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冷战遏制理念支配下,里根政府20世纪80年代对苏联制定实施的经济外交政策涵盖了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各个方面.对于里根政府采取的经济外交政策,苏联做出了某些政策回应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达到了利用经济杠杆损耗苏联社会经济基础的目标.但是,苏联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相对于其长期的历史积累、庞大的国家规模来讲效果有限,里根政府的对苏经济外交政策只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助推力量,而非决定性力量.在不同的问题领域,里根政府对苏联经济外交政策的效果不尽相同.里根的对苏哲学理念决定了美国对苏联经济外交政策目标的有限性,并导致其政策调整的滞后.  相似文献   

2.
一里根第二任期一开始,就多次谈到要对农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减少或取消数额巨大的政府补贴”,“有条不紊地过渡到面向市场的农业经济”。1985年2月,里根政府向国会提交了《1985年农业调整法》。根据该新法案,里根政府拟对美国自1933年罗斯福政府开始执行、迄今延续达半个多世纪的美国农业补贴政策作下列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里根政府上台已经三年多了。里根政府从美苏争霸的全球战略出发,把遏制苏联的扩张作为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里根政府对非洲的政策,也从属于这一目标。非洲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虽然不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和拥有美国及其盟国所必需的战略矿产资源等原因,对美国有着“日益增长的重要性”。里根政府对非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美苏对抗的思想则贯穿于里根政府对非洲的政策之中,成为这一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主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西方各国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西方大国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思想出现了重大转变。以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上台为标志,倡导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渐占上风,取代了80年代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前总统里根所倡导的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一、注重刺激经济增长,除金融政策外,转为倚重财政政策,特别是政府直接投资。进入90年代,先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继而日本、德国等亦陷入经济衰退。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一再降低利率。如美国从1990年到1992年间,联邦储备委员会先后17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其中联邦基金利率从10%降至3.25%,贴现率更降到3%,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哥拉在美国新遏制战略中的突出地位,在里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对安哥拉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里根政府先是向安哥拉政府施加各种压力,采取"打拉兼施、以打为主"的两手政策,继而推行"里根主义",企图强行改变安哥拉的现状.在美国预期目标未果的情形下,里根政府转而更加关注安哥拉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解决南部非洲和平问题.里根政府对安哥拉政策的嬗变,是由里根政府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美国对安哥拉政局的干涉行为,充分体现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极端自私本质.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将于1989年1月任满离职。里根是60年代以来美国唯一任满两届任期的总统,也是一位比较全面进行保守主义政治变革的总统。七年来他所执行的被称为“里根革命”的保守主义政策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着1988年总统大选的展开,美国朝野都在议论里根离任后美国政局将会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一些人认为里根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思潮已经重新抬头,随着里根离任,里根政府的一切影响都将消失,就是说保守主义将被自由主义取代;另一些人则认为里根时代不会结束,里根执行的所谓“里根革命”的基本政策,不管哪一个党的政府上台都将继续下去。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所偏颇。从里根当选总统的历史背景和里根执政以来美国政局的发展以及内外形势来看。  相似文献   

7.
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以两极思想为指导,以争夺军事优势为中心,力图从实力地位出发,遏制苏联的扩张,加彊美在全球的霸权地位。不可否认,里根政府四年来有所得分。从经济和军事看,苏美全球争夺势头近期可能对美有利。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特点是: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加强武力威胁;对第三世界国家恩威并用;经济政策上的霸权主义突出: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经常违抗绝大多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美国内两党在大的外交政策问题上,实际比较一致,围绕外交政策的斗争,一般是在保守阵营中极端势力同温和保守势力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8.
2010年俄罗斯经济:艰难复苏与现代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俄罗斯经济缓慢复苏,经济增长带有不稳定不均衡特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所提高,但农业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和火灾,粮食严重歉收。联邦预算状况有所改善,但预算赤字没有消除。俄经济增长既得益于国际油价和冶金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得益于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在经济复苏背景下,政府反危机与现代化相结合的经济政策,培育经济增长潜力,为危机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预计未来几年俄经济仍将主要依赖国际石油价格行情,经济现代化前景取决于经济改革成效、制度安排及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里根总统于1984年11月竞选获胜,连任美国总统。此刻回顾上届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对于估计美国今后拉美政策的变化及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无疑是有意义的。里根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明确地又回到美、苏“两极”世界的概念上来,把世界上的一切纷争都纳入同苏联争夺霸权的轨道,并把遏制苏联扩张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中心目标。里根政府的拉美政策自然也从属于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东亚金融危机最严峻时期已基本度过,但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有关国家和地区都在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政策和深化改革,认真解决东亚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新起点振兴东亚经济。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2月16日载文指出:"争取商品自由流动的同时争取资本自由流动的努力,是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美国为首的(经济)长期繁荣的一个因  相似文献   

11.
在投资和出口的推动下,泰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的增长,劳动力的紧缺和国内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经济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了缩紧银根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首次制定了在2005年保持预算的平衡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经济 (一) 碰壁的亚洲新兴工业经济群体近年来,不断取得经济高速增长而受到瞩目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受到主要发达国家以调整对外贸易不平衡为目的的经济调整的影响。首先是发达国家提出本国货币升值的要求,最近又发生了要求与美国的贸易  相似文献   

13.
去年美国总统里根依据供应学派理论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标志着美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为美国国内外所瞩目。百疾缠身的美国经济能否振兴,相对下降的军事实力能否恢复,在同苏联抗争中的被动地位能否改善,里根的政治地位能否维持,都在不同程度地系于这一经济计划的成败,现在,计划通过已近一年,美国的经济并未呈  相似文献   

14.
蝉联两届的里根政府虽已卸任,但里根时期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贸易,由于受到特定经济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仍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一、贸易发展波动起伏,呈现W走向卡特执政的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和拉美之间的贸易直线增长。然而,里根时期美拉贸易则时起时落,出现了较大的波动。1981年,美拉贸易总额继卡特时期的持续增  相似文献   

15.
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中,除经济增长是动力目标外,其他三个均为平衡目标,其中失业率虽为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主要目标,但只反映劳动力供求的总量平衡,而要深入认识美国经济复苏期①的失业和就业问题,还需要对劳动力供求进行比较全面的结构、动力及政策分析.以下主要运用期年②分析方法,从结构、增量和增量变化三重视角,对美国本轮经济复苏期的劳动力供求、经济增长动力及政策支撑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杜鲁门政府摒弃了二战期间美国给予拉美国家经济援助的承诺,加强在这一地区的资本输出和自由贸易。艾森豪威尔政府进一步确定了"重贸易轻援助"的经济政策,却遭受拉美国家的反对和本国的争议。随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三次调整政策,逐渐放弃了"财政保守主义",不断加大对拉美的经援力度。为了抑制西半球的革命形势,肯尼迪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同时扩大在拉美的投资和贸易。总之,促进自由贸易和投资、扩大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力始终是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核心;只是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经援政策和美拉关系会出现周期性调整。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后,普里马科夫为首的俄罗斯政府实行了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原则的“经济协议政策”[1],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议会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制止了危机的蔓延。度过经济危机难关以后,俄罗斯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1999年虽然更换了几届政府,但俄罗斯调整的经济政策却没有发生变化,换人不换车,走的是一条路。斯杰帕申政府组阁后,经济部和财政部6月份出台了两个经济政策方案[2],俄罗斯联邦政府和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又完成了有关1999年经济政策的声明(草案)[3]。但这3个文件草案均系普里…  相似文献   

18.
在投资和出口的推动下,泰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的增长,劳动力的紧缺和国内油价的居高不下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经济工作的中心转移到了缩紧银根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首次制定了在2005年保持预算的平衡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1988年大选揭晓,共和党人、现任副总统乔治·布什将于1989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第41任美国总统并组成其政府。届时,已实行8年之久的里根主义即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当前,美国内外形势的事态发展表明,这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一个调整进程。作为这一进程的组成部分,布什政府亦将随之调整它对拉丁美洲的战略重点和政策手段,以便尽可能适应这一重要地区出现的新形势,从而力争实现美国在拉美“消除苏联的存在,稳住后院”这个既定战略目标,同时又不过分地损害美拉关系和美国的实力基础。因此,在美国总统易人及其政府更迭前夕,简要回顾80年代并初步展望90年代美国在拉美的战略和政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政府对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向十分关注。近年来,里根总统、舒尔茨国务卿以及其他美国政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不少言论,人们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当政者对当前第三世界形势的一些基本估计和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经济上,认为当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正在探索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经济政策,发生一场“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革命”。从亚洲、非洲到拉丁美洲,到处都有鼓励和扶植私人经济、取消国有化、分散权力、“最大限度地缩小中央计划”、“减少僵化做法”、扩大“消费者通过市场自由合作范围”的动向(舒尔茨:1985年1月3日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