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新闻自由思潮理论虽然不像西方其他社会思潮一样已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有关新闻自由的讨论却也是由来已久。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在标榜本国新闻"绝对自由"的同时,不断指责中国新闻出版行业的不自由。加之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媒体纷纷涌现,进一步促进了大众传媒的繁荣,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新闻自由的本质、把握好新闻自由的"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4)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内容,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当代价值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理念在秉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也是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理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内涵分析其当代价值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理念的支撑点,并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佘晔 《学理论》2014,(4):48-49
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的科学的人道主义自由观。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认真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人学意蕴,有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更积极地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达成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9)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是科学的自由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在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并且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了批判地继承与进一步的发展,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观是邓小平自由观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自由是其自由观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应该科学地运用邓小平思想理论中的自由观,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服务,推动社会主义自由与民主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第一次从历史、唯物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容,自此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同时指导实践,相辅互长。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科学的自由观,也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6.
李凤雨 《学理论》2014,(3):42-43
自由赋予生命以价值,是人的本质的规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价值目标。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以往自由观的超越对自由进行了新的阐述。主要从认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客观、历史和实践三个主要方面,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立足于客观必然之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0)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自由观教育,就是指针对大学生而进行的以自由观为指导方向的使大学生拥有正确的自由观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柴亚冰  方守林 《学理论》2011,(20):25-26
马克思主义哲学成长于德国古典哲学,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观看作是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生长出的一环,是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观的一种方法。介绍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并结合两者的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0)
习近平青年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最新成果。明确使命的价值观、利用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三者共同构筑了习近平青年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在新时代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深入理解青年工作的新成果、适应青年工作的新常态、坚持青年成才的新要求,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民主观侯同生,王文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和民主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在对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自由观的批判中产生的。它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自由包含着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从对必然的认识方面讲,自由只是相对的,它...  相似文献   

11.
吕萍 《学理论》2010,(10):62-63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对人的自由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自由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自由观的局限性,创立了科学的自由观。深入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自由问题是现代政治思想聚焦和界分的最主要议题之一。面对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强势话语和社会主义自由观话语权的弱势现状,我们亟待建构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创制了社会主义自由观及其经典话语体系,它遭遇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各种"话语权挑战"。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自由在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获得新确认和新阐释。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根据,提炼和概括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自由元素和自由精神,批判自由主义自由观,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换中国古代尤其是近现代自由思想,这是建构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立足点、着力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浅论自由观     
李国景 《学理论》2011,(29):43-44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可以从斯多葛学派的自由观、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的对比评述中寻找一些答案。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细枝末节的不自由的感觉,在树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同时,我们需要吸收斯多葛学派和存在主义的自由观中的正确观点作补充。吸收并提取斯多葛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中有益的观点,把它们用通俗的话表达出来,对我们的青少年养成正确的自由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发展过程。笔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简单地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阶段,理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发展轨迹,以此来指导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运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不是适用一切人、适应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念的内涵,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作为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观念,无不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从来不具有普世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以新的姿态表明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了人类实践,推动了社会发展。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为视角,通过分析马克思实践观演进过程,从思维的真理性与实践、人的本质与实践、社会生活与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内涵,并根据新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体现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它与社会发展是两个相互促进、永无止境的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建设"四个文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马克思正是基于此实现了其思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实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钥匙。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从实践范畴的历史流变、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内涵、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所面临的中西方论争、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中国化及当代意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发展逻辑进行简要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的新的伟大实践进程中,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实践观的内涵,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静 《青年研究》2016,(4):1-8,94
全球化浪潮下青年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折射出青年价值观的缺失。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在当代中国,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精神主旨和深刻内涵,加强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