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佘方忠  黄荫涛 《探索》2000,(4):77-80
中国政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在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又将退耕还林列入西部大开发国家首批投入项目,2000年在西部13个省、市、区174个县开展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本文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真总结分析了中国近20年在退耕还林上的实践经验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沟系治理的实施途径以及“基础型”、“生态经济型”、“综合型”的退耕还林模式,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并提出了实施好退耕还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震 《前线》2022,(11):116-1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生态文明专章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绿环生碳”四大举措,致力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期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徽县在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按照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唱响了“绿色崛起”的主题曲. 保护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徽县嘉陵江上游,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是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徽县始终坚持经济林与生态林两手抓,加快造林绿色步伐,增加森林生态资源,先后被国家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珍稀植物繁育示范县”称号.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驻成都办事处挂牌成立,提出了“产业化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通过产业带动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耿步健 《探索》2023,(1):14-2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是在审思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中提出的,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科学贯彻“两山论”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问题导向与战略目标引领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相结合、生态底线思维与历史主动精神相辉映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组织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同风沙进行了不懈斗争。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确立了“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战略目标,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稳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2000—2006年,全区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6亿亩,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实现了我区防沙治沙事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以来,吉林省全面启动生态草建设工程,建立了具有创新性的荒漠化治理模式。至今,共完成生态草建设面积620万亩,遏制了荒漠化趋势,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态建设 ,遏制生态恶化。抓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 ,加快小流域治理 ,减少水土流失。加大防沙治沙力度 ,继续推进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草原建设 ,防止超载放牧 ,遏制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 ,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十五”期间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是 :要基本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草地破坏 ,努力遏制荒漠化发展 ,黄河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风沙区和“三化…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自然价值,增值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在经济行为中普遍存在的发展与保护的二元对立,表现为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对立,而这一对立又根植于“唯科学论”与“唯生态论”的冲突。因而在科技、人与自然的理念层面,确立一种原则性的理性模式,就成为发展与保护协调统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盐池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池县是宁夏乃至全国典型的土地荒漠化地区,是全国 20个治沙示范基地之一。盐池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对宁夏和整个西部的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滥牧、滥垦、滥采和滥挖,是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沙质土壤、干旱少雨和风灾频繁,是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成活率低、破坏性强和连贯性差,是土地荒漠化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地区的生态建设,必须改革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治理力度、做好水的文章和以法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为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面授良方:"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要围绕“特色”作文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人类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建设特色城市,发展特色经济,是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总结几年来城市建设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要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有这些,都表达了我们的祖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朴素思想。从最终意义上讲,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4.
蒋宜茂 《当代党员》2013,(11):52-53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重点研究部署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这一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生产力布局与制度设计,为各区县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定向导航。粱平县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要节点,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大原则下,承担着增强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县城及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开发,构建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等重要任务,要求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在生态涵养与保护中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明确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所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发展彼此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优质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给人们创造更大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保障人们生活健康、安居乐业。兵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深层内涵和实质,不断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兵团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兵团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易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是国家第七批生态示范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进入“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千年古县、绿色易州、中等城市”发展定位,确定了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战略目标,坚持走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之路。今年以来,该县进一步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易县。  相似文献   

17.
杨颖  杨光 《先锋》2023,(10):66-68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五个重大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张翼翔 《党课参考》2023,(21):76-8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深入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加速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驱动绿色产业发展、以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引擎、以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才增固民生事业底板,不断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建设的人才支撑。在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必须用好人才这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文璟  郑江 《党的建设》2013,(10):54-54
近年来,永靖县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施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移民等综合工程,有效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确保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我国西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环境冲突激增等问题层出叠见,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优先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保护和恢复植被,根治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加快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成为西北地区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