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在三权分立原则的影响下,司法领域出现了严格法制的观念。然而,到了20世纪,一系列形式主义的法制原则受到了挑战,法律论证理论兴起。本文试图对法律论证理论兴起的现实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判决书中的法律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政法论丛》2005,(5):14-18
在对法律公正的憧憬中,法律是值得信仰的,但在当下判决书中经常看到的多是武断与掩饰,八股式文体的判决书缺乏充分的论证,让人看不出判决或改判的理由。在走向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份阳光下的判决书,一份有着严密论证、详尽说理的判决书,一份旁征博引、法理透彻的判决书。判决需要论证,据以形成判决的“法律”更需要论证,不经过论证的“法律”缺乏正确性和可接受性。裁判文书中对论证理论的运用,为裁判结论的达致提供技术性支持,为裁判结论形成过程中个体的价值判断提供规范性的规则与方法,在整个国家制度建构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漏洞填补的司法论证包括认定论证和填补论证两个部分。根据法律漏洞的两个构成性特征,认定论证由规则缺失论证和圆满性论证组成,对此可分别提出论证型式α和论证型式β。法律漏洞一旦根据论证型式得到认定,论证目标即指向漏洞的填补。法律漏洞填补在司法上有两条路径:规则引入(有规则填补)与规则创设(无规则填补)。填补论证分为引入论证和创设论证两种类型,对此可分别提出论证型式Ⅰ和论证型式Ⅱ及其附属论证型式。这两种论证在法律漏洞填补上存在竞争关系,最终还需确立一条填补论证原则P,以避免选择之难题。  相似文献   

4.
在开放的体系中论证,必然带来裁判理由的多元化,对其中任何一个理由的衡量都会受到其他理由的影响,各个理由之间应当形成相互支持的网络结构关系。而且,只有这一融贯的网络结构建立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证成一个有效且可接受的裁判结论。融贯是对司法裁判过程的一个理性约束,同时是评价论证合理性的一个标准,是论证终止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公诉加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模式是对国外检察制度职能演变辨证扬弃、符合我国宪政体制和社会实际的选择。它没有破坏刑事诉讼中控辩平衡原则和法官独立裁判的原则,没有损害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在检察制度完善与构建中公诉与监督的核心争论中,去公诉取监督,抑或取公诉去监督,都不能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法律监督的深刻内涵,坚持公诉加监督的检察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律论证中的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明是一种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论证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在法律论证理论领域,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考察逻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笔者对一些混淆两种思维方式的误见进行检讨,指出法律论证领域以论证为主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当代法律方法论的转型——从司法三段论到法律论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司法三段论为主的法律方法论在现代社会受到各种挑战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立足于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发展的趋向和基础 ,研讨了在此背景下法律方法论正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 ,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证为理论维度的法律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龚军辉  王海 《检察纵横》2012,(10):38-38
检察法律文书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在实践中,部分法律文书错用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9.
司法裁判过程中三段论式的法律推理不能自动保证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小前提的正确性与妥当性,但是通过法律论证方法的介入,在法官、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等诉讼主体对作为大前提的审判规范以及作为小前提的法律事实进行充分的阐述、论证的基础上,尽量达到使各方及公众能够接受认可的程度。而后,法官再依据已证成的大小前提,在遵循一般的形式逻辑规则的前提下,就可以推演出相对唯一正确的裁判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试论法律论证的源流与旨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葛洪义 《法律科学》2004,22(5):30-35
法律论证以及法律论证理论是理性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必然产物。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建立的通过对话和讨论的方式探询知识的对话体是论证理论最古老的思想渊源。法律论证理论则是 2 0世纪 7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学理论思潮 ,是特定学术思想发展的结果。论证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 ,而正确的主张是建立在无可动摇的论证前提———某个普适性的优先规则或者无规则的基础上的 ,所以 ,法律论证的目标首先就是确立优先规则 (或者称为法律论证的无规则 ) ,其旨趣是提出一个富有价值内涵的优先规则 ,然后根据优先规则证明某种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检察公诉权还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性,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展现还有待改善,公正可以体现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向泽选 《河北法学》2008,26(4):71-75
现代公诉制度的发展渊源、刑事公诉的功能以及价值目标,说明刑事公诉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刑事公诉的法律监督属性又要通过特定程序,借助相关措施和制度方能实现。为强化和突出刑事公诉的法律监督属性,就应当从制度规范上健全证人出庭作证机制、推行量刑建议、明确刑事抗诉的标准以及提高和完善公诉人员的公诉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罗强 《法制与社会》2015,(5):102-1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愈发复杂,为了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在法律体系中刑事检察诉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经济活动公平和规范性的维护作用极为显著,本文将从价值目的的角度出发,结合刑事检察公诉的实际,对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目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朴琳琳 《法制与社会》2011,(17):125-126
在国家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遭受侵害时,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提起相应的民事公诉予以司法上的救济,这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通例。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制的缺位,检察机关在提起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如何,应以何种方式参与诉讼等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的探索,并借鉴国外立法,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 ,不应追求“充分” ,而应保持细节明确的法律规定 (包括法律原则 )以及一般形式逻辑推理的简洁运用。司法的根本任务和努力方向 ,首先是实现其社会分工和权力配置的准确定位———权威裁判 ,而非“充分说理”。运用经验实证的方法 ,从细节上详尽分析司法中“充分法律论证”所存在的问题 ,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晓 《北方法学》2010,4(2):17-28
法律论证要证成结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重要的是对前提的考量。法律论证往往重视对大前提即法律规范的论证,而忽视了事实命题。事实命题恰恰是整个法律论证的基石,而因果关系又是事实命题的核心部分。在法律论证中,不仅需要厘清事件与结果之间的某种联系,而且需要得到法律命题与事实命题结合得出法律结论所蕴涵的逻辑关系之确信。在事件与结果的关联中,行为作为法律因果关系的异常条件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但是法律中由行为作为核心构成的事件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只是基础关系,另外还存在责任成立逻辑关系和责任范围逻辑关系。故在进行法律论证时,建立一种基础融贯和类型的方法来论证法律因果关系是极为必要的。同时,在法律论证中对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予以区分,形成一种基于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因果观,是保证结论可接受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晓 《北方法学》2014,(4):108-117
获得合理的裁判结论最终是追求实体问题的合理解决,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只注重实体问题本身,忽视了程序性证明对实体性裁判结论的影响。法律论证由实体法律论证和程序法律论证组成,通过程序法律论证体系的构建,其所涉及的程序法规范论证、程序性事实论证、逻辑推理方法论证、程序性结论论证等能阐明其论证范围及对实体裁判结论的影响,以获得程序性证明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红 《法制与社会》2012,(34):248-249
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修改给公诉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应对新刑诉法,构建简易程序案件新的公诉模式,需了解简易程序发展演变历程,结合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以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建立认罪答辩协商机制、采用集中办案制度、科学简化程序公诉模式,依法行使公诉职能及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9.
周祯祥 《政法论丛》2015,(2):134-142
理性是古希腊文明的创造,它与规范紧密相连,法律则是理性的集中体现。法律规范的层次性特点是建构法律论证体系的基础,这种层次性表现为一条法律之链。现代规范理论从科学取向转向实在的生活世界,具有商谈论辩的取向,黑尔的道德论证理论和图尔敏一般论证模式正是这种商谈论辩取向的典型。规范的商谈论辩取向的进一步延伸,是产生众多的关于法律论证的新设想,这些有关法律论证的设想既是法学理论工作者面向司法实践的产物,也是法律实务工作者寻求理论支持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法律监督与刑事公诉的关系,不是前者包含后者;公诉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批准逮捕权等具体检察权能,并非由法律监督权衍生而来,而是基于国家追诉主义的控方立场所固有的传统司法职能体现;法律监督权与公诉权分属不同层面。是审视司法活动的全过程的司法监察性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