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职业性、暴力性特点,其组织一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向政治方面渗透以寻求庇护。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要坚持综合治理,完善经济领域的监管机制,加强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区际警务合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组织犯罪在发展历史、成员构成、组织形态、犯罪手段、政治渗透程度、犯罪暴露程度和国际化倾向等方面与西方有组织犯罪有很大不同 :西方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历史几乎是直线式的 ,从来就没有受到过严厉的打击和有效的控制 ;我国政府则曾对其进行过毁灭性打击 ,但近年又死灰复燃。西方有组织犯罪的成员中既有恶棍盗贼 ,也有白领首脑 ,层次丰富 ;我国有组织犯罪成员主要是社会闲散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西方有组织犯罪已具有相当完备的组织形式 ;我国有组织犯罪目前处于雏形阶段 ,但有快速发展的趋势。与西方有组织犯罪的手段有所区别的是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手段更加凶残、野蛮 ,具有极浓厚的封建色彩。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政治渗透能力及渗透程度尚不能与西方有组织犯罪相比较 ,但其危害已不容忽视。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暴露程度比西方要高得多。西方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而我国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主要在本地本省活动  相似文献   

3.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些地方黑社会性质犯罪及流氓恶势力活动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有严密的组织机构;主要犯罪目的是牟取经济利益;基本犯罪手段是暴力、腐蚀;拥有非武装;向政治领域渗透.对此应采取一系列对策;完善立法;组建专业反黑队伍;加强情报工作;营造一个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人人喊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 ,我国打黑除恶的形势非常严峻。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及其与相关犯罪组织的区别 ,对于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演变规律 ,探求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抗制方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是 :组织比较严密 ,成员比较固定 ,帮规戒律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黑社会渗透的黑色内容 ;组成人员劣迹较深 ,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 ;独霸一方 ,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经济色彩强烈 ,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渗透党政机关 ,拉拢腐蚀党政干部 ,编织保护网 ;作案手段趋向职业化 ,具有极强的暴力性和掠夺性。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团伙、普通犯罪集团、帮会组织、恐怖活动组织、邪教组织、犯罪单位等犯罪组织在组织程度、活动方式、活动范围、职业化程度、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黑社会组织的初级形态。组织结构比较紧密 ,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对政府进行渗透 ,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是其组织特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 ,一要完善立法 ,依法加强打击 ;二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要严厉打击不法经济 ,提高社会就业率 ;四要建立国内、国际反黑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7.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文化观念的转变要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帮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会继续影响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包括:有组织犯罪日趋成熟化,农村的有组织犯罪日趋突出,更注重向政治领域渗透等。所以,必须批判帮会文化,并采取多种措施,扼制有组织犯罪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黑社会组织的初级形态.组织结构比较紧密,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政府进行渗透,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是其组织特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一要完善立法,依法加强打击;二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要严厉打击不法经济,提高社会就业率;四要建立国内、国际反黑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9.
肖剑鸣  王喜燕 《公安学刊》2006,(2):56-56,57-59,72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网络犯罪出现传统领域的犯罪不断向互联网渗透、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对信息网络的破坏日益严重等发展趋势。对此,我们应加强管理调控、法律调控和教育调控,以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出政治渗透加剧的趋势,其中公安民警涉黑犯罪问题尤为突出。公安民警涉黑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利益的驱使、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预防和打击民警涉黑犯罪,主要应从健全监督机制、严把公安队伍入口、完善立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应当从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稳定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全民性的反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措施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动态化的防治体系。治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剥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保护层;加强政权组织、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建设,强化社会控制能力,形成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有效防治有组织犯罪,要针对性地施策。一要强化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责任意识,坚持“严打”,注重策略的运用;二要加强反腐蚀措施,铲除有组织犯罪的保护伞;三要制订专门惩处有组织犯罪的法规条例,建立证人保护机制;四要动员群众,依靠群众,让黑社会势力无处藏身;五要加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霸占地盘 ,大肆行恶 ,疯狂抢劫 ,拐卖妇女儿童 ,横行乡里 ,无恶不作 ;制毒、贩毒 ,走私 ,赌博 ,控制卖淫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 ,从事“企业化”犯罪 ;其犯罪收益向经济领域渗透 ,以合法、半合法的企业经营掩护其从事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数量逐渐增加、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组织方式复杂化的趋势,应加强信息建设、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协同作战机制、加强警务模式创新以提高对流动人口犯罪的侦防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有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性;二是追求暴利性;三是暴力性;四是渗透性。这四种特性必须交织存在,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有组织犯罪在广东愈演愈烈,在刑事犯罪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入境有组织犯罪活动,已成为广东有组织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境内不法分子学习和效仿的的榜样,是广东“土黑” 大量衍生和恶化的一个直接诱因。从现阶段来说,应侧重采取以下主要对策:一是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二是加强国际及地区性的司法合作与交流;三是加强专门的反黑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反腐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前沿的跨境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跨境犯罪的涵义是:“特指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之间跨越地域界线的犯罪。”其特征是犯罪主体跨越了双方的地界。跨境犯罪可按犯罪主体境籍区属、空间区域、案件性质分为三类。主要以走私、贩毒、诈骗、制贩假币犯罪为主,近年逐渐发展到杀人、抢劫、盗窃、绑架、涉枪以及黑社会渗透等多种犯罪。文章分析了跨境犯罪四个方面的原因,并预测跨境犯罪的数量会有大的增幅、性质会更加严重、有组织犯罪会更加突出。提出的控制打击对策是:增强控制打击跨境犯罪的战略意识;控制跨境犯罪的通道;强化侦查职能;组建专门队伍;控制境外黑社会活动的渗透和发展;开展与港澳的区际警务协助等。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通过暴力、恐怖和贿赂腐蚀等手段积聚财富 ,并向高层次国家权力部门渗透。在许多国家 ,有组织犯罪活动有恃无恐 ,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犯罪手段、犯罪主体、犯罪危害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愈加严峻,应当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远打算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打早打小、加强专业“打黑”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预测和预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是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希望所在。加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积极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青少年犯罪是有征兆可供预测的。加强早期预防是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