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探索并开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道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希望,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1934年9月出生于江苏昆山一个农民家庭.回想起来,从离开家乡奔赴东北到退休离开岗位,我在人民邮电岗位上工作了43年,并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1969年,我正式加入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1938年,中国正经历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遭受了残酷迫害,我的父亲也因此失去了生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15岁的我在昆山农村第一次感受到"站起来"的自豪,然而此时,一场战争正悄然逼近中国东北,威胁着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已六十周年了。在这六十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得到了真正的解放。继之党又领导着中国人民胜利地完成了三  相似文献   

4.
立党为公,还是结党营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显然,立党为公,勤政为民,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如一地遵循着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原则和宗旨,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我们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激励着无数党的优秀分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激励着一代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的基本生活目标.自从2000多年前的先秦著作<礼记>提出小康概念后,"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社会一直作为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理想生活,不仅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追求,更是芸芸众生望穿秋水的期盼.为了实现这一理想,20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百折不挠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迈出了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第一步.然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充满了曲折,建国后,尤其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的荒谬年代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把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视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问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具有根本意义.我们必须从党的宗旨的高度,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历史实践中看,在中国只有共产党人才提出、并始终不渝地坚持奉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也正因为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使我们党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保持了自己的革命性质(阶级性)不变色,站在时代的潮头不落伍(先进性),从而获得了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是通过党的整个事业和全部工作体现出来的,党代表人民和服务人民这两者之间是应该统一,必须统一,也能够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发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中国是属于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属性。这种属性决定着中国发展的人民性。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发展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发  相似文献   

8.
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和全国两会上的话语,揭示了新时代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径,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激情。历史画卷在砥砺奋进中铺展,精彩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凝结着中国人民奋斗的汗水。建国初期,我们的国家一贫如洗,百废待兴,面对这样的窘迫局面,党和国家带领着中国人民,充分发扬艰苦  相似文献   

9.
梅宏 《党史文苑》2007,(11):20-20
民主和科学两面伟大旗帜,从五四运动以来就一直引导着中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奋斗.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渗透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之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渗透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绽放出新的花朵.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千年夙愿,百年奋斗,八年决战,一朝梦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一次变成全体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百年大党的价值坚守、初心使命,凝结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辛勤汗水,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制度优势,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一是以人为本适应了人的本性需要,表征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尺度, 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二是以人为本正确把握了个人需要与人民群众需要的联结,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并以此规定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科学价值取向;三是以人为本在目的与工具统一中努力寻求现实力量,自觉坚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在国困各地留下了许许多多遗址。这些遗址,就是党史遗址。这些党史遗址,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宅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战火中的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着日本侵略者.在极度困难中,中国人民也期待着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理解和援助.1937年9月至1942年9月,胡适先是受命赴欧美游说,接着便接任驻美大使,凭借其在国际间享有的声望,游说于英美等国,滔滔雄辩,震撼人心.正如<纽约时报>所说:"凡是知道胡适的美国人,都会因为胡适的新使命而欢呼.……胡适的同胞很少能比胡适更宜于代表新旧两派中国文化的精华.很少中国人能如此适于沟通中美两国的情形","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郑琳 《党史纵览》2002,(3):44-45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风雨历程,始终伴随着理论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创新成果.在这两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家有一种共同的认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从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引领人民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自信.西方事实上的意识形态霸权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内容、形式、人员与制度等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内容与要求在服务人民利益、创新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与许多人一样,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位伟人非同寻常的一生,想到他不同凡响的著述,想到他为中国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当然,最让我不能忘怀的,还是他说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应该说,做人民的儿子,是邓小平同志一生始终不渝的真情.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高屋建瓴,描绘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他的智慧、他的思考、他的思想处处闪烁着为人民谋利益的光芒。一切为了人民,正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1.理论是事业的旗帜。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分体现了他所开创的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切为了人民。  相似文献   

19.
张松斌 《党史文汇》2010,(12):55-57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铭刻着创造历史的人民。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年代,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论断,对中共党史研究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