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波 《求实》2006,(Z2):210-211
一、中国近代民营报刊和《申报》的创办背景关于中国近代报刊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有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内因,一方面由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这促进各种报刊不  相似文献   

2.
从清末到五四运动时期,这短短的十几年,福建思想界冲破封建束缚而日趋活跃。而作为这些思想的一种载体,近代福建报刊就在这深刻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清末福建报刊的起步福州、厦门为福建最早创办报刊的两个地方。清季光绪二十二(1896年)年间,福州绅士(爱国华侨黄乃裳)“以兴设学堂办报馆,为开通民气之计”,而首创《福报》,标志着近代报刊在福建的兴起。《福报》基本情况为每两天发行一次,每次出版四开两张,以四号铅  相似文献   

3.
漳州向为福建的文化发达地之一,近代以降,各种报刊活动在该地一直是很活跃的。到了抗战爆发,尤其1938年5月13日厦门沦陷之后,漳州又成为闽南的最前线,其抗日报刊活动更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民办报刊的率先崛起,开始了漳州抗日报刊活动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邵婷 《学习月刊》2013,(6):80-80
中国民营报刊曾在中国近代社会留下"惊鸿一瞥",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虽然肇始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民营报刊不似古代官报那样与生俱来就被天然赋予重大政治宣传的使命与担当,亦与近代社会兴盛的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们不断接受近代社会变迁浪潮的洗礼,在  相似文献   

5.
莆田、仙游地处福建沿海中段,为福建四大平原之一,古称“兴化府”。这里人杰地灵,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近代以降,随着中西文化的撞击,这一“文献名邦”的文化活动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是近代报刊在此地的兴起。始自五四运动,终至全国解放,这里出现的报刊达百余种之多。本文拟从历史角度,对莆仙报刊的这种发展,它的总体政治趋向及其影响,做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在筹备建党工作过程中创办了许多报刊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换言之,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宣传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征程。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研究成为学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创立的报刊文本为考察对象,积极探讨系列中国革命问题,掀起了中国早期报刊研究的热潮。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学术史梳理,并加以评析,以期推进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代散文观念的变化是散文文体变革的前提。近代散文观念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桐城——湘乡派与阮元等人的骈散相争,成为近代文学史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近代报刊的出现,促进了"新闻体"的产生,"新闻体"正是走向"新文体"的中介与桥梁;白话体首先在民间文学中萌芽,经过报刊的大力宣传和实践,散文语言逐渐由文言体向白话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澳门开埠后,迅速成为各种文化思潮杂聚的地方,也是创办近代报刊的重要之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澳门成为我国较早拥有近代报刊的地区,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陈独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引领潮流的一位思想巨人,其社会变革活动与报刊活动密不可分。《安徽俗话报》作为陈独秀早期创办的报刊,是其阐述革命启蒙思想的最初阵地,蕴涵着他后来成熟时期思想的某些重要火花。  相似文献   

10.
《新视野》1985,(2)
一、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840午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又是一位报刊活动家、新闻理论家。在他56岁(1873年—1929年)的人生中,就有长达27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的无产阶级思想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以及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宣传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共产主义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对中国无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杨全顺  刘春华 《理论学刊》2012,(11):107-111
杨文会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开创者。1866年,他在南京创立金陵刻经处并主持该刻经处事务45年。他在振兴近代佛教文化,尤其是在刊刻佛教典籍和办学培养佛学人才以及超越宗教的佛教革新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穆萨巴耶夫家族自阿图什故土创立基业,近代后迁往伊犁。除了继续进行商业活动外,他们开办了新疆第一家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伊犁制革有限公司(即伊犁利群皮革厂),并且举办新式学校,发展民族教育,对近代伊犁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24页)。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而且同样适用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是上个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历史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以物理学领域的革命为标志,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现代阶段。同近代科学相比,现代科学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发生了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是吸收西方教育思想和适应中国国情的产物。它肇始于教会女学。戊戌变法促成了中国人自办女学思想的产生。民国政府时期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波三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区域对女子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发展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在社会事务中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靳国君 《奋斗》2003,(9):52-52
说起中国近代报刊,贡献之大、影响之深者,当推梁启超(1873年-1929年)。  相似文献   

18.
沈旭 《实事求是》2015,(3):10-14
中国近代历史证明,"中国梦"的实现是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领导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条实现"中国梦"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立,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之下,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英国,民众识字率有所增加,普通人整体的文化水平逐步提升。在这一社会进步的背后,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书籍产量迅速提高,从而使阅读和写字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闻书、报刊、杂志等印刷品形式带给人们丰富的信息和阅读的享受;印刷术在民间的推广应用带动了英语规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第一份中共中央机关报是1922年9月在上海创立的《向导》周报。《向导》周报历时五年,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的整个过程.成为大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1923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