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州区政协着眼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和标准,树立更高标准、明确履职重点、广聚智慧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推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提质增效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通州区政协着眼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和标准,树立更高标准、明确履职重点、广聚智慧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推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树立更高标准,在追求卓越中提质增效。坚持把提升标准作为提质增  相似文献   

2.
正市副中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关乎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发展的重要事项,是"十三五"全市要集中力量做的大事,符合"十三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的要求。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明确了通州作为副中心的定位。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北京市"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设市副中心"。建设副中心已经成为当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医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具体举措.建设城市副中心,必须要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做顶层设计和整体系统谋划,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明确产业疏解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高端配套产业 国际大都市的空间发展规律显示,大都市通常具有多个副中心,且副中心建设是浩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日本东京都内有2、3个特别区,以1958年决策向东开发新宿、涩谷和池袋三个副中心为标志,已历经50余年.法国巴黎的拉丁芳斯副中心建设也是1960年就开始进行规划的.  相似文献   

4.
郭隆 《北京观察》2016,(8):20-23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要求,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按照市委下达的《北京市政协2016年协商工作计划》,北京市政协办公厅、经济委员会、城建环保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和通州区政协五部门成立了联合调研组,围绕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专题调研,聚焦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议政性主席会议协商,提出意见建议,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北京观察》2014,(7):43-43
正紧紧围绕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目标,政协通州区五届委员会按照"找准定位、把握特点、主动作为、有所贡献"的工作思路,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推动政协工作,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政协作用新途径。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繁重任务,区政协主动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开展了"聚焦副中心建设,助推通州发展"活动。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活动意见,倡  相似文献   

6.
正早在2004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宜居城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十三五"时期,北京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进展"。"宜居"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本质要求,也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一、北京的宜居水平较低自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赵弘 《北京观察》2012,(8):28-30
正建设城市副中心就是要把通州建设成为一个仅次于中心城区的,产业功能、居住功能等各类功能配置合理的一个综合性区域,类似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一样。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两次提到"通州",并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这将通州推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要求通州比新城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更快的发展速度。由此,通州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用城市副中心来承载北京未来发展这一新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8.
声音     
《北京观察》2016,(2):8-9
正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时,可适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缓解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压力。——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亿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念洋建议提升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吸引力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二孩"政策落地,意味着对幼儿园的需求更加巨大,应使各幼儿园均衡发展,解决"入园难"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确保市副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之年。中共北京市委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通州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补短板、强基础;调布局、留空间;重管理、优环境;高水平、谋发展",努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2017年市副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组城市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解决了"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的城市副中心后,更重要的是直面具体问题,确定建设的理念与路径。为此,北京市无党派界别人士在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伊始,就  相似文献   

11.
<正>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4年工作回顾2014年是首都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  相似文献   

12.
吴晨 《北京观察》2016,(8):24-25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我们应集中力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明确其历史性的战略定位,深化顶层设计,着力于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紧追国际先进技术,开放数据资源,建立生态、智慧新城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推动副中心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千年城市的伟大愿景.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6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中共北京市委十二次全会报告中强调要"以21世纪眼光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并在党代会报告中以专章的篇幅集中阐述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就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城市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构  相似文献   

14.
通州区政协要把十九大精神贯穿政协工作始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舞台上,提升素质.大胆创新、务实求效.谱写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就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一系列重要任务,集中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样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破解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难题、完善首都城市治理方式、抓紧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是首  相似文献   

16.
正1月11日,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意味着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1月11日,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发展进程中的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9,(4)
正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联动成效初显,未来,京津冀地区将继续承担探索协同发展模式的重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徐徐打开。2019年新年伊始,历经5年磨砺而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继往开来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承  相似文献   

18.
崔晨 《北京观察》2016,(4):26-28
正建设副中心,不能"大而全",要主要考虑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紧紧围绕副中心的功能定位,突出重点,有限发展。当前,我国特大城市普遍存在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功能过度集中,已超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等问题。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应运而生。过去30多年来,北京为摆脱"单中心"格局对城市承载力、运行效率的掣肘进行了不断探索。1983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黄村、良乡等13个卫星城;1993版总规新增亦庄,要建设的卫星城达到14个;2004版总规提出在"卫星城"的基础上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郭有明 《政策》2010,(5):21-23
推进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全省“两圈一带”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经宜昌230多公里,宜昌作为全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在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沿江开发新突破推动宜昌发展新跨越.努力把宜昌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旅宜业的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17,(7):9-9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中心城区功能重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蔚然成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