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乐虹 《长江论坛》2009,(3):64-68
权利冲突是继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权利本位问题之后法学界又一热点话题,同时也是现实中普遍存的司法难点。研究权利冲突,特别是寻找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以便在实践中妥善地解决好权利冲突问题,意义重大。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权利冲突,坚持权利位阶原则、利益/价值衡量原则,完善立法做好事前防范,事后当事人忍让和司法途径予以补充是解决权利冲突的必然进择。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10,(7):29-29
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承担义务,正如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权利和义务又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上海机关动态》2009,(6):15-18
保障党员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切实维护和保障党员权利、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的工作正不断取得制度化、规范化的成果。在司法领域,保障公民的权利包括实体法上和程序法上两条保障途径。在党内讨论保障党员权利的问题上,我们应该也可以找到这两条途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很多情况下,程序权利优先于实体权利。本文试对程序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党员的救济权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06,(8):30-30
权利的立法保障 立未能保障是将应有权利转变为法律权利的必要环节,也是用法律保障权利的起始环节。要做到三点:以应有权利作为完善、发展权利立法的参照,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及时把公民的应有权利确认为法律权利;通过制定法律潜规加快基本权利的具体化;及时进行有关权利保障的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清理和协调。  相似文献   

5.
权利的实现     
《公安研究》2009,(10):89-90
廖哲韬在《河北法学》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权利作为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肯定与诠释,始终是现代法学研究的时代话语,然而,传统法学在对权利的研究中,其立足点主要在于从静态上分析应有权利与法定权利,而忽视了从动态上分析权利的实现。以人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点,围绕权利的内核——利益和自由以及与权利最紧密关联的权力,阐明权利实现的意义,进而从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所有权、产权、出资人权利、股东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财产和对于企业财产的权利,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石。对于企业财产的权利.虽然称谓不一,而且权利边界划分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所有权、产权、出资人权利、股东权利是四个最基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实体权利总是对应于特定的诉讼程序,并以其作为最终的救济手段。因此,两者总是相伴而生,没有诉讼,便没有权利。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此次刑诉法的大修,引发了一场关于权利问题的公共大讨论。透过公众的权利话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今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渐强化以及与此相呼应的权利体系和权利保护机制正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8.
戴小春 《求索》2008,(9):160-161
在高校不同组织层面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权利”主体。其中,作为组织类“权利”主体之代言人的个人拥有双重“权利”身份。“双重”权利的混淆,以及某些主体“权利”被忽视或者否定等,带来了高校各类“权利”主体的“实然权力”与各自的“权利”和“应然权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高校的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理清高校主体类型层级的“权利”与“权力”。  相似文献   

9.
李先敏 《求索》2013,(12):120-122
自由主义右翼旗手诺齐克试图以自然法赋予个体权利的绝对性,并说明个体权利的合理根源.这可从权利的道德起源,权利享有的分离化。以及权利原则自身的权威性等三个向度阐释权利合乎正义的具体表现.其权利实现排斥个体的共同体义务,致使其理论内部出现自我与客观世界分离,个体与共同体分离,这是诺齐克理论难以摆脱的困境,不过,这对当代社会、政治有强烈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党员权利救济机制,对于畅通党内党员利益表达渠道,维护党员正当权利诉求,限制党内公权力,调动党员责任意识,发展党内民主,具有积极意义。完善党员权利救济,关键是进行党内体制创新,制定和完善党内权利救济的法规,明确党员权利救济主体和职责,完善党员权利救济程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麟慧 《传承》2013,(11):88-89
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研究“权利”。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势必要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对于权利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虽然权利思想最早是源于西方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照搬西方的权利制度。中国必须在马克思权利观的指导下,结合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来研究“权利”。作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势必要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对于权利体系的构建亦是如此。虽然权利思想最早是源于西方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照搬西方的权利制度。中国必须在马克思权利观的指导下,结合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协商论坛》2012,(1):64-64
确实,很多人看到了“农民工”这个称谓背后的歧视。可是,这种歧视本身是一种权利歧视,而不仅仅是语言的歧视。要改变权利的歧视远远不是给农民工改个名字这么简单。有人或许认为,改变农民下的处境,保障农民工的权利,不妨先从改称谓开始。但是,不先解决权利歧视的问题,不先让农民工和市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门献敏 《求索》2007,(1):111-113
票据关系的核心是票据权利,保护票据权利、维护票据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是《票据法》的首要价值取向。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又称票据的善意取得,它是票据法中规定的票据权利原始取得的重要方式。该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使原权利人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因此,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以原权利人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在审判实践中,什么情况才属于善意取得票据权利较难以掌握,本文将对此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魏震铭 《长白学刊》2009,(2):113-114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及其权利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应当有土地承包者、土地承包受让者、土地生产者、土地经营者、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的土地权利应当包括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权利,建立新型合作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结社权利等。国家应当从约束政府征用农村土地权力、确认农民土地的区位价值、完善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制度、完善农民土地权利立法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6.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知道如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进行救济,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等。因此,课程标准构筑了公民与法律这一板块。教材下册从第九课开始,集中介绍与青少年联系比较密切的权利和义务。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和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以及妇女、…  相似文献   

17.
杨燮蛟 《人权》2013,(6):30-34
依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保障的原则包括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原则、最大利益原则和多重保障原则。从目前中国社会对儿童权利保障的状况来看,儿童权利保障原则已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未能很好地贯彻儿童权利保障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公民环境权是公民对其生存环境所享有的特定的生态性环境条件的权利。近年来,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恶化,使公民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权利要求。因此,国家应及时将这一应有权利奉为法律权利。而在现代社会权利法定原则下,环境权的法律化是使环境权利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担当环境管理职责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权利是法律树上挂结的果,是一国民众的最宝贵财富。民众对法律权利的渴望,犹如果农对果实的期待。在国泰民安的现代法治社会里,法律树上的权利果实常常是琳琅满目和四季飘香。在权利果实的庇护下,民众才会充满安定感和洋溢着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公共政策基础的正义价值观的由来及其对于正义权利的基本规定。正义的公平框架中的正义权利可以分为三种,即正义的基本权利、正义的扩展权利和正义的发展权利。文中认为,在制定公共政策的实践中,必须以正义的基本权利和扩展权利为优先满足的公平要求,它也能够得到合理的辩护。正义的基本权利和扩展权利的实现必须考虑到效率的要素或者考虑到总体福利增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