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罗伯特·达尔认为,非民主国家的民主转型既是可能的又是可欲的。达尔将多头政体视为非民主国家通向现实民主的理想模型和目标,因此非民主国家民主转型的可能性与可欲性问题在达尔那里就转换为非民主国家达致多头政体何以可能、何以可欲的问题。达尔关注的中心议题是多头政体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从涓涓细流汇为巨波洪浪。为此,达尔具体考察了有利于多头政体发展和稳定的条件。他的分析拓展了民主理论研究的空间,对非民主国家的民主转型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代表,罗伯特·达尔在其学术生涯后期逐渐从对民主的经验研究转向了对当代西方民主体制中政治不平等的批判,呼吁在企业内部实行自治和建立合作所有制,以实践经济民主,从而彻底消除自由主义体制对民主造成的障碍。这一观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达尔的经济民主思想着重关注公民有效参与的方法,被认为在微观层面有助于参与式民主的实现。然而,这一思想建立在先验的伦理立场之上,因而具有内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中,人们通常是以相对悲观的眼光看待国际民主问题,认为在国际社会中,差别极大的国家之间的互动很少能够遵循民主的价值原则;学术界也更多地把国际民主看成是一种“应然的”理想或信仰,对民主的研究囿于国境之内、止于界河边上。然而本文认为,国际政治中同样存在民主,它不仅仅以一种“价值事实”的形式存在于学理的讨论中,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中,  相似文献   

4.
俞可平先生曾写有一篇广为传颂的文章,《民主是个好东西》。在现代社会中,这几乎早已是一个常识。早在上个世纪的五四时期以降,中国老百姓也开始弄明白了这个道理:"德先生"是位好先生。俞先生在《民主是个好东西》中更是高调地强调:"民主不仅是解决人们生计的手段,更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更契合人类自身固有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仅仅谋求改良,拒绝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全部政策的基础。因此,人们一般把它称之为改良主义。而西欧各国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并不忌讳这一称谓,甚至还自称为改良主义。因此,如何分析和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本质和性质,乃是关系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根本要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道路上成功探索的实践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成果,彰显了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突破,是人类民主政治文明的中国智慧.历史证明,人民民主才是适合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实际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才是能够最广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民主步履     
《南风窗》2002,(21)
在我们为民主的进步而欢呼的同时,我们不幸地看到,即使在草根民主已经发展到制度创新层面的浙江,也依然存在着我们曾经认为只有在穷困地区才会存在的贿选。更为不幸的,在少数旧恶势力以“暴力民主”染指村政的乡村,进步还是与选民和候选人的血纠葛在一起的。 这样的现实提醒我们,民主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民主不会因为我们心情的急迫而在一夜间降临。 曾几何时,这样的民主观,被少数激进或者偏激的人士,视为不肯还民主与民的“左”的观点。排除极少数极左人士主观上的封建意识,从经济发达的浙江乡村切入,客观地端详我们的现实,便会发现这样的民主观,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  相似文献   

8.
民主的困惑     
姚国华 《南风窗》2010,(12):96-96
<正>我们一直对"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政治理想抱有好感,但经历过无休止的政治革命之后,才发现错了,我们每个人恰恰被"人民"的概念抽象掉了,真正当家作主的是一小撮政治野心家。要找回被骗走的权利,就得落实于一人一票的自由选举。虽然现实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心中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向往如大河般滔滔不绝。然而,王绍光的《民主四讲》,又给我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这位在美国住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相似的国际处境和国内状况,促使东欧各国共产党试图探索一条经由人民民主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新路子.尽管东欧各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道路的认识、理解与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总起来看,它们在对人民民主道路本质的认识上又有很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文化,发源于中国对民主制度的创新,镶嵌于中国现实民主政治生活之中,是世界上独特、独有、独到的民主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输入与中国化转变,促使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得以迅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建设成就,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展现出自身的优越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人类民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也为西方协商民主朝着经验化转向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沟通手段,从而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普京政治体制的特征是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普京第二任期开始以后,俄罗斯知名学者和政治家将这一新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解读为“主权民主”。俄罗斯严峻的社会现实为“可控民主”—“主权民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空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体制是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是俄罗斯国家面临生存危机时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以资本逻辑为轴心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商赋人权"重构了自由、民主与平等的价值原则。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标榜的自由本质,是以商品化为逻辑起点、以财产权为核心的经济自由。资本至上的新财富观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平等的最高意识形态。经济性社会的本质化结构及其金融垄断资本导控下的政治"崩溃"注定制度再塑遥不可及。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现实困境是对其普世幻象的指认。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哲学批判证明,它与其依附的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必然只是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6):58-59
颁奖词: 秦晖,以及这个时代其他真诚地在为这个国家寻求底线、坚守底线的学者,实际上是用底线为思想与言论建构一座文明的城邦。若没有这样的城邦,当人们向着理想进军之时,思想的论争必然会在权力与利益的纠葛中,要么迷失方向,要么硝烟弥漫。  相似文献   

14.
“第三波”民主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西方学者建构了“民主巩固学”用于分析这些转型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根据民主巩固理论可以将“第三波”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模式区分为四种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民主巩固模式和转型国家的民主质量和水平将转型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划分为五种型式,即顺利发展型、持续增强型、反反复复型、持续停滞型和曲折倒退型.由于不同的民主巩固模式和民主发展道路实质上都是民主巩固诸要素的集合,因此,决定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是民主条件各因素的组合与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民主的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塔尔·墨菲(ChantalMouffe)是英国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经师从阿尔都塞,现在是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她编辑并参与撰写了《葛兰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79)、《卡尔·施密特的挑战》(1999),主要著作有《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1984)、《政治的回归》(1993)、《民主的悖论》(2000)。发表过多篇关于当代政治思想、新社会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理论文章。本文选自《民主的悖论》,该书的中文版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本文中,墨菲明确把自己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进行了区分,强调了民主的对抗维度。在她看来,政治的对抗性和暴力方面是不可取消的,政治伦理化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政治决定和伦理责任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尹鸿伟 《南风窗》2008,(20):82-84
"当泰国的富人们控制不了民主的时候,他们就不要民主,或者另外制定‘民主规则’了。说到底,大家争的其实是利益,而不是真正的民主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如今,人们对参政议政的要求与日俱增。参与民主的愿望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共识。除了象征性地使用一些无法给予统一定义的标志性的字眼之外,这种公共行为的新理想还满足了许多与生俱来的、志向高远的需求。何种潜在政治力量掌握着参与民主这一概念的新财富?在参与的共同要求的背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冷战格局的终结,对代议制的共和性的捍卫与对代议制的民主性的反思都走上了巅峰,双方聚焦在政治职位的选拔方式上。前者高调宣布"历史的终结",并把以选举为特征的代议制民主视为走向政治秩序的唯一正途,后者则主张跳出主流民主理论的无形束缚,探索在现代条件下重新启用抽签这一选拔方式也即抽选的适用性与必要性。抽选民主论者探究了抽选的适用范围,阐释了抽选的民主性,并构想了抽选民主理论还有哪些值得深究之处。抽选的民主潜能主要表现为可以让选拔更公平,让代表更尽责,让辩论更有效,让认知更多样,让决策更明智,让民主更理性,进而让政治更民主。人类政治生活也许无法完全理性化,人们需要理解什么时候放弃理性才是理性的,在这个意义上,抽选可以释放现代人对民主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人民民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俄国经验和中国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民主的概念与内涵大而化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论断提出之后,以扩大人民民主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人民民主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成为理论界需要首先回答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世海 《南风窗》2010,(18):26-27
人民政协要发挥在民主方面的作用,自己首先应"民主"起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要求,政协委员的产生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关键是扩大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