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泽民的刑事立法思想内容较为丰富,涉及面广,为完善和健全中国的刑事法制尤其是刑事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健全刑事立法和努力提高刑事立法质量两个重要方面。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现代刑事法治,需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刑事立法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刑事法治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田园  刘红 《法制与社会》2010,(30):258-258,26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在理论界引发了众多争议,本文从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入手,从刑法的谦抑性、刑法的经济性、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论证宽严相济政策的合理性;刑事政策的具体实现在于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影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下刑事立法以及刑事司法应有新的发展倾向,这也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潘勤 《法律科学》2003,7(1):33-37
董必武独特的经历使其刑法思想具有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长久的生命力。董必武认为 ,治国应靠法制 ,党要重视立法工作 ,以依法办事代替运动治国 ,这些观点构成了他的刑事立法思想。在刑事司法方面 ,董必武认为应重视刑事司法的程序 ,反对刑讯逼供和有罪推定 ,坚持依法办事 ,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刑法思想又在社会主义法制论述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近年来的刑事立法、刑市司法和刑法理论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邓小平刑法思想内容的范围包括刑事立法、刑事法律本体与刑事司法诸方面,但是核心内容还是围绕刑法的犯罪与刑罚等问题展开的。本文就一些主要问题作宏观的研究与论述。当前我国的犯罪状况怎样?如何进行实事求是的估计,关系到整个同犯罪作斗争的对策,也关系到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预防犯罪的问题,特别是关系社会的稳定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刑事立法在刑法建设中占据首要的地位,它为刑事司法提供法律武器,也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并为之提供研究根据。近年来,邓小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决策领导人,远见卓识,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对我国刑事立法工作极为重视。本文拟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刑事立法的论述加以概要的归纳和探讨。我们知道,在建国以后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没有制定出刑法典。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0月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刑法典问题。他说,“非常需要搞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大革命’前,曾经搞过刑法草案,经过多次修改,准备公布。‘四清’一来,事情就放下了”,现在“很需要搞个机构,集中些人,着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起草有关法律”。根据这一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刑法立法为视角,对1979年以来我国刑法的发展进行了基本梳理。文章将30年来的中国刑法立法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国刑事法制由初创到成熟(1979——1997)"和"中国刑事法制由成熟到完善(1997——2008)";同时,对30年来我国刑法立法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做了简明扼要阐释。认为,2008年后中国刑法的应然走向是:(1)在刑法的立法理念上,提倡保障人权、确立客观主义;(2)在刑法立法形式上,以修正案为主,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为辅的刑法修改和解释模式将长期并存;(3)在刑法立法内容上,既着力解决现有刑法规范上的遗留问题,又根据国家法制进程和社会需要增减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30来,随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政府理念和公民意识的由弱变强,我国在环境法制体系建设方面亦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以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立法为先鉴,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制体系,在应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不断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建设。文章论述了目前环境刑事立法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局限性,提出从预防论及威胁理论角度讨论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引入声誉机制及资格刑突破环境污染监管困境。  相似文献   

8.
丹麦作为世界上国民福利待遇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刑事执行法的立法反映了21世纪以人权保护为核心的欧陆法制锐意改革的新理念——刑罚执行社会化,其对我国的刑事执行立法有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刑事审判监督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立法现状出发,结合刑事审判监督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关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唐王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法制臻于完备的朝代。统治者为了免蹈隋的覆辙,确保国祚安宁,比较注重调整社会矛盾,讲究统治方法。在推行租、庸、调法的同时,不断地加强封建法制。在刑事审判方面,虽然还没有独立的刑诉立法,却有一套与其社会形态相应的刑事审判制度。历史证明,唐代的刑事审判制度,是秦、汉、魏、晋以来各朝刑事审判经验的结晶,也是自唐直至明清各朝制定刑事审判制度的基  相似文献   

11.
首先,日本为泡沫经济后的重建,对民事相关法进行了立法及修改,内容涉及与金融援助有关的法制、与担保法有关的法律,企业复苏与公司法制现代化、消费者保护法,以及法律现代语化、信息化法与司法援助;其次,日本最近几年在刑事立法上也有新的动向,内容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刑事政策以及其他刑事关联立法;最后,日本培养法律工作者也实行了新制度,具体包含司法考试、司法研修期、法科大学院等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刑事法制应朝着民主化方向大步迈进。我国当前的刑事法制建设虽已初具一定的民主化规模,但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相比还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强化刑事法制的民主性,即强化刑事立法和司法的民主性,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一、强化刑事立法的民主性(一)强化刑法创制过程的民主性刑法创制过程的民主性,是指刑法从起草、审议到通过、公布的全过程,都要有人民参与,充分  相似文献   

13.
具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在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已经颁布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的工作正在走入全面、法制、科学的轨道。尤其是采取刑事手段来保护环境,国家通过加强环境立法、司法等刑事政策大力保护环境。但这些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宪法原则在刑事法制领域的效力——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前红 《法商研究》2007,24(1):65-69
宪法原则在刑事法制领域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1)它体现在刑事立法层面。刑事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凡是违背宪法原则和宪法规定的具体刑事立法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宪法原则为刑事立法确立了边界。(2)它体现在刑事司法层面。刑事司法不能违背宪法原则所体现的价值。这种价值的贯穿主要取决于司法人员对宪法价值的内心崇奉,以及严格适用体现了宪法原则的普通刑事法律。宪法原则不宜成为刑事裁判的直接依据,刑事判决不能以违宪审查的方式被推翻。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由严厉刑事政策与宽松刑事政策构成,对刑事立法及司法具有长期、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刑事政策。中央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表明更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纠正以往刑事政策中单纯追求"严"的倾向。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分别体现出"宽"与"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刑法渊源、规范性刑法解释与刑事判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主要受三种法律模式的影响:一是中国古代成文法,二是以日本和德国为蓝本的中国近代立法,三是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由此形成了单一的制定法法律渊源体系。相应地,刑法成文立法之外,判例不是我国刑法的渊源,而规范性刑法解释,[1]即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在刑事法制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刑法渊源为切入点,在考察规范性刑法解释和刑事判例在我国刑法渊源中的地位之后,对规范性刑法解释与刑事判例在我国刑事法制统一之道中的未来取向进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刑事立法入罪与出罪相结合、从严与从宽相协调,反映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立法中的适用。对逃税罪的修订体现了刑事立法对法定犯的理性态度与法治包容精神;对绑架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的调整坚持着宽严相济的立法方向;对新出现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回应,进一步严密法网。这一立法路径需要坚持,同时,频繁的刑事立法也表现出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识的不足,有待随刑事政策研究的深化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宋代在中国封建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宋代的封建文明在众多方面“居于当时世界文明最前列”,也引起了各种关系的急剧变化。在宋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法制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很有“个性”。事实上,宋代是我国自唐以后在法制上最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证人出庭作证、接受质证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难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完善我国证人权利及其保障制度、完善立法、加强对公民的法制定位和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莉 《法制与社会》2011,(24):57-57
刑事回避制度是指与相关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的人员及机构,不得参与该刑事案件的处理的一种刑事诉讼制度。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制发展程度,在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实践中,对于回避制度却缺乏相应的重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于回避制度的规定不够细致,在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意在对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现状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