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北京的士司机小赵一听说记者要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去采访,第一句话就是:"我怎么也忘不掉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地道战》!这部电影我总共看了11遍!"我父母是门头沟煤矿的工人,那时最让我们兴奋的就是看电影。我们常会透过破旧的会场窗户,贪婪地看那些电影,如《地雷战》等等。"1963年出生的小赵现在成了老赵,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雅兴去影院看电影了。但那个饥饿时代的经历和记忆,对于他来说,却比什么都值得珍惜。在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半个小时的路上,他说的全是小时侯看电影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走近台儿庄     
曾经多次看过电影《血战台儿庄》,影片中那些英雄将士誓死保卫祖国,以鲜血和生命与日本侵略军血战的形象气壮山河,我每每为之震撼。2010年在北京听《血战台儿庄》的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翟俊杰说起和八一厂著名战争片导演杨光远一起合作导演恤战台儿庄》的一些特写镜头:如由他扮演的国民党川军师长王铭章中将,面对围上来的侵略者泰然自若,从容地抽完一口烟将烟头抛向日军,然后开枪自杀;  相似文献   

3.
黄洋  黄爱国 《传承》2010,(10):36-37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是上世纪60年代初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红色经典影片,四十岁以上的人对它们是耳熟能详的。但是,说起它们的军事顾问、负责指导拍摄者,恐怕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他就是原安源煤矿工人、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王耀南将军。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07,(9):53-53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2周年之际,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山西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的全新战斗片《夜袭》在全国上映,并由中影集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万达电影院线共同发行。  相似文献   

5.
<正>从某种程度上说,左翼电影是蔡元培推动的教育电影运动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开出的绚丽花朵,这也是作为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为中国电影事业和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片断)诞生,中国电影已走过了110个年头。翻开浩瀚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画卷,有一个名字熠熠生辉,那就是"蔡元培"。作为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的蔡元培先生,毕生倡导教育救国,把电影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利用电影开启  相似文献   

6.
钱春霞 《群众》2014,(8):55-55
<正>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别日子里,回忆当年老百姓支前的感人事例,既是对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光荣奋斗史的回顾,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回忆和讴歌。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每一场斗争和每一个战役的胜利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对我党  相似文献   

7.
<正>从记事起,王焱就从身为心脏病医生的父亲身上体会到了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他精心呵护每位病人,挽救每一颗临危垂死的心脏。正是这样一种使命感,让他从来都不敢懈怠,"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是王焱的口头禅。决不轻言放弃一位被他从生死线上拉回的女患者,康复后这样告诉大家,在生死攸关的手术台上,那句富有  相似文献   

8.
<正> 经过百年积淀,中国电影从幼小的蓓蕾发展如今已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亮丽奇葩;而电影歌曲作为电影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电影主题、传播电影文化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那些难忘的电影插曲都已远远走出了电影院,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动人旋律,并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毕业歌》田汉聂耳《桃李劫》电通影业公司1934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这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青年  相似文献   

9.
陈丹 《中国减灾》2012,(4X):25-25
<正>世界各地的环保团体前些天都转向了社交网络来推动3月31日晚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也就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关灯一个小时,表达对全球变暖的关注。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一封电子邮件、每一条Twitter或微博、每在YouTube上观看一次呼吁视频或者每点击一次Facebook上的"赞"按钮,环保分子们其实都是在对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火上浇油"而己。  相似文献   

10.
谢群山 《政策》2004,(2):45-47
据悉,一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主持拍摄的电影《山妹子》即将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是以共产党员、团中央委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三坪希望小学校长宋芳蓉为原型改编的。 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李科 《人民公安》2013,(15):38-43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红色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将主人公李侠所代表的我党优秀地下工作者们乐观坚毅、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形象深植人心。电影的结尾,李侠镇定地发完最后一份绝密电报,眼看狡猾凶残的敌人持枪闯进来……  相似文献   

12.
高平 《北京观察》2010,(1):60-61
<正>上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京剧界的大团圆时期,大师、名伶俱在,彼此携手共进。虽然在改革问题上已经开始了日益严重的来自极左方面的横加干涉,但是剧场观众经常爆满,一派繁荣景象。1953、1957年的春夏,我正好都在北京,稍有闲暇,就跑剧场看京戏,猛过戏瘾。1953年我和徐怀中被借调到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改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大型文献纪录片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2)
<正>从独立到合作从"无声"到"有声"电影,在今天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不仅是人们茶余饭的工作之余用来放松心情、追求快乐的工具之一,而且电影渐渐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亦如艺术本身,变得复杂而繁多的科系,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那时电影仅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后来,有了无声电影、有声电影,黑白电影、全彩电影,直到今天的数字化电影。中国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1896年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1,(7):34
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90年峥嵘岁月、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发挥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作用。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在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每一段峥嵘岁月、每一个重大关  相似文献   

15.
电影《鸟人》因其深刻的人性内涵荣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整部影片在故事创作上遵循了本真人性原则,在人物性格的人性真实与镜头内容上的客观真实上有很高的德性艺术价值,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沉思,"文艺创作的法则就是美学原则,而美学原则的本质就是本真人性原则",由此可以看出电影《鸟人》符合低碳美学特征,是一部难得的低碳艺术作品。而该片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伪"一镜到底"式的长镜头运用,而这里的长镜头都是基于人性的真实需要来组织。为了探求长镜头是如何使影片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关怀这一问题以低碳美学理论为切入点,从题材、叙事、主题三个方面来解析《鸟人》长镜头的低碳性质。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24)
<正>八一精神,是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八一精神",是英雄城南昌的永恒灵魂,是推动南昌发展升级的不竭源泉,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英雄基因"。7月30日晚,十余万人涌入南昌的八一广场,大声高呼"祖国万岁",壮观的场景刷爆了朋友圈。这是南昌人在向90年前的英雄们致敬,彼时,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闷热的夜空,给沉睡的中国带来了一声理想的嘶吼。  相似文献   

17.
王熙章 《传承》2009,(17):36-37
解放前,早期的中国电影大多受西方影响,20年代在中国银幕上也出现了一颗滑稽明星。他卓越的表演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为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这就是20年代扬名海外,被人誉为"东方卓别林"的周空空。  相似文献   

18.
一、令人痛苦的荣辱反差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一方面,各科教片厂每年以数百万元资金在上百本地生产;一方面,科教片在观众面前却仅仅意味着“电影尚未开始”。而在国际科教片影坛上,中国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有三十七部科教片48次获奖,荣膺冠军宝座。这种皮相地看来不可思议的荣辱命运源于科教片的某种创作定势。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以简朴的电影手段对事物机理进行教科书般的演绎,结构  相似文献   

19.
史海一勺     
《乡音》2012,(10):47-47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什么没表现八一"南昌起义"1964年创作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共3000人参加,仅合唱队即有1000多人。作品突出表现了党的诞生、秋收起义、遵义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表现党史、军史上有名的八一"南昌起义这是为何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被毁灭次数最多的地方——一是纽约,二是东京,当然这种毁灭是在电影银幕上。这两个城市造起这么多高楼大厦仿佛就是为了被震毁、被淹没、被撕裂、被核爆、被夷为一片钢筋废墟。只是没想到,电影里用特技做出来的画面,如今成了真实的新闻转播镜头。日本导演们喜欢把灾难尤其是地震,作为主题来拍摄电影。那些电影中主人公最后凭借微渺的人力,从灾变中脱身的"救命绝学",也显得尤其有实用价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