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提出 ,是在《民诉法》颁行 ,在修订后的《刑诉法》颁布实施后。改革的对象是《民诉法 (试行 )》和旧《刑诉法》所确立和形成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 ;改革的目的是弱化职权主义 ,强化当事人主义 ,并确立控辩式审判方式。而今 ,前期的改革内容和目的业已得到立法认可 ,基于国家立法的权威性、确定性、强行性 ,此前处于争议、存疑、研讨、探索地位的审判方式的改革在得到立法认可后必须无条件地遵从 ,从这个意义上讲通常所指审判方式改革的性质不仅仅是改革 ,它已上升到贯彻遵守国家法律的高度。因此笔者认为 ,审判方式的改革在…  相似文献   

2.
反思之一:审判方式改革要名实相符。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提出,是在《民诉法》颁行、其所规定的审判模式急待落实,而需彻底清算《民诉法(试行)》所形成的旧有审判模式之时;审判方式改革的立法认可及全面启动,是在修订后的《刑诉法》颁布实施前后,改革的对象是《民诉法(试行)》和旧《刑诉法》所确立和形成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改革的目的是弱化职权主义,强化当事人主义,并确立诉(控)辩式审判方式。而今前期改革的内容和目的业已得到立法认可,基于国家立法的权威性、确定性、强行性,此前处于争议、存疑、研讨、探索地位的审判方…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系统进行的民事(包括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历经几载,经过全国法院干部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我们沿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轨迹探寻,总结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今后努力方向,继续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回顾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初衷,当时改革的方向是革除不符合现行民诉法规定的习惯做法,认真贯彻民诉法所制定的各项原则。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改革不突破现行法律的规定。具体地说,就是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改革,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审判方式改革是对现行法…  相似文献   

4.
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公开审判原则,革新“先查后审”、“先定后审”的弊端,强化庭审功能,使之成为审理案件的真实和有效的活动。庭审活动的重要内容则是“当庭质证”和“当庭认证”。下面就民事诉讼中如何当庭质证、认证问题发表笔者粗浅的看法。一、当庭质证、认证的目的和前提性问题审判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庭审功能,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理,表现在当庭质证、认证,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基于这种价值趋向,为使当庭质证、认证更为科学有效,有必要重视并首先解决以下四个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民事诉讼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民主化,改革现行审判方式,是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克服目前审判力量不足与审判任务重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从我院改革经济审判方式的实践体会和学习研究其它法院在此方面取得的成绩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理顺改革思路并指导实践:~是深刻理解民诉法规定和立法精神,纠正目前审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既符合民诉法规定,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审判工作需要的审判模式;三是抓与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相关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本文…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律师法》的出台使律师在刑事案件介入阶段大大提前,刑事诉讼法立法制度的改进和突破,不仅改变了多年来的纠问式为主的审判方式,充分行使了被告的辩护权,抵制克服了过去存在的先定后审,控审不分,刑事辩护流于形式的弊端,也充分发挥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提高了律师诉讼中的地位。1996年8月14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刑事案件,中国长江以北18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刑事审判人员及最高院有关庭负责人员一千余人观摩审判活动。这是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建院几十年来第一次以新的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庭前审查程序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不但没有革除原刑事诉讼容易导致“审前预断”乃至“先定后审”的缺陷,反而失去了原来的通过驳回起诉来防止不当追诉的作用。因此,我国有必要设立专门的预审法官负责在庭前程序中采取类似庭审的方式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而在其后的庭审中预审法官不能参加审理该案件,即实行预审法官与庭审法官相分离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关于退行裁判审判方式的规定,并在认真总结其适用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审判制度,乃是民事诉讼第二审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及学术界在近年来的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探讨中,大都仅涉及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内容,第二审程序的审判方式改革则成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我国民事诉讼第二审适用“运行裁判”审判方式的理论与实践,对民事诉讼第二审审判方式改革进行粗浅探讨和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一、运行裁判的涵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直接开庭”,不是改革,也不是新发明;“审理前的准备”许多国家民诉法都有规定,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阶段,且经诉讼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不能予以否定;应客观评价审理前的准备,依法办案,保障民事审判工作正常运作。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能完全脱离民事诉讼法,不能在诉讼法之外另搞一套,应在“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指导下,通过改革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民事诉讼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是当今司法界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广东法院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总结出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思考经济审方式改革的难点、疑点。  相似文献   

11.
公诉人如何适应庭审方式的改革陈平尹涓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对抗式法庭审判,改变了原来那种审判人员先入为主,庭审走过场的局面。庭审方式的改革无疑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检察官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第一,是对公诉案件审...  相似文献   

12.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法律援助倪寿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形式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制度立法,而本质价值的实现则依赖于法律援助(一)审判方式改革的形式价值片面实现的必然负面效应:跛足的巨人审判方式改革的形式价值实现即一整套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制度得以建立也即社会对审...  相似文献   

13.
在审判实践活动中,一些一审人民法院对有影响或案情较复杂的案件,常常要派员到上诉审法院去征求意见,在取得二审法院的基本态度后再开庭审理。笔者认为,这种作法背离了诉讼程序,也混淆了工作监督与行政领导的界限。审判,顾名思义是先审后判。一审案件,在开庭前或判决、裁定作出前去征求上诉审法院的意见,然后依据上诉审法院的基本意见作出判决或裁定,实质上就是先判后审。在这种情况下。一审程序也只能是  相似文献   

14.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之审前程序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审前程序是当前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其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本文在研究我国民事审判审前程序改革进程及其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深入剖析了当前民事审判审前程序改革中几种结构模式存在的弊端 ,从而对民事审前程序结构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对民诉法相关条文提出了几点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第三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自去年十月一日全面试行民诉法以来,我院结合城市特点,以“两便”原则为指导,以就地办案为重心,贯彻执行民诉法(试行)规定的各项程序制度.在试点的基础上,实行了分片包干,巡回就审责任制.  相似文献   

16.
<正>自去年以来,我们对行政诉讼的审判方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对建立行政审判庭以来基本上套用的民事审判方式进行改进和改革,创造具有行政诉讼特点的行政审判方式,形成行政审判特有的风格,有效地提高了行政审判的质量、效率,增强了行政审判的透明度。一、改革行政审判方式的具体做法我们探索和实验改革套用的民事审判方式,创造具有行政诉讼特点和风格的行政诉讼审判方式,基本做法是:(一)实行立审分离制度实行立审分离制度,就是将立审分开,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原告的起诉状,应由行政审判庭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受理,予以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抗制移植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要移植的对抗制已经不是英美国家所独有的审判模式,而是一种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或借鉴的有效方式。这为我们在中国移植对抗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技术参考方案,只要对之进行符合国情的改造,扬其长处,补其短处,完全可以在中国移植成功。中国修订刑事诉讼法、改革庭审方式的立法与实践,无论其成功或失败之处,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借鉴和吸收对抗制的合理成份,改良中国的审判方式实际上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诸如“先走后审”、“判者不审”。‘”审者不判”、‘“上批下判”。‘’控审不分”、’‘辩护职能低弱…  相似文献   

18.
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既包括第一审程序的改革,也包括第二审程序的改革。针对近年来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上诉率高、改判率高、诉讼效率低等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围绕第二审人民法院审查的范围和当事人在第二...  相似文献   

19.
民事审判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审判。近几年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对于什么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改革什么和如何改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民事审判方式有两种理解,一是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可称为立法上的民事审判方式,即静态的民事审判方式,一是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可称为实际上的民事审  相似文献   

20.
自 1 997年 1月 1日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定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后 ,如何简化刑事诉讼审判程序成为相当“热点”的问题 ,刑事案件简化审被评价为是对现有审判方式所作的进一步改革。本文认为 :简化诉讼程序并非是我国审判方式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及肯定简化审程序中应有的司法理念问题 ,其意义在于可为创建我国司法审判主流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积聚经验。本文还就与简化审相关问题发表意见 ,如普通程序简化审法律属性准确定位、保障简化审中控辩双方诉讼权利、简化审中控辩双方诉讼权利、简化审案件对被告人可否在法定刑幅度内酌情从轻处罚的“审被交易”、简化审案件的当庭宣判、以及“简化”与“细化”的辨证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