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经济增长的差异,新兴市场日益崛起,亚太地区日益崛起,其中中国崛起尤为瞩目。纵观权力转移历史、理论与现实,中国积极寻求融入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安排,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中国成为这一制度的得利较多者,也是满意者和维护者。因此综合长期战略和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策略,除了积极推动美国对当前制度进行适应性变革外,对于美国目前的困境,中国应该量力积极帮助,共同促进全球经济早日复苏和全球善治,与美国"同舟共济"符合中国战略利益,中国需要战略规划;同时,需要面向未来,准备好美国经济复苏后的策略变化。美国凭其发达的金融业在全球财富再分配中占领制高点,金融业的发展意味着可以在财富的再分配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学者提出了各种大战略。这些大战略的实质是寻求用适当的方式运用美国的权力,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了美国外交战略。以伊斯兰世界为例,奥巴马政府寻求以更为适当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接受离岸平衡战略,从伊拉克撤军;采取选择性干预战略,应对恐怖主义和阿富汗问题。2010年5月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奥巴马政府谋求的是以限制运用美国的权力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出现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核不扩散政策进行反思的结果,又是修复美国国际形象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需要,更是美国对朝鲜和伊朗的核开发问题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国际核军控工作走上正轨;将对中国产生多重影响;对地区核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张勇 《美国研究》2012,(2):66-81,4
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更加借重以"巧实力"战略来整合国际格局的新变量,以求实现遏制世界"多极化"、塑造"多伙伴"世界并捍卫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目的。在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感到美国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面临由中国崛起带动的区域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并将拓展少边安全组合作为调整其亚太安全布局的重要支撑。美国编织的以双边同盟为核心、少边安全组合为结点、多边安全参与为外围的多层次新亚太安全网初现端倪。少边主义外交体现了美国通过扩大合作为其霸权减负和将中国"嵌入"关系网络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普林斯顿计划、管理全球不安全因素项目、凤凰动议是近年来美国智库所做的三项重要国际战略研究,它们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征和美国传统国际秩序理想,为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国际战略建议。它们提议美国应从依靠权力推行民主自由,转向实施战略性领导;通过大国沟通与合作,应对共同威胁。这些原则构成了奥巴马国际战略的重要内容。不过奥巴马政府的国际政策并非三项战略建议的翻版,其中依然可以看到现实主义因素和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北极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双重身份,这对其北极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霸权国家,美国将北极战略嵌入其全球战略之中。与其他北极国家相比,美国的北极战略更多地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层面出发,以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为核心目标。美国试图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突破口,获取北极治理的领导权,进而构建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主地位的北极秩序。在美国北极战略的影响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北极治理的中心议题,北极地区的安全与管理得到更多重视,北极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更趋积极;同时,北极治理机制仍然呈碎片化状态,北极理事会难以发挥核心作用。由于国内利益集团诉求各异、美俄关系前景堪忧、美国与其他北极国家的发展目标不尽相同,奥巴马政府能否成功实施其北极战略尚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韩国较早地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成功化危为机,使其家电、汽车等优势产业迅速地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抢占了市场竞争点。本文将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研究近期韩国经济在国际上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姜振飞 《当代亚太》2011,(4):145-160,144
基于国际核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对核恐怖主义威胁的认知,同时为了提升美国在核军控领域的制度和话语霸权,也为了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服务其全球和地区战略,奥巴马政府大大提升了反核恐怖主义政策在美国核战略中的地位。鉴于这一政策为美国在核军控领域制度和话语霸权服务的狭隘性质,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缺陷:反核恐怖主义政策因果关系颠倒;反核恐怖主义政策的目标指向存在一定失误;美国核政策自身存在矛盾。正是由于存在着上述缺陷,决定了奥巴马政府反核恐怖主义政策必然会对国际反核恐怖主义努力产生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一直寻求建立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他强国在地位、影响力方面出现衰退,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使得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该地区的事务。奥巴马政府的再平衡政策是重申美国在东亚的地位,表现出美国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利益及增强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决心。这样的决心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抗,将许多东盟国家置于尴尬的境地,因为它们并不想卷入两个大国的任何争端。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使亚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南亚经济复苏步伐快于全球,政治稳定,经济与政治方面的调整改革取得了许多进展。泰国与柬埔寨的边界又起争端,东盟的团结与能力面临新的考验,但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加强美国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力,围绕中美两个大国与东盟关系的演变,该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出现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得益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国家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要小得多,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快一些.东南亚地区的"人民力量"运动此起彼伏,在一些国家,街头政治成为常态,这种状态不利于国家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实际是民主的反动.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在东南亚的存在与影响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政策轨迹表现出起伏性的变化。在执政初期,奥巴马试图改变布什时期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敌对态势,对伊朗实施了积极接触的政策。但是,奥巴马趋向缓和的调整遭遇了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挑战。在伊朗大选危机、美国国会坚持对伊朗实施制裁等因素的压力下,奥巴马逐渐回归到对伊强硬的姿态,并重新运用制裁这个工具遏制伊朗。从美伊关系的角度看,两国的领导层都没有足够的战略紧迫感来调整对各自核心利益的认知。双方都只是在建构良性关系的道路上迈出一小步,因此,这种试探性行为在两国国内政治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很容易重新回到过去的对立状态。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Mexico in 2008 has not been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US crisis that began in 2007, as many have argued. As we will show, years of misguided economic polici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have been at the heart of the Mexican crisis. On the one hand, the dominance of foreign banks in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minimal presence of the public banks have greatly limited the range of counter‐cyclical policy options available to authoritie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Mexico has continuously applied deflationary Washington Consensus policies that have deepened the economic contraction.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Mexico's individual problems, which offer important lessons for othe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with a shared recent history of Washington Consensus policies.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越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同时也使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文首先分析了2007年底以来由美国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的影响,接下来介绍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越南政府提出的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最后展望了越南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洪钟  杨攻研 《当代亚太》2011,(2):30-51,29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是对欧洲区域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一次重大考验,深刻反映了欧洲经货联盟成立以来所出现的两大问题: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以及联盟合作机制的缺陷。欧元危机给东亚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的启示是,在以欧盟货币合作为样板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区域内信息共享与政策合作,以清迈倡议(CMI)和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为基础加快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区域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区域内各国汇率合作和资本账户自由化,稳步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各国之间汇率波动的幅度,以此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rough a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approach. Korea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has been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outside press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OECD and the IMF, as well as by the big business conglomerates (chaebols), as a powerful domestic interest group. In a broad perspective, South Korea's entrance into the OECD,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greement under the WTO and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 of the IMF after the 1997 financial crisis were important moments for Korea's financial reforms. There are two viewpoints on the causes of the Korean financial crisis. From a domestic viewpoint, South Korea had a weak financial market system and its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process was too premature to create a stable financial market when Korea met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a globalization perspective,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ntrinsically encourages uncontrollable short-term financial capital flows across borders, thus financial crisis is inevitable regardless of a strong or weak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se two viewpoints in the case of South Korea.  相似文献   

17.
In the face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of 2008–09, Japan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helping to stabilize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financial systems. Among the positive actions it has taken have been large-scale fiscal and monetary stimulus at home, an unprecedentedly large loan to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liquidity support to South Korea, and a proactive role in G-20 discussions. However, regional arrangements such as 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 have been of minimal importance in preventing financial crises in East Asia. Japan can continue to demonstrate leadership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es and financial systems by expanding its current activities, while ensuring that regional arrangements continue to support global ones.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后的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京治下的经济复苏,改善了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没有使俄罗斯经济实现成功转型。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本质:普京八年的俄罗斯经济只是"恢复性增长",而非以投资和创新所驱动的可持续性增长,对能源仍然高度依赖。虽然危机之后俄经济有所恢复,但与能源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其现代化进程任重道远。2012年之后的俄罗斯仍然将是一个缺少竞争力且严重依赖能源资源出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综述:欧洲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媒体关于欧洲国家和欧洲联盟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方面的报道,试图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一份比较完整的背景资料。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普遍受到了影响,先后采取了应对措施,文中对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冰岛等国的相关事态进行了梳理。同时,在欧盟层面上,金融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挑战。本文根据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与分析概述了欧盟在这个领域中采取一致行动的最新进展,以期展示欧洲在民族国家和联盟两个层面上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挑战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欧洲2020战略: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困难期。如何化解负面影响和各类制约因素,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缓解社会矛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是欧洲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欧洲必须加快向智慧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等三大经济模式转型,以构建一个支撑未来十年欧洲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体系。本文从制定背景、基本框架、核心内容和经验借鉴等角度,系统解读欧洲2020战略,并简要归纳其对中国增长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