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庄严 《法庭内外》2008,(11):36-38
噩梦!这绝对是噩梦!一年中不间断地接到200多个午夜神秘电话,电话中还发出可怕的怪笑声,让接电话的老人不由头皮发麻,能不做噩梦吗?即使更换电话号码,但可怕的笑声还是不断出现。这真的是传说中的"鬼来电"?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2011,(21):9-9
无论从当初设立死缓,还是现在"偏爱"死缓,都是为了慎杀。但镇反时代的慎杀手段,与60年后的国情还适应吗?刑法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事实上,人都被抓到监狱里了,再"故意犯罪"的机会还有多大?所以实际上死缓相当于“22年有期徒刑”。把“22年有期徒刑”放到死刑里,这在逻辑上说不通,也无怪大多数人认为死缓就是“晚2年再杀”。  相似文献   

3.
袁茹  史晔华 《法治纵横》2011,(20):72-72
美丽的玉龙喀什河从莽莽昆仑山雪峰冰山间流出,冰浆玉液冲刷出名扬天下的和田美玉,也是和田人民的母亲河之一。但你能想到吗?就是这条以产玉而闻名天下河在每年的七月到九月间,会一改往日的蜿蜒缠绵,中下游干涸的河道会突然变成一条汹涌湍急、凶险异常的激流吗?你能想到吗?在干旱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还面临着严峻的抗洪任务吗?和田县最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斯马瓦提乡就是这样的一个乡。  相似文献   

4.
为"小三"买了房子,"小三"却成了别人的新娘。气愤之余,他三上法庭讨要购房款。然而,送出去的房子还能要回来吗?  相似文献   

5.
幽默     
《政府法制》2011,(18):33-33
女秘书 妻问:"你那个女秘书进入公司几年了?"夫答:"三四年了吧。"又问:"她多大了?"答:"三十几了吧,没有问过。"再问:"她漂亮吗?"答:"一般吧,过得去。"追问:"穿衣服怎么样?""挺快的!"夫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6.
"你们不是人民警察吗,怎么能见死不救呀?"躺在宿舍,多年前的场景,还回响在耳边。那次出警,给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课,也算是我工作以来,看到、想到最深刻的一次了。雨夜来电,警车飞驰2014年夏天的一个雨夜,我和警长叶东洋在值班室备勤。晚上8时,安静了一个白天的值班室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作文 《政府法制》2011,(21):43-43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 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黄帝上前问道:"小童,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去,你知道吗?" 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给他们指路。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10,(24):62-62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最近,我参与查办了几起重大案件,涉案金额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金条、手镯、古玩玉器、名牌手表等奢华之物也有很多。我曾问过一位贪官的家属:"这金手镯你戴过吗?"她回答说:"只在家里试过一次,从来也没敢戴出过家门。"她的回答让我感慨万千。我在想,人这一辈子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吗?人的欲望就没有止境吗?一次偶然经历,让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刘卫 《政府法制》2010,(8):33-33
"发福利了,发福利了。"蔡大姐一上班,就神采飞扬地在办公室里大声宣布。 大家马上围上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是什么好东西?""以前不是过节才发的吗?这不过年不过节,发的什么福利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植入式广告近年来在我国影视传播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然而,由于立法欠完善、行业标准缺失等因素,植入式广告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难题。"给你吧,1573块一瓶。""骗谁呢?这不是国窖1573吗?"2010年,央视春晚小品《捐助》虽然让本山大叔继续蝉联"小品王"称号,但短短20分钟几次强调"国窖1573"及某互联网品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幽默的分量     
一次长途旅行,乘坐空调大巴。途中,一位小伙子把大巴车拦住,一口气往车上搬了十多个纸箱,一看就知道是做生意办货的。小伙子搬完箱子,大汗淋漓。车继续行驶时,他身边座位上一个中年妇女说话了:"大兄弟,你不觉得硌脚吗?"小伙子这才发现,自己一直踩在人家脚上呢。他立刻挪开脚,笑道:"嘿嘿,我还以为这车上铺地毯了呢。""哟,瞧这话,你们家地毯是肉做的啊?"  相似文献   

12.
郭炜 《政府法制》2010,(20):50-50
星期一早晨刚上班,一个农民模样的老汉走进了办公室。正当办公室牛副主任准备问他找谁时,那老汉唯唯诺诺地开了口:"我打听一下,主任在吗?"牛副主任放下手中的报纸没好气地说:"你找他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13.
韩长代 《政府法制》2014,(26):61-61
钱钟书无论是日常谈话还是平时写作,他那机智风趣的幽默话语总是脱口而出.无怪乎当年一位外国记者动情地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我还迷信钱吗? 1991年,内地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时,被他婉拒了。有人告诉他,拍了会得到一笔酬金的。钱钟书淡淡一笑说:“我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这东西吗?”  相似文献   

14.
张沥丹 《法制与社会》2010,(25):157-158
随着外国媒体对"两会"关注度的提高,"两会"的翻译也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们的官方网站人民网英文版将"两会"译成"twosessions"是值得商榷的,session指的是"议会会期",那么"twosessions"指的是两个议院同时开会吗?"两会"的翻译要以"两会机制"为依据,最关键的是要分清楚"两会机制"与"两院制"的异同,否则会给外国人造成误解。本文运用动态的政府过程方法,以立法决策为切入点,对中美两国立法过程中的"两会机制"和"两院制"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为合理翻译"两会"做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过25年全民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用法的意识大大增强,并已成为一种新的执政风尚。但不可否认的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旧习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仍有残余。从"谁耽误嘉禾发展一阵子,就让他难受一辈子"的雷人口号,到信奉"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强制、暴力拆迁事件;从用"红头文件"否决生效的司法裁定,到"什么法不法,老子就是法"的强硬态度,一些干部的表现,与依法治国的理念大相径庭。是这些领导干部不懂法吗?不是!从1986年至今,我国连续实施了5个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一直把领导干部列为重点。各地也都推出了诸如任前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各类法律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来信不是教师自愿解囊,也未经教师同意,县人民政府美其名曰"捐款"用于社会建设,强制教师"捐款"。乡政府也擅自决定从每个老师工资中无偿地扣除150元作为学校规划建设费。请问,他们这样做合法吗?湖南谭某复信1993年10月31日颁...  相似文献   

17.
"刚才接孩子时收到学校的校车停运通知,幼儿园发通知说12月1日起取消校车了,让家长自行解决接送问题。不知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要执行到什么时候,停运校车学校是无责了,管理者的手段还能再高明些吗?"11月21日,一位妈妈发出"微"抱怨,而其后的评论中,面临同一问题的妈妈更不在少数。"11.16"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后,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在一场邻里纠纷中,一棵历经近70载风雨沧桑、寄托着对亲人思念的梧桐树被人砍掉了。梧桐树的主人为此提起诉讼,不但要求砍树人赔偿树木损失,而且还索赔精神损失费。这棵树有什么特殊来历?为什么它被砍之后树主人会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法院会支持主人的请求吗?  相似文献   

19.
梁军 《法庭内外》2010,(12):22-24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按说,夫妻一场没有恩情也有感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夫妻不成却成了仇人。枣阳市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报复前妻,铤而走险,持砖、刀伤害前妻后畏罪自杀。大难不死的女子在伤愈后,要向畏罪自杀的男人索赔医疗、伤残等费用。有人说"人死案了",她的诉讼请求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吗?又该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请看——  相似文献   

20.
黄明同 《政府法制》2010,(22):34-35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大解放的大潮中,人们开始了对孙中山的重新解读。 从挂孙中山像的争议说起在国庆6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挂起了孙中山像,与毛泽东像遥遥相对。这常规的举措却引发网上争议。争议的焦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为什么要挂"中华民国"国父的像?二、孙中山真的伟大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