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德育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大。在重视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在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职责,高校德育在正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基础上应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压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救助贫困大学生,不能仅从经济方面进行关照,更应该关注提升贫困大学生脱离贫困的能力。文章从反向歧视视角分析,高校应在一定程度上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源倾斜,构建完整的贫困大学生教育体系,支持鼓励贫困大学生实践创新,提高贫困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加强贫困大学生资助平台建设,从而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向纵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佳隽  孙影娟 《世纪桥》2012,(5):103-104
本研究选取某师范大学2007、2008、2009级共191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良好。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男生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在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使用个案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访谈,发现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特点.这种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获取.研究认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方式与思维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更好地为贫困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政府、社会、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然而,这一体系在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应着眼于贫困大学生的未来,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建立包括经济援助、心理援助、思想援助、能力援助的全方位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此不仅需要对贫困大学生加强经济上的资助,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灵教育。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灵教育,需要以人为本,构建公平与公正的心灵教育机制,促进贫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加强道德意识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在实行高等教育收费体制后出现的一个群体。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支持网理论,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在实行高等教育收费体制后出现的一个群体。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支持网理论,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话语     
现在贫困大学生的困难应该由谁来帮,当然是党和政府。要相信人都是有感情的,党和政府帮助了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是不会忘记的,是懂得报答的。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此不仅需要对贫困大学生加强经济上的资助,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灵教育。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灵教育,需要以人为本,构建公平与公正的心灵教育机制,促进贫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加强道德意识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2.
张思悦  王莉丽 《世纪桥》2010,(23):76-77
高校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具有新时代特点和心理倾向的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开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自卑感。在校园集体生活中,贫困大学生与其他生活富裕的学生朝夕相处,日常生活消费的反差巨大,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心灵,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相交织,无形中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的人因此而常常感到自卑、压抑;有的人对自己勤工助学劳动持鄙视的态度,自己…  相似文献   

14.
辛勤 《世纪桥》2010,(21):144-144
贫困大学生做为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倍受关注。正确认识我国现有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不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和贫困生个人的作用的资助体系,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22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能够有效预测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与缺陷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量表(SDS)与缺陷感量表(FIS),对76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生活事件应激相对较大,抑郁倾向较为严重;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应激与抑郁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缺陷感与抑郁心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生活事件并不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而是通过缺陷感对抑郁产生显著的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高校应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廉政瞭望》2004,(5):44-45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贫困不但使他们不能充分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而且还像恶魔一样,时时撕咬着他们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贫困不是他们的错,甚至不是他们父辈的错。但愿我们的社会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614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韧性及乐观三因子水平均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希望因子水平上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贫困大学生存在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缺乏面对现实的自信心的矛盾心态,建议以积极心理资本为教育导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20.
黄璟  侯静雯 《山西青年》2023,(20):181-18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其周围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呈现出焦虑、自卑等不良状态,进而影响着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也是高校大学生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管理意义,重点探究了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希望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