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32年生,江苏丹阳人。195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195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师从前苏联专家杰普莉茨卡娅和华东师大校长、著名教育家孟宪承教授。学习外国教育史和中国教育史。曾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等职。并兼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华东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同时兼任的学术职务有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组组长、上海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等。2004年受聘担任太仓市公立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首任院长。  相似文献   

2.
田正平.山西应县人,1944年12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69年至1978年在冶金部第十二冶金建设公司当建筑工人、中学教师。1978年至1981年在杭州大学攻读中国教育史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3.
邬大光(1957-),博士,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锦州人。1982、1987、1990先后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4.
叶澜.女、福建南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12月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系本科.并留校工作至今。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蒌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姐或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1921年,黄济先生出生于山东即墨。1946年进入北平师范学院(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48年在解放区华北大学一部和二部教育系学习。195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转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先后讲授过教育学、教育哲学、德育原理等课程,1998年离休。  相似文献   

6.
汪永铨.1929年生,湖北鄂城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52年因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化教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等。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高等教育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等职。  相似文献   

7.
瞿葆奎先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字照藜,号宝魁,江苏宜兴人,生于1923年2月。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学系,专攻教育基本理论。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编委兼教育学分支学科主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49-1989)》总编委会委员兼《教育学卷》主编,  相似文献   

8.
顾明远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委员。另外,顾明远先生还担任《比较教育研究》和《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等职。  相似文献   

9.
陆有铨,1943年4月出生。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基础教育》杂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学就读于上海市大同中学。1962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68年大学毕业后在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后到山东省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任教。197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傅统先、张文郁先生,学习教育哲学。1982年起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8年被评为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期间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0.
潘懋元,1920年生,广东汕头市人。历任厦门大学副校长、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心理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教委教育学科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学科组长,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理事。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被聘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3(5):F0002-F0002
朴永馨,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授,1936年6月27日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被推荐并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6年8月被派往前苏联学习特殊教育,1961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回国后在北京第二、第四聋校从事耳聋和弱智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丁钢,男,1953年7月生于上海,浙江绍兴人。哲学学士、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紫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院学位委员会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成员、  相似文献   

13.
李钟善,男,汉族,1933年农历12月22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县小王村,祖籍西安市,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现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系。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国家教育委员会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师范大学加拿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4.
萧宗六,男,江西省吉安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兼任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湖北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2(4):F0002-F0002
金一鸣先生,男,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及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院长等职。先后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四届成员,国家教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研究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学研究会学术顾问,上海市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5(7):F0002-F0002
杨德广,江苏南京人,1940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上海市高教局学生处处长、上海市高教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  相似文献   

17.
鲁洁,女,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学原理点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1930年4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1957年结业于上海复旦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研究生班。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现兼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组组长。  相似文献   

18.
唐伟奇,男,汉族,教授,中共党员,1966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在湖南仪器仪表总厂工作七年,1995年调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历任电子工程系主任、计算机系主任,现任软件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是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研究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燕国材学术思想的精髓,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对“教育学与心理学契合点的追根溯源”。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他提出或倡导的理论观点有素质教育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心理内化论、心理教育论等。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主要有IN结合论、心理规律论、心理状态论、智能独立论、智力五因素论、心理发展论、德智统一论、情知交融论等。在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方面,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也提出了“七阶段”论的学习模式、“四阶段”论的德育模式、“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等。这些理论观点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心理学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一鸣先生是我国知名的教育学家。自1952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学习55年来,他秉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育学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学术追求,上下求索,在科研的殿堂里求真、求善,探索真理;在教学的讲坛上传道、授业,培养人才;在社会服务的舞台中采访、调研,奉献知识。他一生躬行谨言,广受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