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建苏 《法制博览》2023,(13):160-162
高职法律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培养学生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难以适应就业需要等缺陷,为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高职教育工作要求,应该对高职法律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论文从重构《民法》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以“四融合”为指导全面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杨顺慧 《法制博览》2024,(2):133-135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共振作用、互动作用愈加强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引导学生文明有序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提升高职院校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具体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晶 《法制博览》2023,(36):163-165
当前,高职法学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时代使命,而法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高职院校法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坚持通过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本文以高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为切入点,在广度上平展、深度上纵深,以构建法学教育教学大格局,持续强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和法治意义,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律师的天职,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主任常卫东在近20年的执业中,坚持以此为己任,对疑难案、大小案同等对待,倾尽自己全力为客户提供热忱专业的服务,他成功地办理了许多有影响的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的经济损失近10亿元,被当事人誉为“红色律师”.  相似文献   

5.
米新 《法制博览》2024,(11):148-150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学生不仅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可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法律素质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法律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现状与改进进行了探究,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法律教育工作,为全面提升高职学生法律素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莹 《法制博览》2023,(16):22-24
护理职业环境面临诸多法律问题,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对其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却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常识掌握不牢、医护法规运用能力差等问题。急需提高对法律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加强法律教学团队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提升高职护理专业法律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骆鑫 《法制博览》2022,(10):29-31
现阶段我国基层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能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问题.对基层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地分析社会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深刻剖析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等方面构建基层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层法律事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作为一门普及高职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占的比例并不高.相对于开设的其他必修课程,法律基础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很少会专门开设相应的专业必修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教育等相关的课程放在一起进行教授.法律与道德都是衡量人的准绳,但法律与道德之间还是有所不同.况且相...  相似文献   

9.
张珉 《法制博览》2013,(6):296-297
高职法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基本目标,因此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这一点在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高职民事诉讼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对教师、学生和学校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破除了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制度门槛,但高职教育实现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重大突破,还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尤其在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误区。为此,本文从加强法治课堂建设、加强法治实践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全方位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培养途径,以促进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改革,使高职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