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2.
没家的孩子像根草——一个流浪儿的坎坷经历张琢真编者按: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可是,当您为自己孩子的成长殚精竭虑,努力创造优良的环境,供他们健康成长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许许多多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家庭失去了温暖而迷失于茫茫人海,流浪在...  相似文献   

3.
孙伟 《中国民政》2011,(8):49-49
流浪儿童是我国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接受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流浪儿童大部分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失学的年龄日趋低龄化。根据《儿童保护公约》及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接受9年义务教育是儿童享有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对于流浪儿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如何帮助流浪儿童,是一个机制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牵涉到政府、民间机构、家庭、学校甚至社会上的每一个人。2012年11月16日,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这5名儿童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仅有9岁。据了解,这5名孩子并非第一次离家。他们常常穿着单薄地在外结伴流浪;到了晚上就住在地下通道或者电视塔下。曾经在街头救助过他们的一名毕节市民回忆,孩子曾对他说,"宁愿流浪挨冷挨饿也不去民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委会为希望学校儿童送温暖、献爱心大同希望学校于去年十一月三日由大同型煤厂创办。二○九名学生是来自全国八个省市的失去双亲的孤儿。他们来校前大都生活在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的变故,相继失去亲人。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更无安定可言。许多孩子都有过辍学流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一项公益事业象希望工程那样家喻户晓,牵动人心;也没有哪一项捐助计划能够象希望工程那样,让那么多失学的孩子改变了贫困带给他们的不公平命运。据报道,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30日起实施希望工程,截止到1993年11月30日,已经接受海内外捐款201,238,676.88元,资助549,000名失学少年重返校  相似文献   

7.
在家庭暴力逼迫下流浪天涯,成为统领40多个流浪儿的“丐帮帮主”;协警勇破卖淫团伙案。13岁少女奇特经历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两极分化下的经济贫困、婚姻家庭关系的紧张与日趋不稳定、人口迁徙流动的增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浪儿童的增多,流浪儿童问题己经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广州在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76岁的宋先伟老人,是武汉市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七年来,他靠微薄的退休金和拾荒所得,先后收留31个流浪儿,并帮助他们找到了父母。一次偶然相逢,他在武汉街头发现10岁的流浪少年蒋川,为了让孩子回家、找到自己的父母,老人四处奔走、寻找、追问,半年内四次入川,长达七年的执著和  相似文献   

10.
罗瑜权 《人民公安》2008,(20):34-37
流浪少年犯罪是一个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这起惨案振聋发聩,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愿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关于流浪少年的话题,不再沉重而难解!  相似文献   

11.
张波 《青年探索》2016,(5):88-97
准确地把握流浪儿童的流动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是救助和保护流浪儿童的基础和关键。基于1995~2015年相关文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在人口特征方面,流浪儿童具有男童多于女童、13~15岁年龄段居多、小学初中便面临失学辍学、身体健康等特征;在行为特征方面,流浪儿童多为初次流浪、持续时间多为一月以内或半年以内、生存手段多样化、喜欢独自流浪且遭受过多种社会侵犯行为;在地域分布方面,流浪儿童多来源于中西部地区,流入地为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并分布在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城乡结合部、公共娱乐场所等区域;在流向特征方面,表现出从农村向城市、大城市、邻近和周边地区、富裕地区流动等特点。从形成机制来看,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对儿童流浪街头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要治理流浪儿童问题,亟需政府、学校、社区、家庭以及民间组织等各主体协同共进、共同救助,这样才能最终保护好流浪儿童。  相似文献   

12.
类家庭——洒向流浪儿心田的阳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晶  承明欣  殷海晴  张磊 《人权》2005,(3):30-31
一个温馨的家庭,但家庭成员却不是一家人,孩子们是流浪儿救助中心送来的,父母是社会上招来的。这种特殊的家庭,就是我国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一个全新模式:类家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社会的剧烈变化,使一些少年儿童离开家,流落他乡。为了让这些儿童结束流浪,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全国各地的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机构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相当一部分被送回家的孩子不久之后又重新流浪在城市街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思考,河南省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提出了“类家庭”这一新的救助模式。该中心负责人谢新爱说:“…  相似文献   

13.
对流浪儿童和孤残儿童,党和政府、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效帮助他们也是民政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做为媒体,我们理应把更多的目光和镜头投向这些特殊困境下的孩子们,在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本刊记者先后走进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广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采写并将陆续推出这组特别报道--《关注特殊困境下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手拉手是自我教育的工程,也是希望工程。让人们关注它。●今天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祖国二十世纪的大业就落在他们的肩上。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流浪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俄罗斯政府最新统计,目前的流浪儿总数已达100多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儿童生存权力得不到保障,大量儿童流落街头,很多人走上了犯罪道路。从根本上说,这是俄罗斯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30日,正在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三年级就读的女学生潘艳苗,突然收到了一笔以共青团鲁山县委希望工程名义寄来的200元“希望工程汇款”。当时,潘艳苗家庭穷困潦倒,正欲辍学。这不算多的200元钱,真似雪里送炭,一时排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但是,潘艳苗在激动、感激之余,也不由心生疑虑:这笔汇款,有汇款日期:1998年12月17日;有汇款号码:3794;有汇出邮局:鲁山县西关邮局;就是没有汇款人的姓名。  相似文献   

17.
齐芳 《青年探索》2008,(3):47-49
文章从社会排斥的理论角度分析了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指出他们生活在经济排斥、家庭排斥、文化排斥、教育排斥、社交排斥和自我排斥的社会边缘状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不法分子利用儿童犯罪的打击力度、拓展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大力发展儿童救助的非政府组织、增强对流浪儿童的充杈等建议,具体的做法是构筑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流浪儿童的社会融合,消除流浪儿童的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8.
正国内外在流浪儿童的救助方式方面有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也形成了很多模式,如郑州的"类家庭"模式、长沙的"大房子"模式、天津的"责任家长"等。但这些措施和方法主要针对暂时安置流浪儿童的临时救助机构的完善或是失依儿童的安置,大量的返家儿童由于缺乏安置出现了重复流浪现象。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萍 《中国人大》2012,(8):31-32
流浪未成年人,他们是儿童中特殊的一群,数量却不容小视,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全国共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4.6万人次。几年前,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一个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流浪未成年人约100万。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苏明娟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牵扯动了亿万人民的心,许许多多热心善良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关注着那些面临辍学的贫困学童,在青州市有一位人大代表,十年来,她用一份质朴的真情和一双勤劳的双手先后托起了100多个寒门学子的求学梦,她,就是山东省希望工程贡献奖、潍坊市希望工程十佳爱心奖获得者,潍坊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青州市得福来家具商场总经理钟爱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