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动态     
《党员干部之友》2009,(11):19-19
章丘探索构建“3+3”人才服务新模式 组建外地高层次人才库、市级专业技术人才库、乡土人才库等三级人才库,搭建专家人才远程服务、专家人才假日行、乡土人才超市等三个服务平台,畅通各类人才服务新农村的渠道。2009年以来,通过该模式,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0次,200多名各类人才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4000多人次接受专家人才服务,有力地满足了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海西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结合海西实际,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着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工作,重点在稳定、用好和盘活现有人才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州共有各级各类人才1246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9438人.占人才总数的75.7%。40岁以下的8623人,占人才总数的69.2%。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6):41-41
人才成长依赖环境,人才竞争取决环境。要营造重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引导社会正确看待人才、尊重各类人才,既关注高端人才、又重视实用人才,既重视已有成就的人才、又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人之智、容人之量、成人之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营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重视开发本地人才,又加大引智引才力度,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人才工程见到实效;营造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让各类人才更加体面、更加舒心。  相似文献   

4.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在人才强国的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因此,高校的性质决定了高校各级党组织应把人才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为各类各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能否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是当前各级党组织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加强人才工作,更新观念是前提,创新机制是关键,优化环境是重点。昌平区高度重视人才使用环节,把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创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作为人才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黄兴国 《求贤》2006,(3):1-1
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聚集交流中心和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历史机遇,适应发展需要,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鲍志光 《求贤》2006,(4):7-7
为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进一步为开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我们要开拓视野,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启动“1337”人才工程,到“十一五”末,使开发区的超一流人才达到100人、一流人才达到300人、中坚人才达到300100人,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70000人,使人才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0%以上,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在2006年的人才引进工作中,重点采取以下三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23):6-7
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决定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把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大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9.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3,(11):16-17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努力把贵州省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发展的高地、施展才智的舞台、建功立业的沃土。贵州近年来不断加大引进人才特别是紧缺、急需人才力度,引进博士600多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0多人。究竟,贵州引进了哪些人才、是怎样引进的,对此本刊记者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2,(12):49-50
88人进入“干人计划”、11人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工程、l万多名大学毕业生扎根陕西基层……这几年各类人才越来越多地聚集到了三秦大地。他们为什么到西部、为什么到陕西?国际知名昆虫学家、首批‘干人计划”入选者刘同先教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受聘仪式上动情地说:“是因为这里十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党建与人才》2001,(10):49-49
目前,内蒙古各类人才总量已达111.1万人。其中党政群团机关16.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50.9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4万人,企事业单位技术工人30万人,农牧乡土人才10万人。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工程技术人员7万多人,科研人员2千多人,卫生技术人员6万多人,教学人员24万多人,会计人员2万多人,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创造和使用其他资源的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这是时代的鲜明特点。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人才是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他要求各级领导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从而确立了人才工作在新世纪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人才激励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只有实施有效激励,才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整个人才队伍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此,必须建立能够充分鼓励劳动和创造的激励机制。关于激励机制,由于是个较新的课题,有三点需要明确和把握好:一是激励程度必须反映人才的价值。价值多大,价格就多高;有一份贡献,就给一份回报。只有激励得当,才能真正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激励形式必须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一流的企业要靠一流的人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日趋激烈,企业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机制,能否正确处理好各类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做强做大的关键。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企业用人环境,进而使企业吸引人,留住人,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城镇化管理人才,是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为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管理服务的行政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按照现代服务性政府职能来划分,这部分人才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的城镇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因此,本文论及的城镇化管理人才,也主要是指在各级城镇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部门及其直属企、事业工作的各级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郑冬梅 《理论导报》2008,(11):33-34
临川是闻名全国的"才子之乡",改革开放30年来,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管理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仅近几年来,全区培养造就各类人才5897名,其中区管农村实用人才5418人、党政管理人才360人、企业管理人才8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人才5人、拔尖人才29人;累计创办项目经济实体1250个,带动近30余万群众致富;实现了人才创业跨越性"三级跳".……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建功立业。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科学运用和具体体现。坚持以用为本,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通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用人环境.提高人才素质,全县人才总量、人才布局和人才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820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247人。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经济中,人才即是“资源”和“资本”。那么,经济发展规律必然给人才市场化带来以下推动:一是人才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聚集。人才由资源配置效益低的地方流向资源配置效益高的地方,是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这几年,我国出现了“出国热”,大批人才流向国外;北京和沿海一些城市外企、外商的总代理,由过去的外国人面孔逐渐变成中国人的面孔,这些人中不乏我国的高精尖人才;从国内来说,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量加大,仅内蒙古1984年至1998年科技人员外流达16000人,其中1998年就外流2600多人,这些人大多是中青年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20.
张斌 《实践》2009,(4):17-17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应采取以下四条途径:提高认识,全社会重视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抓好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的运行机制,深入开展适于人才成长的各类活动,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