。毫无疑问,冷战结束后,位于太平洋两端的两个大国的关系不仅关乎太平洋的平静,而且关乎全球的稳定。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在对华政策上基本没干什么好事,外国不少学者曾因此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抱希望。但几年下来,虽时有风霜雨雪,两国关系的大局却保持了下来。克林顿的倒行逆施,不仅未能得分,  相似文献   

5.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及在反恐旗号下进行的阿富汗战争,标志着冷战后过渡期或后冷战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新全球战略的全面推进。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冷战后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基本格局,美国以其政治、军事、经济的综合国力优势,奠定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9·11”事件打破了美国“本土安全”的神话,暴露出美国的脆弱之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得摇摆不定、非连续性甚至前后矛盾 ,致使中美关系跌宕起伏 ,时好时坏 ,充满变数 ,这已成为中美关系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究其原因 ,固然是复杂和多方面的 ,但冷战后美国利益集团在整体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增强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一、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利益集团及其策略利益集团一般是高利益密集群体、行业或阶层的代表 ,从其关注利益的差异区分 ,可分为关注中美战略关系的战略利益集团 ,关注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经济利益集团和关注人权、宗教的意识形态利益集团。根据其对华关系的不同影响 ,可分为维…  相似文献   

7.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意在为后“冷战”世界定调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提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对立与冲突已不复存在,今后的世界将进入“文明的冲突”的新阶段。在“文明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胜利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对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回顾和思考岳苏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框架下的全球战略。在“欧洲优先”的前提下,它也在亚洲的各个角落到处插手,横加干涉。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美国在亚洲成功地建立了一条...  相似文献   

9.
1997年和1998年中美两国首脑的成功互访是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中美关系进人了一个新阶段。4月6日至14日朱基总理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是首脑互访之后中美关系的又一重大事件,对维护和推动近两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所出现的积极势头具有关键的意义。朱基总理此次访美是在中美关系再一次遇到麻烦的情况下进行的,按照朱总理本人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说就是“在美国出现了一股反对中国的潮流”O这与去年6月克林顿成功访华后两国不少人士对中美关系发展所抱的乐观估计相比,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反差。那么,如…  相似文献   

10.
“冷战”是与真枪真刀的“热战”相对应的概念,是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提出的,意思是不用枪炮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冷战,鼓吹“核威慑力量”,制造紧张的国际局势,恐吓第三世界国家,维持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地位。冷战结束后,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些人继续采用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各种国际现象,主观上把社会主义当作天然的假想敌,看不到冷战的结束和两种制度的和平并存和发展竞争,只看见对抗和对立,就是冷战思维在现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一、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世界局势的变化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为首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同盟。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结成联盟,并公开表示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从此两大阵营进入了长期冷战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中美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台湾在该地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被美国的战略决策者 定位成战略上的竞争关系,台湾对美国而言的地缘战略价值再次上升。这正是台湾问题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美国对台政策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因执政者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特殊性。了解和把握美国政府特别是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对台工作、搞好中美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对台政策从属于对华关系自1972年以来,美国对台政策一直从属于对华关系。根据中美关系的变化加以调整,围绕着对华政策的大框架展开。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为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某种程度地搁置台湾问题。冷战结束之初,由于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下降,中国被定位为某种“威胁”和“亚洲不稳…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的“龙头”——美国如今已将电脑玩到了“奔腾Ⅳ”,他们却用半个世纪前的老投票机来选总统,难怪总统”难产“。但就中美关系而言,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早就结束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显得异常火爆,两位势均力敌的对手演绎了一场美国历史上选民们最难抉择的总统角逐战。美国的这场热闹戏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之所以对此倾注了极大的关注,除了这场角逐着实激烈热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关心这场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人们的关心是有道理的。自1989年风波和冷战结束之后,中美关…  相似文献   

15.
卞庆祖 《友声》2014,(1):9-10
【正】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合作和竞争并存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总是在曲折中求发展。两国在国际、地区和双边事务中既有接触、交往、对话和合作,又有矛盾、分歧、斗争和对抗。中美既是战略对手,但两国繁荣又需要彼此。利益一致就握手,不然就互不理睬。中美关系未来会出现"暖流"和"寒流"交融的局面。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密不可分,有...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与实践》2003,(6):33-38
影响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因素郭隆隆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冷战结束后,世界“两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并行发展的势头。从冷战结束后的现实来看,二者之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但相互促进仍是主要的一面。各国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国际安全环境中的敌友阵线已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泾渭分明。这一特征为当代的政治多极化进程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北约空袭南联盟,是实施北约“21世纪战略新概念”前的一个实验,它对南联盟的“焦土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挑战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体现,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变了调的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冷战标志性产物。随着华约组织的解散、柏林墙的倒塌和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冷战宣告结束,人们纷纷揣测北约的去留。然而,冷战结束后至今,北约不仅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还在北约的历史上开了…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历着二战争后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维性,“单极”、“两极”、“多极”等已难以全面概括或反映当前世界格局现状。实力因素、各种非实力因素相互交错,相互制约,直接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世界格局模式日益呈现出多维立体复合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简明 《长白学刊》2001,(6):17-19
中美关系是脆弱的,随时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但它也有着极强的韧性,始终保持着妥协合作的广阔余地,使其脆而不断。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因素,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脆弱的根源,而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则是紧密联系两国的桥梁和纽带。中美两国只要从共同利益着眼,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就会限制其脆弱的一面,使中美关系更赋韧性。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在展望未来世界走向时,西方学术界兴起一股“文明理论”热,先是弗兰西斯·福山鼓吹“西方文明胜利论”,认为冷战结束后,西方文明将成为世界的普遍文明。后又有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