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那个黑色的1976年已经过去30年了,抚今追昔,在这三十年间,我国的地震减灾工作在那次唐山大地震的震撼下有哪些变化?又有多少进步呢?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徐娜 《中国减灾》2012,(9):16-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2):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9.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记者: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给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李泽椿: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种类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近年的统计,中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1/4。而其中约70%是由异常天气气候引起的。在气  相似文献   

10.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22-23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山西省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防灾减灾工作在各层次、各领域实现有效推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近日,本刊记者就山西省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等方面的问题专访了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许富昌。记者:山西省自然灾害有什么样的特点?许富昌: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形地貌复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特殊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种类多、地域广、灾情重。在各类自然灾害中,以旱灾最为严重,风雹、洪涝次之,间有病虫害、地震、滑坡、低温冷冻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1,(15):41
2011年5月12日,既是"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纪念日,又是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陕西省宝鸡市376万人民群众,以多种创新独特的方式,深切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切实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了异彩纷呈、成效显著的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加一 《中国减灾》2012,(23):24-27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在2012年接近结束的时刻,回顾十年来的"减灾文化"具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13.
徐娜 《中国减灾》2005,(1):17-18
2004年,中国大陆的部分地区受到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涉及到的主要灾种有洪涝、干旱、风雹、地震、雪灾、泥石流等等,如东北春夏旱,云南三次大暴雨引起的严重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河南7、8月的强降雨,浙闽的“云娜”、“艾利”强台风以及川渝地区的洪涝,华南严重的秋旱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2005年气象灾害的整体趋势如何?气象涉及到与减灾救灾工作的业务又有哪些?气象专家从气象部门的角度对我国现阶段灾害管理工作又有什么看法呢?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王永光和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减灾服务处处长邵俊年。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社区减灾是现阶段各国发展防灾减灾的重要战略。只有将社区减灾工作做好,发展全民防灾减灾才有了基础。 从被动到主动 “2011年5月1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地区突然发生5.2级地震,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迅速协助居民撤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中国减灾》2012,(9):56-57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据统计,印尼平均每年约发生地震1万多次,其中七级以上地震1-3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当地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印尼境内还有活火山129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6%。此外,台风、山洪、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也是印尼常发的自然灾害。多年来,印尼政府为加强防灾减灾做出了不少尝试和努力,印尼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得失启示对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和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20.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据统计,印尼平均每年约发生地震1万多次,其中七级以上地震1-3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当地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印尼境内还有活火山129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6%。此外,台风、山洪、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也是印尼常发的自然灾害。多年来,印尼政府为加强防灾减灾做出了不少尝试和努力,印尼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得失启示对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和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