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是旨在回应盛行其时的"美国衰落论"。近年来,随着世界上反美情绪的日益高涨,又出现了"美国软实力衰落论"。实际上,美国软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美国在科技、教育、人口方面的竞争力,以及在思想、规范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影响力,均未衰落。真正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因素是美国民众的情绪和国内分歧。 相似文献
2.
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政策.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穷兵黩武,不顾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其放纵单边主义和军事本能的做法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国家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受到重创.伊战中的情报失真事件和虐囚丑闻更使其恶化的国际形象雪上加霜,美国的软实力在不断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3.
刘欣路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3,(2):54-58
在国际格局转型加剧以及阿拉伯国家发生剧变的背景下,中阿关系虽总体发展良好,但仍有很多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应更加重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以推动中阿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由于传播文化的有效平台少,加之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阿拉伯受众的需求存在差异,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4.
5.
6.
7.
近年来,日本在经济持续低迷与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努力寻求通过文化"软实力"来提高国家影响力的新途径。受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启发,日本政府认识到"动漫"是日本的软实力资源之一,并实施了一系列动漫外交。日本政府的动漫外交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构建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逐渐成为了中国一个时髦的话语,它甚至超越了学术的范畴。本文将对比并分析中美两国学者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王荣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5,(1):36-52
针对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基于对不同时期国际格局的认识,美国对其国家安全利益和战略目标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和调整,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点却是连贯和明确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1987年以来美国政府阐述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战略性文件。本文结合对这一系列《报告》的分析阐明了美国在不同时期界定国家利益、确定战略目标时所体现出的...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是美国的外交"理念",是目标之一,是判定根本国家利益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最基本的部分,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相比处于次要地位.在美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中,无论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乃至孤立主义、国际主义、民族主义、实用主义,都有意识形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Joseph S. Nye Jr 《Asia-Pacific Review》2002,9(1):60-76
The explos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last decade has had more of a decentralizing than a centralizing effect on society, says Joseph S. Nye Jr., Don K. Price Professor of Public Policy and Dean of the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Nye examine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of governments, in particular the impact on soft power--the power of persuasion through ideas, cultures, and policies. Foreign policy will no longer be the sole province of governments as the centrality and functions of the sovereign state will change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will need to adapt to this brave new world. Nye concludes that the US has an edge in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but it should be careful not to negate the positive values of its soft power by acting unilaterally or arrogantly.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软力量到东亚软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地区主义运动的不断演进,以非军事对峙和非暴力为基础、强调文化和政策吸引力的软力量开始在地区国际关系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软力量的运用也推进了地区主义向纵深发展。国家在地区主义中的软力量可以分为四种表现形式:文化吸引力、政策感召力、地区创制力和地区公信力。中国在东亚地区主义进程中上升的软力量成为促进东亚融合的新动力。同时,地区价值观的塑造、地区参与度和地区主义构想的形成,都影响着地区制度化水平和整个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培育东亚作为一个独立地区实体的软力量应当成为中国亚洲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与泰国拥有某些相似的社会文化基础,在对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状况进行长期细致的研究分析后,日本把握了泰国的社会及文化特征,抓住了在泰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因素,巧妙地进行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构建,有力地支持了其商业行为,最终在泰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研究日本在泰国软实力的构建过程,分析其中巧实力的运用,对中国政府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进行软实力的构建及市场开拓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去公共权力化分析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理论中的一个发展倾向。公共权力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代表公共性施加强制或形成规范的一种力量。本文通过欧盟软治理案例来具体考察公共权力在欧盟治理中的作用。虽然一般观点认为,欧盟的硬治理主要由欧盟的公共权力推动,而欧盟的软治理主要通过治理参与方的自觉约束和自我认同来推动。但是本文考察后的结论是,即使在欧盟的软治理中,公共权力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认为,多中心治理不能排斥公共权力作用的发挥,而是需要以公共权力的发展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6.
印度软实力源自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印度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印度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产品等。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在东南亚展示其软实力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为东南亚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日渐增强之势.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不仅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的介绍和引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的支持与解释等方式,在促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借用这一资源,减少并消除相关制约因素,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赢,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韩国由威权向民主转变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两次民主运动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1980年的光州事件遭到镇压,而1987年的六月民主化抗争则成功地实现了总统直选制改宪.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韩国在1987年走上民主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的惨案也迫使威权政府1987年在选择动用武力方面更加谨慎.统治者内部的分化也有助于在1987年通过妥协和平地向民主过渡.在外部因素方面,美国立场的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