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政议政”一词作为表述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的专用术语,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已流行半个多世纪。但笔者认为,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这种提法与我国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相一致,并混同于政治协商、党派、界别、团体等组织的“参政议政”。这是因为,“议政”仅是人大代表“参政”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贯穿于整个“参政”过程,但它不是人大代表“参政”的全部方式,更不是“参政”的目的。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人大代表职能,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执行职务中的作用,提高人大代表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国家通过宪法赋予的,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同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检察机关既要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也要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以保证正确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各级检察机关要增强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意识,牢固树立尊重国家权力机关和人大代表的观念,正确处理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与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关系,自觉地把检察工作  相似文献   

3.
《楚天主人》今年第7期刊登了徐勋同志题为《人大代表是参政议政还是主政》的文章,在引用宪法有关规定和剖析人大代表的地位及解释什么是参政议政后认为"应将人民代表参政议政改为人民代表主政"。我们觉得此议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商榷,不能一言以蔽之。徐勋同志提出将议政改为主政,意在主政能够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议政只是审议、评议、建议,不能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认为,议政指代表个人而言,主政是指人民代表大会而言。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相似文献   

4.
《人大论坛》2008,(8):25-25
问: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地位? 答:按照宪法和代表法的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即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大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和维护的。  相似文献   

5.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还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此可见,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分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切职权,都由人大代表集体行使。人大代表的这种政治地位和在权力机关的特殊作用,是由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任何人都不得改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是各族人民派往国家权力机关的使者,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代表来自于人民,又代表人民。各级人大代表都应具有强烈的代表意识,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同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一切为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只有这样人大代表才能把国家的意志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7.
“参政议政”质疑□陆方笔者认为,用“参政议政”来概括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是不恰当的,而应改为“议政督政”。众所周知,人大代表作为人民派往国家权力机构的使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不是来“参政”(参与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的,而是来“当政...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代表法》及有关法律对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条件和保护手段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构成颇具特色的代表职务保障制度。进一步在法律上强化了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国人大代表职务保障制度的实施与法  相似文献   

9.
一、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它的职能作用,是通过发挥组成人员的作用来实现的。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在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中负有重大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大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策水  相似文献   

10.
翻开《宪法》,第三条赫然醒目:“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是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师向群 《辽宁人大》2007,(12):15-15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人大代表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能否有效地代表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笔者根据人大工作实践建议,应坚持“五性”,严把代表“入口”关。  相似文献   

12.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在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上负有重要职责。人大代表在依法治区工作中大有可为。认真履职,当好"监督员"。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加开  相似文献   

13.
马永锋 《楚天主人》2010,(12):23-24
认真执行人大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共中央《若干意见》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提出的更高要求。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能力与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成正比关系,代表执行职务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种神圣的职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这就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方面肯定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也就是说,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一  相似文献   

15.
《楚天主人》2011,(1):10-10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国家机关,具体讲,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而后者是指会议,而且它有届次和会次,如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  相似文献   

16.
高放同志所撰《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一文,读后引人深思。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省、县三级人大将要换届,弄清人大代表是不是荣誉称号,究竟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当人大代表这个问题,意义非同寻常。笔者在此也谈一些管窥之见,参加讨论,以期引起人们争鸣。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本级国家机构中居于全权的首要地位,行使立法、监督和保证宪法、法律的实施,本行政  相似文献   

17.
问: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在处理程序及法律后果上有何不同? 陈健康律师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大代表也不例外,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其法律后果是平等的。人大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为保障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法律规定了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在处理程序上的不同: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相似文献   

18.
《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人大代表是依法选举产生的,是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因而,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我认为,人大代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必须强化“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宪法和代表法的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即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大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这  相似文献   

20.
舒颖 《人大研究》2003,(3):21-21
时下 ,“敢于监督”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公文、材料或代表公开讲话中的普遍提法。笔者认为 ,这种提法欠妥。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受它监督 ,对它负责。宪法明确国家权力机关与同级“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关系是国家体制规定的 ,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监督。这种监督的效力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监督 ,这种监督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和保障 ,这种监督不是“敢”与“不敢”的问题 ,而是一种理直气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